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49256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49256

(2)不正确.应为: × = × = =4 .
教师点拨: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是相加的关系,而不是相乘的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
(1) × (2) × (3)2 ·
解:(1) ;(2)6;(3)2 .
2.化简:
(1) (2) (3) (4)
解:(1)77;(2)15;(3)2 ;(4)4|bc| .
10
8
5
3
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学利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4
3
2
1
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做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
3
2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 cm和2 cm,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4 cm2.
4.教材第7页下框练习.
活动3 课堂小结
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 (a≥0,b≥0), = · (a≥0,b≥0)及应用.
七、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二次根式的乘法
姓名:
余晓国
工作单位:
倘甸区雪山中学
学科年级:
初二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通过有关的探索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再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数学事实,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习题变式,从中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3计算:
(1) × (2)3 ×2 (3) ·
解:(1)7 ;(2)30 ;(3)x .
教师点拨:这里计算 × 时将14写成7×2,同样(2)中写成10=5×2,方便开方.
例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 × ;
(2) × =4× × =4 × =4 =8 .
解:(1)不正确.应为: = × =6.
8
6
4
2
12、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
8
6
4
2
合计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八、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的乘法 · = (a≥0,b≥0)
反过来: = · (a≥0,b≥0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识与技能
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联系生活、实践。
10
8
5
3
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并明显地体现于教学全过程。
10
8
5
3
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10
8
5
3
过程与方法
4.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0
8
5
3
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等教学策略。
10
8
5
3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 , × = , × = .
归纳: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 = (a≥0,b≥0)
反过来: = · (a≥0,b≥0)
自学反馈
1.计算:
(1) × (2) × (3) ×
解:(1) ;(2) ;(3)9 .
2.化简:
(1) (2) (3) (4)
解:(1)12;(2)3 ;(3)3|xy|;(4)3 .
2学生已具备了根式的简单计算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启发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探究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
知识探究
请同学们完成填空:
(1) × =6, =6;
(2) × =20, =20;
(3) × =60, =60.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8
6
4
2
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与技能,学有所获。
8
6
4
2
11.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1计算:
(1) × (2)3 ×2 (3) ·
九、实践反思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习题层层递进,设计合理
(4)有讲有练,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位
(5)体现了新课的理念
(6)学生在课堂上能合作交流,知识与情感均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合作探究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计算:
(1) × (2)3 ×2 (3) ·
解:(1) ;(2)12 ;(3)a .
教师点拨: 这里要用到公式: · = (a≥0,b≥0).
例2化简:
(1) (2) (3) (4)
解:(1)2 ;(2)36;(3)2 ;(4)2|ab| .
教师点拨: (1)这里要用到逆公式: = · (a≥0,b≥0).(2)开方后可以移到根号外的因数或因式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 · = (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
2.利用逆向思维,得出 = · (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2.学会分析法、综合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通过学习二次根式及性质的感念及特征,这为探究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