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新定义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定义的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目的: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社会保障的依据: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和社会(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全体公民(5)社会保障的内容: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二、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重点)1. 调节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波动;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3.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4.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5.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对于平衡信贷总量起到积极作用;6.促进居民现期消费基金分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7.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基础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8.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1. 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2. 体现社会公平3. 保持社会稳定(三)、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劳动力流动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再分配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促进积累还是减少积累刺激消费还是抑制消费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1、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2)、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1. 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得赤字攀升,债台高筑,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2. 日益增多的福利服务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

不想奉献,社会保障制度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

3. 沉重的福利负担使西方国家福利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4.沉重的社会福利负担造成的压力,促发西方国家社会危机和冲突加剧。

(二)、造成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困境的原因(1)近20年西方国家经济的滞胀(2)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3)西方国家内外政治斗争形势的压力(三)、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改革1、新保守主义对“福利国家”政策的批评(1)福利国家借着税收强制捐献以资助社会福利,导致人民必须为其不使用的服务付款;(2)福利国家通过公共服务垄断服务的提供,导致人民失去选择的自由;(3)福利国家授权各种辅助专业,以协助家庭为名,介入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破坏家庭的自主性。

2、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和主张(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第一,对福利补贴的申领者规定一些附加条件,改变过去无条件享受的做法;第二,重新调整福利标准,改变过去那种过多、过滥、过宽发放补贴的做法,以使现有的保险制度变得有支付能力和能够正常运转;第三,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对享受福利者的经济状况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以保证把福利发放给确实需要的人们;第四,通过福利服务私营化来缓解政府沉重福利赤字的压力。

3、“第三条道路”1.政治上模糊阶级界限2.在经济上制造新的混合经济3.在政府的作用与职能上,寻求对各级政府进行重构,采取措施弥补“民主赤字”4.实行新的社会政策,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5.主张将国家改革成为“社会投资性国家”第三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1. 普遍性和选择性相互兼顾的原则2. 生存权与发展权相结合的原则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物质享受权等发展权:学习权、就业权、社会交往权等3. 保障待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的原则(1)保障待遇预期(2)经济承受能力4. 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原则市场机制:注重效率社会保障机制:注重公平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政府直接管理(政府管理模式)(1)政府负责三项任务第一,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与法令;第二,负责一般监督,(政令的实施、投诉、纠纷等);第三,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登记审查→征缴计算→支付→基金的调整运营→伤残鉴定)(2)分类第一,集权管理:政府单一部门全权负责(英国、新加坡);第二,分权管理:上下分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美国、中国);左右分权,实行部门管理。

模式评价优点:能够保证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和严格执行,管理力度大,能体现政府的意图,有助于体现社会的公正性,有利于保障受保人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缺点: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可能难尽人意,并且政府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在出现问题和矛盾时,即使是管理上的问题和失误,政府也将处于直接与民众对抗的地位,缺乏回旋余地,易造成社会问题。

(二)、政府与公法机构共同管理(混合管理)即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及政策指导和一般监督;由公法组织具体管理各项任务;即立法监督与业务分开管理。

模式评价优点:体现了民主管理,管理机制较为灵活,政府处于监督、协调的地位,有利于减少矛盾。

缺点:其本身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如要求国家的法制要健全,监督机构要公正权威、办事机构要得力、守法),而且在体现政府意图和保证公平方面差强人意。

(三)、工会管理或私营管理(1)工会管理:各级工会下设的保险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代表参加。

(前苏联、中国计划经济初期);(2)私营管理:政府实施一般监督,依法授权或委托私营机构管理各项或某项社会保障义务。

(智利: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模式评价优点:适合在实行完全积累筹资模式的国家执行,政府的责任最少,管理比较简便,效率也肯比较高。

缺点:要求国家高度法制化,基本市场健全,而且由于参保人的待遇完全依赖于资金在市场中的运营情况,因而参保人需要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一)现收现付式1、这种筹资模式适用于大部分社会保障计划,要求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基金。

2、该筹资模式的特点是国民收人在不同群体间进行转移支付,如健康者向患病者转移支付;在业者向失业者转移支付;在职者向退休者转移支付。

3、现收现付式优点:a计算方便、操作简单,管理成本较低;b费率调整及时、灵活,利于保持收支平衡;c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互利的功能,政策取向是实现相对公平;d没有或较少基金沉淀,可以避免通货膨胀造成的基金贬值风险,没有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e同时还可以避免在长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4、现收现付式的缺点:a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会使不同时期加入保障计划的人员的供款和收益失衡;b由于当期收入当期支出没有资金积累,不利于促进储蓄和资金市场的发育;c在社会经济风险事故(如人口老龄化)严重情况下,保障金支付压力的增大会使收支平衡难以实现,从而动摇整个制度的维持和发展;d没有基金积累,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较弱,地区之间和企业间互济性差;e可能产生一些对经济发展的利因素,如对个人账户的“挤出效应”,影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完全积累式1、这种筹资模式比较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计划等。

要求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筹集基金。

2、这种筹资模式的特点是储蓄积累,即现时筹资为将来之用,资金沉淀形成基金,所以这种筹资模式也称完全基金模式。

3、完全积累式的优点是:a在科学预测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收费率实现的基金积累,能化解社会经济风险事故(如人口老龄化)加剧时所带来的不断上涨的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压力;b因不存在不同群体间的转移支付,所以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许多矛盾冲突;c积累的资金通过合理的投资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的发展;d采用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增强了投保主体的社会保险意识,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避免了漏逃缴费现象的发生。

e基金提取比例相对稳定,充分体现基金的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

4、完全积累式的缺点是:a数额巨大的积累基金投资增值的压力大,管理成本高;b受工资、物价变动等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积累基金贬值的风险大;c采用个人账户式的自助方式,缺乏社会互助性,再分配功能弱化,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背离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d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化的难度大,初期的缴费负担过重;e对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规范程度要求高,很多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到。

(三)、部分积累式1、这是一种把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也比较适用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计划。

2、这种筹资模式的特点是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支付与自身收入延期支付并存。

因为筹集的资金的一部分用作现时支付,一部分沉淀形成基金,所以这种筹资模式也称作部分基金模式。

3、部分积累式的优点:a所筹措资金既为原制度中的受益人提供保障,又为新制度中的投保人积累了将来的保障基金;b相对于现收现付制的无基金积累而言,部分积累制有了资金的沉淀积累,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的发展;c相对于完全积累制庞大积累基金而言,部分积累制基金增幅较慢,数额较少,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贬值压力相对也小了许多。

d在管理上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资金储备比较全面,供款率可以根据储备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部分积累式的缺点:a由于处于新老制度的交替转轨中,在职职工要承担为原制度受益人的现时保障待遇供款和为自己将来保障待遇筹款的双重负担,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压力较大。

b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既要对现收现付制短期平衡做预算,也要对基金制长期运作进行规划,会增加管理成本。

c在兼容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优势的同时无法避免地包含了两者的缺点,对制度设计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养老社会保险(重中之重!只整理了部分内容)(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严峻问题1.养老保险基金问题(1)转制中的隐形债务沉重(2)基金筹集模式存在问题(3)个人帐户基金“空帐”运转(4)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设计不科学(5)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6)养老金待遇偏低,效果不佳2.养老保险的管理问题(1)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小(2)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低(3)养老保险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4)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困难(5)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监管机制缺位(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难度大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缓慢(1)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窄。

(2)缺乏法制化的管理与规范。

(3)思想观念不适应。

(4)农民收入低,投保能力有限。

(5)保障水平低。

二、国际养老保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加快养老保险立法(2)提高养老保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3)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4) 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5)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6)大力发展企业年金(7)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三、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思路1.针对养老金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加强法制法规,增加政府的调控力度2.健全法制,增加养老金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规范化水平,杜绝养老基金的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出现,提高管理效率3.对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基金按“谨慎原则”和“多元证券组合原理”进行资本市场长线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4.解决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水平低和覆盖面窄的问题,对于不同户籍和所有制的劳动者实行保障权利的平等,实现最大范围的社会共济和新制度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5.继续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第六章医疗社会保险一、医疗社会保险支付方式(一)医疗社会保险投保人的费用支付方式第一,起付线方式1.实行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投保人的费用意识,防止个人过度使用医疗服务的浪费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