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
大纲
一.海战背景
二.海战经过
三.海战结局
四.原因分析
五.总结
参考文献:《档案》20111213集,20111215集、《百度百科》甲午战争、《甲午海战战败新考》、揭秘《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谣言》、《洋务运动》、及其他论坛言论参考等。
正文
一.海战背景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难以快速发展。
1887年,日本参谋部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不足,决定以战养战。
当时中国处于晚清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朝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1888年建立北洋水师。
但此时清朝政治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必有一战。
而甲午海战又是甲午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战。
二.海战经过
1894年9月17日10时23分北洋舰队的主力于黄海遭遇日本舰队。
日本联合舰队呈
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横阵迎敌。
双方舰队距5300米时,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
随后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随即,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
12时53分,日旗舰松岛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丁汝昌身负重伤。
日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超勇”沉没。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西京丸”。
后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
邓世昌让“致远”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却被击沉。
“致远”也被击沉,“济远”“广甲”临阵脱逃。
“靖远”、“来远”中弹过多退出战斗。
后镇远舰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点燃炸药发生大爆炸。
不久,靖远、来远重新投入战斗。
因日舰均受伤,于17时40分左右撤出战斗。
海战结束。
三.海战结局
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未完全战败。
然李鸿章保存实力,命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
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四.原因分析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原因颇多,但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军备上:1890年后,日本以举国之力发展海军、陆军,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
争。
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
舰龄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虽装甲上有优势,但射速慢,火力弱,航速迟缓。
当时中国并不止这一只海上舰队,而日本小国以举国之力才造出了这支船只上略好于北洋水师的舰队。
在交战之前日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认为即使北洋水师战败也不会如此惨败。
中国军舰虽然当时买来时称为亚洲第一舰队而且在战前装甲任上大大领先于日本(这点可以从各舰中弹数上看出,北洋水师主力舰均中弹数百发而还能不沉,日本军舰中弹大约10发左右就已重伤。
而且日本多用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日制爆破弹;而北洋水师多用的是实心弹,不会爆炸,只能击穿(有一说北洋水师方面用的炮弹内填泥沙,质量非常差才打输,但其实实心弹本来就是这样并不是质量差的缘故)。
其爆破弹因为国内无法自制,又不去买,导致爆破弹不足,威力不足),但是在其他方面均不足,比如上述的弹药方面。
虽然当时北洋水师内已经有人早已意识到己方装备落后的问题,但由于经费不足,一直无法更新装备。
由于清政府放松了警惕,给北洋水师的经费也年年减少,北洋水师发展缓慢(清政府是为了防止北洋水师过于强大,毕竟其为李鸿章为首的汉人控制。
李鸿章给予朝廷各派系的斗争方面考虑也不敢大肆建设海军。
换句话说其实北洋水师有钱但是不能用,这也是当时那些官员思想上的短板,没想到会输这么惨,只顾自己的私怨而不顾国家安危)。
关于慈禧挪用军费的问题,多方资料显示并非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据《洋务运动》一书记载,挪用于颐和园工程的,是海军衙门经费,而非北洋海防协饷,而且已经归还。
但其实,就海军经费方面来讲,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当时日本投入的少。
1861至1888年,北洋水师从筹建到成军的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均占年度财政的4%至10%。
同期日本政府投入折合成白银6000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只能说日本用的更好更团结。
还有说中国炮打不准,但其实当时北洋水师的命中率远高于日本,只是当时日本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速射炮,射速比约20倍与北洋水师,可见火力远远强于北洋水师,而且用的还是威力巨大的特殊爆破弹,导致虽然命中率低于北洋水师,但任然打得北洋水师很惨。
战术上:当时海战阵列横队已经淘汰,用纵列代替,但由于中国军舰建造时间较早,战
舰设计的战术思想就是正面对敌的。
所以虽然在战舰使用上没错,但已不适用,战术被军舰条件所牵制。
而日军使用的纵列更为先进,占有很大优势。
人员素质上:有人说北洋水师训练懒散,疏于管理。
但是当时北洋水师招募水勇多从民
间爱国之士选取而非腐败的清军军队之中。
舰上小队长级都是专业海军学校毕业,很多都去过外国留学,有很好的基础。
而且,船上还有外国专家顾问,人员训练怎么能不好。
邓世昌甚至因为训练打死过船员,可见训练之严格。
在之前的打固定靶演习中,邓世昌的舰16发中14发,而一般中三发就算及格,可见船员素质之高。
当然日军也是训练有素,擅长以少打多,从后来大败俄国舰队可以看出。
五.总结
可以看出甲午海战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最后的惨败,并非单方面的原因。
但是也总归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内部斗争,轻敌等原因导致这么一个结局,也是自作自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