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第二、三节:合同订立和效力(第10次课)

第五章第二、三节:合同订立和效力(第10次课)

第五章第2、3节: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十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合同的订立和效力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要约、承诺、意思表示真实等法律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要约、承诺、意思表示真实等法律概念

【复习提问并转入讲授新课】

从案例入手,导入新课:

案例:游客与非国际旅行社签订的出境旅游合同无效

某年7月,教师刘某等一行5人至旅游质监所投诉,称他们于同年6月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泰国一香港一澳门十日旅游团旅游。刘某称按照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刘某等共支付了旅行费用33950元。但是,甲旅行社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却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了合同约定,给刘某等旅游者造成了损害,其中主要包括:

一、甲旅行社根本无能力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却大登广告欺骗旅游者;

二、刘某等旅游者在登上离境飞机时,甲旅行社却将合同一方擅自变更为乙旅行社,旅行全程均以乙旅行社的名义出现;

三、在泰国旅游期间,刘某等人由于吃了导游指定的海鲜大餐出现集体申毒事件;

四、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周,致使刘某等旅游者在机场耽误行程4个多小时,造成就餐损失;

五、旅行社擅自增加一天行程,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

为此,刘某等旅游者要求甲旅行社退还旅行费用,赔偿经济损失费、精神损失费并支付违约金共计26393元。

甲旅行社称,此次旅游是乙社授权委托组织的,乙社是具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在泰国旅游期间,全团116人只有10余人(包括投诉者5人)就餐后出现肠胃不适,并非食物中毒。旅游团增加在香港自由活动1天,在出团通知书中已明示,且没有增收旅游者费用。从泰国赴香港的飞机票是由泰国方面安排,且时间不能提前确定,当天因飞机临时有变动,造成游客在机场等候时间过长,对此投诉者亦应予以理解。关于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等,均属当事人自愿,旅行社不应当承担责任。

处理意见:刘某等人提出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评析:

一、甲旅行社与刘某等旅游者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合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甲旅行社无经营出境旅游资格,不能从事出境旅游业务,所以,与刘某等旅游者签订的合同应属无效合同。如果甲旅行社是受乙社授权委托签订合同的,那么,它只能以乙社的名义与旅游者签订合同。但是在本案中,甲社是以自己的名义与旅游者签订合同的,因此,该旅游合同无效。对于无效合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换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就本案而言,甲旅行社超范围经营,与刘某等人签订的旅游合同属无效合同,但鉴于合同已旅行完毕,且甲旅行社在履行合同中并无违约行为,故刘某等旅游者要求甲旅行社退还旅游费用不能成立。因为,如果要求甲旅行社退还旅游费用,则刘某等旅游者也应将其在旅游中的费用支付给甲旅行社,即各自返还财产。此外,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甲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因此,也不存在支付违约金的问题。对于甲旅行社超经营范围订出境旅游合同问题,应当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与刘某等人要求的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二、食物中毒需要有证据。

一般到海外旅游,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等症状,与食物中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否属于食物中毒,关键是要取得卫生防疫部门的证明,没有充足的证明,是不能轻易认定事物中毒的。就本案而言,该旅行团共计116人,而发生不适的仅有10余人,这显然不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况且又无证据支持,故旅行社没有责任。

三、旅行社并非擅自更改旅游行程。

在本案中,增加旅游天数,在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中作了明示,刘某等旅游者没有提出反对,应当视为同意。此外,增加购物次数也属刘某等旅游者的自愿行为,并非旅行社擅自更改。因此,刘某等旅游者不能对此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章第2、3节: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1、合同的形式的概念

合同的形式:是指作为合同内容的合意的外观方法和手段,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合同的口头形式指当事

人只有口头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合同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口头形式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以合同书或者电报、电传、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形式等各种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合同。书面形式有利于交易的安全,重要的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由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并由双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签字盖章。②格式合同。③双方当事来往的信件、电报、电传等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1] 。

2、合同的三种主要形式

一、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对话方式而达成的相互之间协议。

口头形式简便易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采用。集市的现货交易、商店里的零售等一般都采用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的缺点是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所以,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和标的数额较大的合同,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二、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口头形式”的对称。是指当事人双方用书面方式表达相互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凡是不能及时清洁的经济合同,均应采用书面形式。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当事人应注意,除主合同之外,与主合同有关的电报、书信、图表等,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应同主合同一起妥善保管。书面形式便于当事人履行,便于管理和监督,便于举证,是经济合同当事人使用的主要形式。并可作如下分类:

(1)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前者指行为人采用普通文字形式进行意思表示。如书面合同,授权委托书、书信和电报等。后者指行为人除采用普通文字进行外,还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其他形式,才能完成意思表示。如经公证、鉴证、审核、登记等。

(2)法定书面形式和约定书面形式。

前者指由法律规定当事人必须以文字形式进行意思表示,后者指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以某种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如: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买卖契约价金在500美元以上的,应以书面形式订之。”中国《经济合同法》第3条规定:“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三、书面形式

1、公证形式

公证形式是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以国家公证机关对合同内容加以审查公证的方式,订立合同时所采取的一种合同形式。公证机关一般均以合同的书面形式为基础,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认后,在合同书上加盖公证印鉴,以资证明。经过公证的合同具有最可靠的证据力,当事人除有相反的证据外,不能推翻。我国法律对合同的公证采取自愿原则。合同是否须经公证,一般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当事人要求必须公证的合同就须公证,不经公证不生效。但对一些重要的合同种类,法律也可以规

定必须进行公证。当事人和法律都可以赋予合同的公证形式以证据效力或者成立生效的效力。

如:1、《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2、《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2、鉴证形式

鉴证形式是当事人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以国家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的方式订立合同的一种合同形式。

鉴证是国家对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措施,只能由国家行政主管机关进行。鉴证的作用在于加强合同的证明,提高合同的可靠性。鉴证也采取自愿原则。除国家规定必须鉴证的合同外,鉴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鉴证。对于地方性法规规定必须予以鉴证的合同,在作出鉴证规定的行政区域内签订时应从其规定。

3、批准形式

批准形式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类别的合同须采取经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的一种合同形式。这类合同,除应由当事人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外,还应将合同书及有关文件提交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才能生效。这类合同的生效,除应具备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外,在合同形式上还须同时具备书面形式和批准形式这两个特殊要件。合同的批准形式是国家对某些特殊类别合同的特殊要求。法律不要求合同批准形式的,当事人不能约定或要求国家进行批准。须经批准而未经批准的合同,自始就无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也不能认为他们之间成立了合同。这是合同的批准形式与其他几种法定形式的重要区别。

4、登记形式

登记形式是指当事人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将合同提交国家登记主管机关登记的方式订立合同的一种合同形式。

登记形式一般常用于不动产的买卖合同。某些特殊的动产,如船舶等,在法律上视为不动产,其转让也采取登记形式。合同的登记形式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也可以由法律加以规定。合同确认书合同确认书即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以书面形式加以确认的合同形式。

一、合同的内容

1、合同内容的概念

合同条款是合同条件的表现和固定化,是确定合同当事人权利和内务的根据。即从法律文书而言,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的各项条款。因此,合同条款应当明确、肯定、完整,而且条款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否则将影响合同成立,生效和履行以及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所以准确理解条款含义有重要作用。

2、合同内容的种类

根据合同条款的地位和作用,合同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必备条款和非必备条款

所谓必备条款又称主要条款,是指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特别约定所必须具备的条款,订立合同缺少这些条款将影响合同的成立。

所谓非必备条款又称普通条款,是指合同的性质在合同中不是必须具备的条款,即使合同不具备这些条款也不应当影响合同的成立,如有关履行期限、数量、质量等条款在缺少这些条款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的规定填补漏洞。《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等八项条款,有的学者称这是合同的提示条款,这些条款中有的是合同必备条款,有的是非必备条款。

二、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指由一方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订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非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三、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

凡是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所享有的实体权利义务内容的条款都是实体条款。如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的规定等都是实体条款。而程序条款主要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履行合同义务的程序及解决合同争议的条款。

四、有责条款和免责条款

有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当事人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条款,即违约条款。免责条款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除排除或限制其末来责任的条款。

3、合同的必备条款

为了示范较完备的合同条款,《合同法》第12条规定了如下条款,提示缔约人: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与住所

当事人是合同权利义务的承受者,没有当事人,合同权利义务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给付和受领给付便无从谈起,因此,订立合同须有当事人这一条款。当事人由其名称或者姓名及住所加以特定化、固定化,所以,具体合同条款的草拟必须写清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标的是合同权利义务执行的对象。合同不规定标的,就会失去目的,失去意义。可见,标的是一切合同的主要条款。目前,多数说认为合同关系的标的为给付行为,而《合同法》第12条所谓标的,主要指标的物,因而规定有所谓标的的质量、标的的数量。所以,对于《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所说的标的,时常需要按标的物理解。

三、质量与数量

标的(物)的质量和数量是确定合同标的的(物)的具体条件,是这一标的(物)区别于同类另一标

的(物)的具体特征。标的(物)的质量需订得详细具体,如标的(物)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规格、型号等要明确。标的(物)的数量要确切。首先应选择双方共同接受的计量单位;其次要确定双方认可的计量方法;再次应允许规定合理的磅差或尾差。标的物的数量为主要条款;标的物的质量若能通过有关规则及方式推定出来,则合同欠缺这样的条款也不影响成立(《合同法解释(二)》第1条)。

四、价款或酬金

价款是取得标的物所应支付的代价,酬金是获得服务所应支付的代价。价款,通常指标的物本身的价款,但因商业上的大宗买卖一般是异地交货,便产生了运费、保险费、装卸费、保管费、报关费等一系列额外费用。它们由哪一方支付,需在价款条款中写明。

五、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

履行期限直接关系到合同义务完成的时间,涉及当事人的期限利益,也是确定违约与否的因素之一,十分重要。履行期限可以规定为及时履行,也可以规定为定时履行,还可以规定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如果是分期履行,尚应写明每期的准确时间。

履行地点是确定验收地点的依据,是确定运输费用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受的依据,有时是确定标的物所有权是否转移、何时转移的依据,还是确定诉讼管辖的依据之一,对于涉外合同纠纷,它是确定法律适用的一项依据,十分重要。

履行方式,例如是一次交付还是分期分批交付,是交付实物还是交付标的物的所有权凭证,是铁路运输还是空运、水运等,同样事关人的物质利益,合同应写明,但对于大多数合同来说,它不是主要条款。

履行的期限、地点、方式若能通过有关方式推定,则合同即使欠缺它们也不影响成立。

六、争议解决的方法

解决争议的方法,是指有关解决争议运用什么程序、适用何种法律、选择那家检验或者鉴定的机构等内容。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选择诉讼法院的条款、选择检验或者鉴定机构的条款、涉外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协商解决争议的条款等,均属解决争议的方法的条款。

合同条款依其作用可分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普通条款。

三、合同订立的程序

(此部分内容见:合同订立程序的PPT)

四、格式条款

1、格式条款的含义

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保险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等,都是格式合同。

《合同法》从维护公平、保护弱者出发,对格式条款从三个方面予以限制:第一,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应当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予以说明;第二,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第三,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第一,格式条款是由一方预先拟定的。

格式条款是由一方于订立合同前拟定的,而不是在双方反复协商基础上形成的。拟定格式条款的一方一般是固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单位,也有的是由政府的有关部门为固定提供某种服务或商品的单位制

定,而由这些单位使用的,例如运输合同中的价格等条款。由于格式条款是一方事先拟定的,因此,无论是何方先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总是处于要约人的地位。

第二,格式条款是为重复使用而拟定的。

格式条款是为重复使用而不是为一次性使用而制定的。由于固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当事人无论向何人提供该种商品或服务将遵行同样的条件,因此,该当事人将该条件标准化,而拟定出格式条款。格式条款的重复使用性一方面决定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作为要约人总是特定的,而受要约人是不特定的一定范围即需要该种商品或服务范围内的人;另一方面决定了使用格式条款有减少谈判时间和费用从而节省交易成本的优点。

第三,格式条款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必协商的,具有不变性、附合性。

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并不与相对方就格式条款的内容进行协商,也就是说,格式条款的内容是不能改变的,相对方只能或是同意格式条款的内容与对方订立合同,或是拒绝接受格式条款的内容而不与

提供方订立合同,而不可能与对方协商修改格式条款的内容。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附合条款。订立合同时当事人是否可以协商,这是格式条款与其他条款的一个根本性区别。在实务中当事人利用事先拟定好的合同条款订立合同的情形较多,但事先拟定的合同条款未必均为格式条款。例如,利用示范合同订立合同就比较常见。

《合同法》第12条第2款就规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合同的示范文本即示范合同就是事先拟定的。但示范合同对于订约当事人并无拘束力,当事人订约时仅是参照,可以就相关的条款进行协商,而格式条款是不存在协商余地的。正因为以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相对方只能对格式条款表示完全同意或拒绝,相对人在订约中实质上处于附从地位,而不是与格式条款提供方处于平等协商的地位,因此,为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格式条款提供方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损害相对人的利益,法律需要对格式条款予以特别的规制。

2、特别规定

《合同法》对其适用作出特别规定,以保证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格式条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有提示或说明的义务。《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3、免责条款的无效。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格式条款凡是具备合同绝对无效条件之一的,一律无效;凡是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而予以免责的,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而予以免责的条款的一律无效;凡是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主要义务,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一律无效。

4、歧义条款不利于表意者解释的原则。《合同法》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5、约定条款优先原则。格式条款和约定条款不一致时,应当采用约定条款。

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此部分详见:合同效力的PPT)

保险法教案(第二章保险合同)

保险法教案(第二章保险合同) 第二章保险合同 基本要求: 1.了解保险合同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3.掌握保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教学重点:: 1.保险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2.保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3.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本章课时:6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一)保险合同的含义 定义(法第10条)(p78): 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含义: 1. 性质:特种合同 2. 主体:投保人和保险人 3. 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详细定义参见法第2条) 保险法第2条 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1.危险移受合同(保障性合同) 2.特殊双务有偿合同∧单务无偿 3.最大诚信合同 4.射幸合同∧交换 5.诺成合同∧实践 6.附合合同∧议商疑义解释 二、保险合同的主体 (一)保险人 【保险人】(概念) 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法第10条) 法律特征: 1.是保险合同当事人。 2.必须是依法成立并被允许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组织。 3. 是保险基金的组织、管理和使用人。 4. 是履行赔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的人。 (二)投保人

【投保人】(概念) 也称要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法 第10条) 法律特征: 1. 是保险合同当事人。 2. 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8周岁)。 3. 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法第12条) 4. 负有支付保险费的义务。 (三)被保险人 【被保险人】(概念) 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法第12条) 法律特征: 1.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2.是受保险合同保障的人。 3.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4.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 (四)受益人 【受益人】(概念) 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 险人可以为受益人。(法第18条) 法律特征: 1.只存在于人身保险合同中。财产保险? 2.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一人。 3.由被保险人、投保人(应经被保险人同意)指定或变更。—变更应通知保险人,否则, 不产生变更的效力。(法第39、41条) 4.受益人资格和人数原则上不受限制。(法第40条) 5.无偿享有受益权及独立诉权。 受益权的行使顺序:(法第40条) 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确定;未确定的,相等份额 受益权的行使时间:(法第42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 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保险合同案例01】 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承租中国瑞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一座楼房经营,为预防经 营风险,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将此楼房在中国保险公司投保500万元。 中国静安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于是,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了一年的保险费。 9个月后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结束租赁,将楼房退还给中国瑞其销售有限责任 公司。在保险期的第10个月该楼房发生了火灾,损失300万元。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中国静安保险公司主张赔偿,并提出保险合同、该楼房受损失的证明等资料。 中国静安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后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结合以上案例,在此我们讨论一下: 1.该楼房可否投保? 2.德国金泰戈尔有限责任公司提出赔偿的请求有没有法律依据? 3.中国静安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法律依据何在?

第五章合同法答案

一. 编号:_______________ 二. 三. 四.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 二二.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 二四.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一. 第五章合同法答案

三〇. 名词解释 1. 践成合同: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2.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 格式条款:指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4. 附条件合同:指当事人约定把一定条件的成就作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根据的合同。所附条件可以 是自然现象、事件、行为等。 5. 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 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在其未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前有权拒绝自己给付。 6. 抵押:抵押指在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的情况下,以特定的财产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 当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律的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7. 质押: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出质的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 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8. 留置:留置指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中,债权人按照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三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属于从合同的是()。 A .借款合同B.借用合同C.买卖合同 D.抵押合同 2.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 ()。 A. 为新要约 B. 为原要约 C.为新承诺D .既不为新要约,也不为承诺 3. 债务人提前履行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负担。 A. 债权人 B.债务人 C.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 D .无法确定 4.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 A. 少于合同标的额的10% B .超过合同标的额的10% C.少于合同标的额的20% D .超过合同标的额的20% 5. 合同法不适用于()。 A. 出版合同 B.收养合同 C. 土地使用权合同D .质押合同 6.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是指()。 A.合同的变更 B .合同的消灭 C.合同效力的中止 D.合同的解释 7. 债务人欲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则() A.应当通知债权人 B.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C.不必经债权人同意 D .不必通知债权人 8. 债权人吴某下落不明,债务人王某难以履行债务,遂将标的物提存,王某将标的物提存 后,该标的物如果意外毁损灭失。其损失应该由()。 A. 吴某承担 B .王某承担

第五章第二、三节:合同订立和效力(第10次课)

第五章第2、3节: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第十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合同的订立和效力的概念和特征; 2、了解要约、承诺、意思表示真实等法律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要约、承诺、意思表示真实等法律概念 【复习提问并转入讲授新课】 从案例入手,导入新课: 案例:游客与非国际旅行社签订的出境旅游合同无效 某年7月,教师刘某等一行5人至旅游质监所投诉,称他们于同年6月参加甲旅行社组织的泰国一香港一澳门十日旅游团旅游。刘某称按照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刘某等共支付了旅行费用33950元。但是,甲旅行社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却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了合同约定,给刘某等旅游者造成了损害,其中主要包括: 一、甲旅行社根本无能力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却大登广告欺骗旅游者; 二、刘某等旅游者在登上离境飞机时,甲旅行社却将合同一方擅自变更为乙旅行社,旅行全程均以乙旅行社的名义出现; 三、在泰国旅游期间,刘某等人由于吃了导游指定的海鲜大餐出现集体申毒事件; 四、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周,致使刘某等旅游者在机场耽误行程4个多小时,造成就餐损失; 五、旅行社擅自增加一天行程,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 为此,刘某等旅游者要求甲旅行社退还旅行费用,赔偿经济损失费、精神损失费并支付违约金共计26393元。 甲旅行社称,此次旅游是乙社授权委托组织的,乙社是具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在泰国旅游期间,全团116人只有10余人(包括投诉者5人)就餐后出现肠胃不适,并非食物中毒。旅游团增加在香港自由活动1天,在出团通知书中已明示,且没有增收旅游者费用。从泰国赴香港的飞机票是由泰国方面安排,且时间不能提前确定,当天因飞机临时有变动,造成游客在机场等候时间过长,对此投诉者亦应予以理解。关于增加购物次数及自费旅游项目等,均属当事人自愿,旅行社不应当承担责任。 处理意见:刘某等人提出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第二章保险合同

第二章保险合同 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条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第十一条 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以外,保险公司和其他单位不得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 第十二条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第十三条 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 第十四条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第十五条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六条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第十八条 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十九条 保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保险人名称和住所;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名称和住所,以及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 (三)保险标的; (四)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五)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开始时间;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2)[1]

二、承诺(一)承诺的概念1、承诺的概念承诺,又称接盘,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1条)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2、承诺的要件承诺须具备以下要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受要约人只能是要约人愿意与之建立法律拘束关系的对象,故只有受要约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享有承诺的权利。[案例2-5]英国1908年鲍威尔诉李氏一案中,原告致函某校董会愿任校长一职,校董会表决同意,某校董未经授权将决议内容告诉了原告。但校董会在下一次会议上推翻了前次决议,决议另聘他人为校长。原告以该校董会违约为由要求赔偿损失。法院认为,校董会未委托任何人向原告传达承诺,该传达无效。(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既然要约人在要约中表明了一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拘束的意思,故承诺只有向要约人或其代理人作出才有意义。在合同毋需要约人亲自履行的情况下,承诺也可以向要约人的继承人作出。(3)承诺必须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23条1款)若要约规定了承诺期限,则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以电报或者信件作出的,承诺期限自电报交发之日或者信件载明的日期开始计算。如果信件未载明日期,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承诺期限自要 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24条) 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①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②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23条2款) 对合理期限的长短,我国合同法未做具体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须适当地考虑到交易的情况,包括发价人所使用的通讯方法的迅速程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规定:应在考虑了交易的具体情况,包括要约人所使用的通讯方法的快捷程度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作出承诺。史尚宽先生将“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时期”,即“合理期间”,分为三段:①要约到达于受要约人的期间;②做承诺所必要的时问;③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所必要的时间。其中,①与③的期间依通讯方式确定,如依邮寄或电报为要约或回答通常所必要的期间。如果要约及承诺的通知,途中有非常事变(火车障碍、暴风雨等)的迟延,要约人如果知道该情况的发生,应当斟酌以定其达到所必要的期间。此必要期间,依其通知 合理的承诺 期限的性判断

合同的效力--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经济法》第五章讲义3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经济法》第五章讲义3 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即是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一、合同的生效 1.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 (2)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法律约束力。 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合同原则上自成立时生效。 (2)合同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3)合同自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时生效(或失效) 【例题·单选题】甲准备将房屋租给乙使用,在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甲的儿子大学毕业留在当地工作,则乙在10天内腾出房屋。这一协议属于()。 A.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B.附停止条件的合同 C.附延缓期限的合同 D.附解除期限的合同 [答疑编号325705040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附条件合同。甲的儿子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 二、有效合同 1.有效合同是法律承认其效力的合同。 2.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签订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三、无效合同 1.无效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此外,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考题·单选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2009年考题) A.违反国家限制经营规定而订立的合同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C.显失公平的合同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答疑编号325705040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合同的效力。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3.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恶意串通订立合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4.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部分无效的合同是指,由于其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损害他人利益,并不影响合同的本质成立的合同。下列合同属于部分无效合同:(1)约定了免除或限制当事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应承担责任的条款的合同。如:当事人约定,对于任何原因造成的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只承担赔偿责任,不承担其他责任。这样的约定是违法的,因为有关人员如果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损失的,除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应根据情况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所以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这样的条款是无效的,但并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有效性,不影合同的本质。 (2)约定了免除或者限制人身伤害责任条款的合同。如:在雇用合同中,当事人约定,受雇用人从事雇用劳动期间无论何原因造成伤害或死亡,雇用人都不负任何责任。这样的约定违反了民法和劳动法的原则,是无效的。

保险第2章保险合同与原则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保险原则与合同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保险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作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或责任,还可以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告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如实向保险人陈述,以便让保险人判断是否接受承保或以什么条件承保。 保证: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或承担保险责任之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做出的承诺或确认。 明示保证:以文字或书面的形式载明于保险合同中,成为保险合同的条款。 默示保证:习惯上或社会公认的被保险人应在保险实践中遵守的规则,而不载明于保险合同中。 弃权:合同一方任意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的某种权利。 禁止反言:合同一方既然已经放弃某种权利,今后就不得反悔,再向对方主张这种权利。 损失补偿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当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要对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且补偿的数额以弥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限,被保险人不能获得额外利益。 代为追偿: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自支付保险赔偿金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物上代位: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全损或推定全损,保险人在全额给付保险赔偿金之后,即拥有对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代位取得对受损保险标的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实际全损: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致使保险标的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 推定全损: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尚未达到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修复和施救费用将超过保险价值;或失踪达一定时间,保险人按照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损失。 分摊原则:在重复保险存在的情况下,各保险人按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近因原则:是判断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保险保障是通过 C 的经济补偿来实现其职能。 A.原物形式B.实物形式 C.货币形式D.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 2.对于财产保险合同要求 C 。 A.投保时有可保利益即可B.合同终止时有可保利益即可

合同法练习题及解析5-7

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二、多选题 1.甲(卖方)与乙(买方)于2001年1月5日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甲于同年1月10日发货,乙于同年2月18日前付款,由丙接受乙的委托提供保证担保,但丙与乙约定仅对甲这个特定债权人提供保证。至同年3月1日,甲通知乙和丙已将10万元货款债权转让给丁公司。通知要求乙向丁还款,由丙承担保证责任。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因当事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故丙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B.合同债权转让无效 C.合同债权转让有效 D.丙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1.【答案】CD 【考点】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解析】(1)“当事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这里的约定是债务人和保证人,不包括债权人,因此,该约定对债权人并不发生效力。故排除A项,肯定D项。(2)本案合同债权的转让,是金钱债权的转让,没有无效事由,因此排除B项,肯定C项。 2.关于合同的变更,下列命题是错误的:() A.合同变更,必须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B.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明确的,推定未变更 C.严格意义的合同变更,包括主体的变更 D.主合同变更,应该取得保证人同意才能发生效力 【答案】ACD 【考点】合同的变更 【解析】(1)合同法规定了法定变更权,如第308条,故选择A项。 (2)B项出自《合同法》第78条的规定,故不选B项。 (3)主体的变更是合同的转让,故C项命题错误,选择C项。 (4)主合同效力并不取决于从合同当事人的意志,D项命题错误,选择D项。 3.张某欠李某5000元,经李某同意,张某把其债务的1/2转移给周某承担。() A.这属于免责的债务承担 B.这属于并存的债务承担 C.保证人赵某不知情,其有权拒绝履行债务 D.保证人赵某不知情,其有权拒绝5000元转移出去的2500元债务 【答案】AD 【考点】债务承担 【解析】(1)免责的债务承担,是指对转移出去的全部或部分债务免责,并存的债务承担又称重复的债务承担,是指加进来一个连带债务人。故选择A项,排除B项。 (2)保证人只对未经其同意转让出去的债务免责,剩下的2500元,其仍然要承担保证责任,故排除C项,肯定D 项。 4.关于变更,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标的物失去同一性,不是变更,而是更新 B.无效合同不存在变更的问题 C.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合同,一方也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通知对方变更合同 D.合同主体的变更属于合同转让 【答案】ABC 【考点】合同的变更 【解析】(1)更新是消灭旧债务产生新债务,两项债务之间没有连续性。如双方协商一致,把买卖汽车改为买卖摩托车。故A项正确。 (2)变更的前提是合同有效。故肯定B项。

经济法合同法分则第五章7

第二单元合同法分则 一、买卖合同(2013年重大调整)(★★★)(P292-298) (五)标的物的检验 1.约定检验期间的 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2.未约定检验期间的 (1)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限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2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2)当事人对标的物的检验期间未作约定,买受人签收的送货单、确认单等载明标的物数量、型号、规格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已对数量和外观瑕疵进行了检验,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解释1】在上述“检验期间”、“合理期间”、“2年期间”经过后,买受人主张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释2】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又以上述期间经过为由翻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检验标准 出卖人依照买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标的物,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与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为标的物的检验标准。 (六)标的物的交付(2013年新增) 1.交付地点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有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2)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解释】所谓“标的物需要运输”,是指标的物由出卖人负责办理托运,承运人系独立于买卖合同当事人之外的运输业者。 2.付款地点 对支付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出卖人的营业地支付;但是,当事人约定支付价款以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为条件的,在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的所在地支付。 3.标的物的质量 (1)质量保证金 买受人依约保留部分价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出卖人在质量保证期间未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而影响标的物的价值或者使用效果,出卖人主张支付该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修理费用 买受人在检验期间、质量保证期间、合理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出卖人未按要求予以修理或者因情况紧急,买受人自行或者通过第三人修理标的物后,主张“出卖人”负担因此发生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瑕疵担保责任 ①合同约定减轻或者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出卖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的瑕疵,出卖人主张依约减轻或者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②买受人在缔约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质量存在瑕疵,主张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买受人在缔约时不知道该瑕疵会导致标的物的基本效用显著降低的除外。 (4)减少价款 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买受人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要求减少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主张以符合约定的标的物和实际交付的标的物按“交付时的市场价值”计算差价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价款已经支付的,买受人主张返还减价后多出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4.多交标的物的 (1)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2)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当按照合同的价格支付价款。 (3)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标的物的,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可以代为保管多交部分标的物。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代为保管期间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代为保管期间“非因买受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5.发票的证明效力 (1)出卖人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款抵扣资料证明其已履行交付标的物义务,买受人不认可的,出卖人应当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交付标的物的事实。 (2)合同约定或者当事人之间习惯以普通发票作为付款凭证,买受人以普通发票证明其已履行付款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6.孳息 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7.有关单证和资料

【优质精选】第二章、保险合同总论

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也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合同是现代民事、商业活动的基础。合同的种类有很多,如民事合同、经济合同、技术合同、劳动合同、环保合同等,保险合同属于其中一种。 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这种商业行为的基础就是保险合同。根据《保险法》第十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其中,“保险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指投保人为取得保险保障,与保险人协商约定的在保险合同保障期间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险合同一旦成立,便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保险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保险合同的一般特性 1、保险合同必须合法。 即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里主要是指合同的主体、内容、订立程序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获取非法收入。不合法的合同,即使已订立,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 2、保险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需要双方当事人基于不同的经济利益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合同才能成立并受到法律保护。合同成立后,对双方均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与双方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是单方的法律行为,此类法律行为是指:只要单方有所表示合同即可成立,例如单方面承诺行为,就属于此类法律行为。此—行为的成立既不需与对方协商,也无须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只能约束发出表示的一方,对他方没有约束力。因此,单方法律行为不能称为合同。 3、保险合同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合同关系不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不论是法人之间订立的合同,还是法人与自然人或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之间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之间都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任何单位或个人也不得干涉。 (二)保险合同的自身特性 1.保险合同是特殊的有偿合同 有偿合同是指因为享有一定权利而必须偿付相对价值等同利益的合同。具体来说,双方当事人依据合同约定,均应以一定的利益为代价。从表面上看,在保险合同中很难找出相对价值等同的利益,投保人只交付少量的保险费,而一旦得到补偿,则是高于其保险费百倍、甚至千倍的保险金;保险人有时在收取保险费后,却不一定给付保险金。从实质上看.作为—种特殊的有偿合同,投保人付出的对价是支付保险费,保险人付出的对价则是承担某种风险。这种风险的价值是对一段时期内——过去、现在和将来风险的发生与物质损失之间形成的一定规律进行总结、推断并科学计算出来的,价值不可能精确,但可以做到相对合理。因此,相对某一险种的保险合同总体的保险费收入与保险金支出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应是相对等同的。而保险合同的有偿性,由此来体现的。 2.保险合同是附合性合同 附合性合同通常又称要式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事先拟订好合同条款,另一方当

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 法律制度(附答案)

第2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例题·单选题】郑某于2014年6月15日与甲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1个月。但6月2日郑某就已经到甲公司上班。郑某与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 )。 A.2014年6月15日 B.2014年6月2日 C.2014年7月15日 D.2014年7月2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例题·单选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时起没有法律约束力 B.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C.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D.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例题·单选题】张某工作已满15年,2014年上半年结婚,享受婚假15天;下半年父亲去世,按公司规定享受丧假3天,同期因悲伤过度而生病请病假2个月,则张某2014年可以享受的带薪年休假为( )天。 A.0 B.5 C.10 D.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题目中张某工作已满15年,且不满足带薪年休假的排除事项,因此可享受10天的年休假。 【例题·单选题】老侯在甲公司已工作15年,经甲公司提出并与其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已知老侯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1 000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甲公司应向老侯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额是( )元。 A.12000 B.15000

保险法教案(第二章保险合同)

保险法教案(第二章保 险合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保险法教案(第二章保险合同) 第二章保险合同 基本要求: 1.了解保险合同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熟悉保险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3.掌握保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教学重点:: 1.保险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2.保险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3.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本章课时:6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保险合同概述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一)保险合同的含义 定义(法第10条)(p78): 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含义: 1. 性质:特种合同 2. 主体:投保人和保险人 3. 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详细定义参见法第2条) 保险法第2条 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1.危险移受合同(保障性合同) 2.特殊双务有偿合同∧单务无偿 3.最大诚信合同 4.射幸合同∧交换 5.诺成合同∧实践 6.附合合同∧议商--疑义解释 二、保险合同的主体 (一)保险人 【保险人】(概念) 又称承保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法第10条) 法律特征: 1.是保险合同当事人。 2.必须是依法成立并被允许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组织。 3. 是保险基金的组织、管理和使用人。 4. 是履行赔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义务的人。 (二)投保人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合同的分类,是指基于一定的标准,将合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将各种合同找到归类,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规律,便于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订立与自己的真实目的相一致的合同条款。 一、典型合同和非典型合同 以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名称为标准, 将合同分为典型合同和非典型合同。 典型合同,又称有名合同,是指法律设有规范,并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等十五种合同属于典型合同。 与典型合同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典型合同。非典型合同又称无名合同,是指法律尚未特别规定,亦未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则,在不违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强行性规范的前提下,允许当事人订立任何内容的合同。) 典型合同是非典型合同的方向。 1、纯粹的非典型合同。新鲜事务,在合同法上全无规定,而且内容无法归类到15种有名合同中。这时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交易习惯、诚实信用原则等处理,要适当运用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总则。 2、合同联立 所谓合同合同联立是指数个合同具有相互结合的关系。1》纯

外观的结合,数个独立的合同仅仅因为缔约行为而结合,相互之间不具有依存关系。 A 给 b 供鸡, b 给 a 供饲料,鸡和饲料的钱单独结算,互不相欠。 2》依照当事人的意思,一份合同的效力或存在,依附 于另一份合同的效力或存在。A借给b4000万元,同时约定, 该笔款项倒帐后, b 在 c 公司的持有的股份2000 股给a,所以股权转让合同依存这借款合同,所以如果借款合同无效或撤销或解除时,股权转让合同也随之无效。 二、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以给付义务是否由双方当事人互负为标准,合同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时指双方当事人互负给付义务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合同。双方的债权债务呈对应状态,即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典型的是买卖合同、租赁、承揽等大多数合同。 单务合同,是指仅有一方当事人负给付义务的合同,即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当事人负给付义务的合同。典型的赠与合同“赠予人是义务人”、借用合同。 一方当事人负有给付义务,对方当事人不负有给付义务和其他种类的民事义务的,固然为耽误合同“不附任何负担的赠与合同”;一方当事人负担给付义务,对方当事人虽不负相应的给付义务,但要承担次要的义务,满足这些负担条件,也为单务合同。)

第五章合同法(讲义)..

第四章合同法 第一节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1、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特征 (1)合同是合法行为。 (2)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法律上的效果。 (3)合同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合同的种类 1、依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互负义务:可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作此分类的意义 (1)如履行抗辩权,则仅发生于双务合同,而单务合同没有存在的基础。 (2)风险负担的不同。双务合同有风险的负担问题;而单务合同没有对待给付以及返还的问题。 2、根据当事人是否可从合同中获取利益:可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作此分类的意义

(1)有偿合同的债务人的注意义务较无偿合同的为重。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定相关合同的效力问题。 3、根据合同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成立要件:可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 (1) 二者成立与生效的时间不同。 (2) 二者不履行所应承担的责任不同。 4、根据合同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和手续:可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作此分类的意义 对认定合同是否有效或成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合同法 四、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 2、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具有财产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 五、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 6. 严守合同原则 第二节、合同的成立 一、要约(offer) 1、要约的概念 要约,又称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具言之,即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当事人称为要约人,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承诺人。 2、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所谓特定人是指确定的、具有订约能力的人。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要约须是以缔结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 (3)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与确定。即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内容明了、确切。

第五章合同法答案

第五章合同法 一.名词解释 1. 践成合同: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2.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 格式条款:指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4. 附条件合同:指当事人约定把一定条件的成就作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根据的合同。所附条件可以 是自然现象、事件、行为等。 5. 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 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在其未对待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前有权拒绝自己给付。 6. 抵押:抵押指在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财产占有的情况下,以特定的财产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 当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律的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7. 质押: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出质的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 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8. 留置:留置指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中,债权人按照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属于从合同的是 ( ) 。 A .借款合同 B. 借用合同 C. 买卖合同 D. 抵押合同 2.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 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 ( ) 。 A. 为新要约 B. 为原要约 C. 为新承诺 D .既不为新要约,也不为承诺 3. 债务人提前履行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 ( ) 负担。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 D .无法确定 4.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 ( ) 。 A. 少于合同标的额的 10% B .超过合同标的额的 10% C. 少于合同标的额的 20% D .超过合同标的额的 20% 5. 合同法不适用于 ( ) 。 A. 出版合同 B .收养合同 C. 土地使用权合同 D ?质押合同 6.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是指 ( ) 。 A .合同的变更 B .合同的消灭 C .合同效力的中止 D.合同的解释 7. 债务人欲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则 ( ) A .应当通知债权人 B.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C .不必经债权人同意 D .不必通知债权人 8. 债权人吴某下落不明,债务人王某难以履行债务,遂将标的物提存,王某将标的物提存 后,该标的物如果意外毁损灭失。其损失应该由 ( ) 。 A. 吴某承担 B .王某承担 C.吴某和王某共同承担 D ?提存机关承担

经济法基础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是2010年新增内容,2010年考试分值为13分,2011年考试分值预计为20分,是重点章节考点多,记忆内容多。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概述(略) 第二节劳动合同订立的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 ㈠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要求(★) 1.劳动者年满16周岁(只有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例外),有劳动能力和行为能力。 2.用人单位有用人权利和行为能力。 ①企业法人 ②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 ③分支机构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㈡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和义务 ①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②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给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 ㈠书面形式及要求(★★) ①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②用人单位应于用工之日订立劳动合同 ③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例题·单选题】张某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2010年1月11日,甲公司的劳动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张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遭到张某的拒绝。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 B.未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C.向张某支付了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D.未向张某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答案】D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例:小王于2010年1月受雇于一家贸易公司,一直没有签订用工合同,2010年5月公司与小王签订了正式书面用工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