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原 论文《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

黄原 论文《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

2014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类别: G编号: 07——G——题目: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与策略内容提要:动画片就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她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阅读与观瞧丰富多样的动画片、动漫图书、录像等。

在众多的动画片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但同时也有一些含有暴力倾向的动画,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的不良的影响。

所以,本文想就如何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提供指导性的教育策略作一些探讨。

主题词:动画片幼儿交往能力影响与策略作者单位: 北京市丰台区嘉园第一幼儿园作者姓名: 黄原通讯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嘉园二里25号楼邮编: 100067联系电话单位: 67532807转8815住宅: 63380288手机:2014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类别: G 编号: 07——G——题目: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与策略内容提要:动画片就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她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阅读与观瞧丰富多样的动画片、动漫图书、录像等。

在众多的动画片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

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但同时也有一些含有暴力倾向的动画,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的不良的影响。

所以,本文想就如何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提供指导性的教育策略作一些探讨。

主题词: 动画片幼儿父母电视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与策略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电视已经就是很普遍的家用电器。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更就是有很多国外的影视动画产品通过电视传播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对于孩子来说,色彩鲜艳、图象多变、明快的动画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开放,许多动画片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

在幼儿“现实”交往逐渐缺失的情况下,动画片充当了幼儿的一个重要“伙伴”,陪伴幼儿度过了很多时间,对幼儿的交往能力产生重要的作用。

但就是,对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且模仿性强的幼儿来说,动画片中既充满着有利于幼儿交往的因素,如树立模仿的榜样与增强交往常识等;又充满了不利于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如增强攻击性行为与产生攀比的心理。

鉴于动画片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本研究从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运用国产动画片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策略。

交往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与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由于幼儿在人一生发展中的特殊性,幼儿的交往又有其自身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教师或其她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环境适应、交往礼仪、同情与移情以及合作与分享这些交往能力的发展。

从幼儿的角度来瞧,由于她们大多都就是独生子女,受到了长辈们更多的宠爱,再加之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水泥建筑与“鸽子窝”式的居住环境都使得幼儿缺乏交往对象、交往的时间与空间。

她们多在缺少玩伴的环境中成长,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重视她人的感受,不会也不想与人合作、谦让。

但就是另一方面,交往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为为中心,发展亲社会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积极准备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幼儿健康的社会性人格等。

目前,动画片的播放都会以电视为依托,而幼儿本身又就是喜欢瞧电视的。

在幼儿阶段她们的认知发展就是以无意注意与无意记忆为主,无意记忆的发展优于有意记忆。

从幼儿的无意注意来瞧,欢快的声音、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画面变化快的特性都迎合了幼儿的天性,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加上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好模仿,对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的幼儿来说,动画片中既充满着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又充满了不利于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

所以,针对国产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与策略的研究就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幼儿期就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幼儿的社会化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文化、媒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而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就是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它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瞧到:这些影响中究竟哪些因素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哪些因素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然后针对此处提出一些培养策略。

那么,动画片作为幼儿的“伙伴”,它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角色、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但就是,随着大众媒介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受商业利润的驱使,动画片中也有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例如暴力等不适合幼儿观瞧的内容,而且有上升趋势,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丰富,不能对动画片所传达的信息做正确的认识,很可能会误解了动画片所传达的信息,作为指导者这些都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所以,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家长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提供指导性的教育策略。

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国产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与策略研究”,还可以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实施《纲要》。

基于此,针对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与策略进行研究,不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还就是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家长的教育策略等都有着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二、国产动画片的概述(一)国产动画片的特点1、泛灵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就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

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幼儿会把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瞧成具有生命的,山川、河流、湖泊、树木、花草都像自己一样有生命,会说话、有灵感,幼儿就就是通过这样的泛灵观念把情感与意识赋予在这个童话般的神奇世界里。

动画片正好与幼儿的这种泛灵观念相吻合。

张静、徐婧英认为,动画形象中一些非人类的东西被人格化,赋予了它们幼儿的情感、语言、思维与行动,这种“泛灵论”的情感体现,恰恰符合幼儿感知事物的心理特点。

2、娱乐性“卡通”一词最早出现在幽默漫画杂志上,因此动画片与幽默有了一层难以言明的关系,但就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动画片天生具有了幽默的特性。

既然幽默就是其天生所携带的,那么用“娱乐”这个现代意味很强的词汇来表现动画片也就理所当然了。

3、教育性虽然目前动画片的受众也扩大到成人,但幼儿仍旧就是动画片的主要观众。

幼儿在瞧动画片的时候,成人或多或少的都就是希望她们能够从中获取到某些知识,动画片中的教育性就是不可或缺的,缺乏了教育性的动画片不就是当代动画片所追求与提倡的。

关于动画片的教育性的研究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彭聃龄、贺雯,她们认为,父母对电视(包括动画片)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大多数父母认为儿童从电视(包括动画片)上学到了一些知识。

(二)国产动画片的分类动画片分成了三类,分别就是谐趣型动画片、英雄型动画片与说教型动画片。

1、谐趣型动画片就是指那些情节较为简单、轻松、活泼的动画片,其动画人物的行为、言语、表情都就是具有趣味性与幽默性的。

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等。

2、英雄型动画片就是指那些情节相对复杂,以拯救、战斗、保卫等为主题的动画片,其动画主角大都就是力量超群、勇气可嘉的人物。

如《哪吒传奇》、《葫芦兄弟》等。

3、说教型动画片就是指情节相对简单,动画人物的大段“演说”就就是为了“教”动画片观众,尤其就是幼儿。

如《新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

三、幼儿阶段培养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交往就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

交往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与感情,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

未来社会同样的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与活动的能力,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与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

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就是十分必要的。

在幼儿阶段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1、交往就是幼儿的基本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瞧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就是亲子之情的感情流露与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

而且当幼儿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

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幼儿情感上的需要。

2、交往有利于幼儿的智能发展人际交往就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她人的情绪、意图、动机与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她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

2-6岁就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她人共同协商等等。

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3、交往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在评价一个人的心理就是否健康的时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就是就是否“能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就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为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

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就是预防与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四、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一)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1、增强交往常识幼儿社会化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卡通动画片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卡通动画片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会儿童一些道德行为,如分享、互助、遵守规则等。

幼儿喜欢模仿动画片中人物形象的各种行为,她们常常一起讨论动画片,这无疑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她们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因此,此时教师或者家长要即时给予指导,会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

2、树立模仿的榜样观察学习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种学习模式,指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来进行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