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doc

(完整)高中课内文言文翻译整理版.doc

《鸿门宴》★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来到沛公的军营。

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4、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陋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打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1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着★1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却听信小人的话,要杀掉有功劳的人,这种做法是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做法)的继续罢了。

★1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的地方,讲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节。

《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况且您曾经对晋国君有恩惠,他许诺给您焦、瑕两城,(但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秦国)。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晋国,哪里会满足?在把东边的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打算向西面扩张它的领土。

★6、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晋国)如果不从秦国侵占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却使晋国得到好处,您还是想一想吧。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达到这个地步。

凭借他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与自己结盟的人,是不明智的。

《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如果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地区,把黄河以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黄河以北地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击战鼓,交战开始了,士兵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而已,但是这也是逃跑啊。

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细蜜的渔网不入池塘,鱼和鳖就吃不完。

斧头根据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就用不完。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注重学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强调,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东西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的是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 / 庸知 /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问和技能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

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他)喜欢古文,六艺经传全都学习过,能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束缚,向我请教学习。

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称赞他能够发扬古人从师求学的精神,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的贤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天气晴朗,和风舒畅,抬头仰望辽阔广大的宇宙,低头俯看兴盛繁茂的万物。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或者吐露心中所想,在家里与朋友促膝交谈;或者借外物寄托情怀,无拘无束,放任不羁。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一向认为把生与死等同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彭祖)和短命(殇子)等同看待是错误的。

《赤壁赋》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两座星宿间徘徊。

2、纵一苇之所如 ,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如同在宇宙中驾风遨游,却不知道船要飘向哪里;多么缥缈恍惚啊,好像要飞离尘世,变成独立长空的神仙。

4、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其声)能使深渊中的蛟龙舞动,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我们)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子觉得很伤感,整理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声音)为什么这样悲凉呢?”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何况我与您在江水里打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作伙伴,以麋鹿为朋友。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它并没有消逝;月亮时圆时缺,其实它本身终究没有增加或减少。

《廉颇蔺相如列传》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被任命为上卿,凭借勇气在诸侯国中闻名。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想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可能得到,(赵国)白白地被欺骗。

3、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而且您被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和您结为朋友。

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您不如脱去上衣趴在斧质上请罪,或许能侥幸地逃脱责罚。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或“比较” )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6、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蔺相如)于是上前说:“和氏璧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7、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蔺相如趁机拿起和氏璧后退几步站定,倚着柱子,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

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再说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拂逆(或“违背” )了强大的秦国的欢心(或“好意” ),不可以。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于是(蔺相如)让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藏着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让人拿着璧回去,从小路回赵国了。

★15、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瓦缶,趁机跪下请求秦王(敲缶)。

★1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

★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20、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袒露着后背,背着荆条,由宾客带领着来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滕王阁序》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南面的荆地,连接着东面的瓯越。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越老精神越加旺盛,怎能在白发时改变自己的初衷;处境越是艰难操行越加坚定,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依,一直到成人自立。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父叔父,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血缘关系较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担任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恩典,任命我担任洗马。

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我想接受任命赴京就职,但是祖母刘氏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请求不被批准。

我现在进不得退不得,处境非常狼狈。

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承蒙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要求呢?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二州的官员们清楚明白,就连天地神灵明察了解。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应当结草报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