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向西方学习 制度阶段
主要事件: 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探索阶级:资产阶级 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时间: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核心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 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结果:分别以戊戌政变与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宣告失败。 失败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力量小, 软弱性、妥协性,脱离群众)和中 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原因: 初步发展 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实业救国‛ 浪潮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领 影响: 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时间:一战期间 ①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 原因: 短暂发展 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根本因素) (黄金时代) ②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成熟,为新文化 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五四运动和 中共创立奠定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 时间: 1954年——1956年 方式:公私合营 工商业社 政策: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共在 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上的创举。
二、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1、从发展阶段看:
主要事件:1、‚西学‛理论的提出 2、洋务运动 探索阶级:地主阶级 时间:1840年——1895年 列强侵略;封建统治危机 背景: 核心主张: 向西方学习‚器物‛(机器设备、 向西方学习 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器物‛阶段 结果: 1895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 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由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只进行 ‚器物‛变革)和顽固派的 阻挠。 成果: 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设 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奠定新式教育的基础。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客观: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影响 原因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主观:封建生产关系瓦解 初步发展: 短暂发展(黄金时代): 结束: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总体看: 行业看: 地域分布看:
发展 历程
特征
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历 程
1、过程:从引进机器设备到学习制度,在到学习文化。 2、符合事实 3、史实说明:①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 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技术和机 器设备,创办近代工业。 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
(2)综合上述活动,你能认识到中国的‚进化‛有什么 特点? 特点: ①向西方学习。 ②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
由向西方学习‚器物‛过渡到‚制度‛的原因?
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派只学西方 生产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 国道路,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 会的主流思想。
向西方学习 思想阶段
特点: ①始终向西方学习。 ②认识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
例题(2004年济南中考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 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 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言论? 材料一:魏源; 材料二:梁启超; 材料三:孙中山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核 心主张?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 化? 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返回
‚西学‛的提出
代表人物 政治派别 背景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抵抗派 外患 学习西方‚器物‛
洋务运动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内忧外患 学习西方‚器物‛ ‚师夷长技以自强‛ 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王朝 统治
救国途径
目的 作用
代表言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抵御外侵,维护国 家独立主权
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 开近代化之先河,刺激民族资 对后人有启迪作用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 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原因。 特点:从行业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 在沿江沿海地区。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 沿海沿江地区受到外国侵略较早,接受西方影响较早;交通便利。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原因 何在?特点:从行业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地域上看,主要集中 在东北地区。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苏联的影响;东北地 区的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3)和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发生了什么 变化?分析原因。变化: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对外开放。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弊病是什么? 弊病:经济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发展缓慢,发展 不均衡。
中国近代史专题 近代化的探索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三、关于‚近代化的探索‛几种常见的题 型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主要 表现在: 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过程 ①生产力方面: ②生产方式上: 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
③政治思想上: 封建正统思想向资产阶级思想、 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 核心:经济工业化
2、从近代化探索的领域看
经济—工业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 洋务派采用机器生产,引进 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 经济工业化的第一步。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变法: 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开端。
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 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2、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等)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和康、梁)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5、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 李大钊等)
‚器物‛1、洋务运动采用 阶段 机器生产,创办近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 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机 器上找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的‚进化‛经历了怎样 的一个过程?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经历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国是否实现了富强? 为什么? 1、没有实现富强。 2、因为:①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阻碍。 ②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三、关于‚近代化的探索‛几种常见的题型:
1、考查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给出不同阶段材料判断历史事件或人物,比较政 治主张的异同,总结规律。 (2)给出结论用史实论证。 (3)选择一个阶段,结合其它内容综合考查。 2、从近代化的不同领域命题。 (1)直接考查近代化不同领域的成果。 (2)选择一个领域考查不同阶段的成果,比较不同点。 3、中外历史相结合
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 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 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 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 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以美法为师,革命的方式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经济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 发展资本主义,平均地权, 改革土地制度,‚家给人足‛ 兴办工矿企业) 对清朝 维护清朝统治,改变的只 不仅要改变封建专制而且要 推翻清王2005年市模拟):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 ……但其活动内容的 实效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是在 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3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超出其主观目的的活动内容‛有哪些?(3分) 目的:强兵。内容: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运动播下的近代文明 种子的提前收获……,但戊戌变法不只是继承了洋务运动的遗产…… 更多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超越。 (2)试从领导阶级、政治和经济核心主张三方面说明戊戌变法对 洋务运动的超越。(6分) 领导力量:由地主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主张:由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主张: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征
总体看: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受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发展水平低、规模较小,比较落后。 行业看: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 工业体系。 地域分布看: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地区之 间发展不平衡。 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特点: ①力量薄弱,决定其无法领导民主革民取得胜利。 ②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思想—西学东渐 的历程
中国经济工业化专题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无产阶级——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由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
例题(2005年区模拟):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图;材料二:一五计划成就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图 请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