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的研究湖南大附中海口中学课题组长:杜积钧课题组员:文景陆泓屹郝淼指导老师:尹一兵研究背景: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越来越讲究,许多学生都会追求时尚高档的科技产品,手机成了中学生的宠儿。

校园的许多角落都会看见学生在使用手机,手机类型更是五花八门。

2、学生使用手机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手机的用途在学生当中也越来越呈现出时代潮流的气息。

从利用手机来通话、发信息,渐渐发展成手机上网,利用手机参加各式各样的媒体投票活动更有越演越烈之势。

3、本学期初,学校政策在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方面有了变动,从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到禁止。

这一政策引起了许多人的争议,那么现在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4、手机在校园里出现,确实在某方面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定消极的影响: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期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

研究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

2.本次的调查报告方法大致分为两种:问卷调查和访问。

这次一共调查了200 份,其中100 份为高中部,100 份为初中部。

共回收有效答卷186 份,回收率达到93 %。

3. 访谈:走访了学校有关领导、部分家长以及售卖手机的服务员等。

研究的内容以及分析一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随着21 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的一份子了。

而且,手机也走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到底中学生拥有这种通讯工具的比例是多少?据调查所得:大约54.8 %的学生已经拥有手机(包括小灵通),占了半成以上,而且主要是高中生,另外,拥有小灵通和手机的人数占11.3 %。

据售卖手机的服务员透露,近几年学生购买手机的数量的确增加了许多,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喜欢那种时尚型的手机,选择方面倾向于多功能型的牌子,特别是国外的品牌。

由此可见中学生使用手机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另外,在拥有手机(包括小灵通)的119 个同学中,手机价格在1000 元以下的占18.5 %,1000 -2000 元的占46.2 %,占2000 -3000 元的有22.7 %,3000 元以上的有12.6 %,可见同学们在手机消费能力方面是比较高的。

在个人访谈中,有同学表示自己的手机价格达到了4000 元。

大部分同学的手机都是父母或其他长辈购买的,有的是因为考试成绩优秀父母作为礼物奖励,有的是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了应该有手机。

一部分同学更是实行“先斩后奏”的方法,自己偷偷用零用钱买了,然后才告诉父母。

有个同学坦言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买了手机的事至今仍全不知情。

在使用手机的时间方面,使用时间在2 小时以下的同学占64.0 %,2 -3 小时的占19.2 %,3 小时以上的占16.8 %,这说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

那么,中学生每月手机的话费大约是多少呢?由图一可知,每月话费在50 -100 元的同学占40.3 %,排在第二位的是50 元以下,占总数的34.5 %,而在100 -200 元这个段的约占总数的20.2 %,可见同学们的消费也是较高的。

图一同学们的手机消费又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在访问中,有些同学说:“有时候看见电视上的下载铃声服务,觉得挺好玩的,所以就使用了。

谁知道这是包月服务,每个月要差不多10 块,我的手机话费自然也增多了。

”据问卷调查显示,约53.0 %的同学曾经使用过声讯服务(例如最为常见的GPRS 服务),有25.2 %的同学更加是经常使用。

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在消费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有一位同学对我们说:“其实我也知道这种玩意是很浪费金钱的,比如说GPRS 服务,每个月就要花费20 元,但是又因为使用这种服务能够为我实现无线上网,方便多了……至于每月的话费问题,我的父母从不会过问,他们只是每月给我一定的零用钱,这些钱让我自己分配好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手机声讯服务确实吸引了不少的中学生。

有34.5 %的同学每月话费只有50 元以下,这反映了一个事实,能够理性使用手机的中学生还是超过了三分之一。

图二手机用途多种多样,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齐全,那么,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据调查所得(如图二),中学生使用手机来通话的占43.2 %,其次是发信息,占总人数的39.4 %。

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都是以方便联系为理由向父母提出买手机的。

确实,父母批准子女使用手机的首要原因是为了更方便与子女沟通,并且能够及时监督子女。

但是,据有关同学透露,他们使用手机除了平时与父母发信息、通话以外,有时候也会跟同学闲聊等。

手机在当今青少年中也发挥着一种另类的作用。

手机成了早恋的帮凶,有些同学会利用手机去作为谈恋爱的“良好工具”,方便“增进感情”。

有时候,同学甚至会在宿舍的厕所里打电话直到12 点多。

另外,许多同学都喜欢利用手机发短信,原因很简单,因为信息的费用始终比话费少得多,而且现在许多手机商家都会推出形形式式的短信包月套餐,这样有利于吸引没有收入来源的中学生使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方面都发生了变质,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向学生发送一些色情信息,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二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到底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使用手机是持什么态度呢?见图三所示:图三经过调查,约有48.4 %的家长双方都支持子女使用手机。

从访问得知,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监督子女,因为学校的宿舍电话是僧多粥少,常常找不到人;况且,现在的手机价格已不再高不可攀,大多数家庭可以承担得起。

只有10.2 %的家长双方都不支持子女使用手机。

他们认为,手机对于年纪较轻的子女用途还不太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担心子女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

但是由图三可知,现代的父母对子女是否应该使用手机还是持一种较为允许的态度。

在这个学期初,我们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许多人就这个决定议论纷纷,到底这个决定出台后,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呢?由图四可以知道,认为这个决定出台后对自己本人没有影响的大约占63.4 %,其次是23.1 %的同学表示会在校内公开使用手机。

图四为什么同学们认为这个决定对自身没有任何影响呢?就此我们访问了部分同学:“我本来就是没有手机的,就算是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我的父母也不会因此为我买一台。

”“这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无论学校的这个决定是否出台,我都会带手机回校。

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在课堂上使用。

”而学校领导杨燕宜主任和雷九才主任都认为,学生最好不要带手机回校,因为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休息,而且学校以及宿舍都安装了电话,手机在学校里的作用不大;另外,学生带手机回校,那些没有手机的同学会产生一种“想要”的心理,不但造成他们的心理的不平衡,而且会形成攀比风气。

而在本校的《学生手册》中也提到了学生带手机回校存在的弊端。

那么,学校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决定呢?我们访问了学校德育处领导邓绍平主任,他说:“主要是因为家长和学生的强烈要求,学校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有这个决定。

如果学校一定要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但学生却偷偷的带回来,这样不但会造成一种矛盾,而且学生更会和老师进行‘兵捉贼'游戏,那么这个“禁止”就没有意义了。

况且手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主观地对其作出好坏的判断,关键是学校能否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学校的态度是不提倡学生带手机回校,但也不禁止,但如果有学生违反有关条例,学校都会严加惩罚。

”学生带手机回学校已成不争的事实,甚至成了一种潮流,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结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确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弊端并且想办法去解决它,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积极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社会:保护学生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的第三课堂,社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电视,电台,报章杂志等媒体多作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公益广告;手机的生产商应该在电话卡上印上有关手机的温馨提示,如“上课时请关上手机”等。

另外,有关部门应该对有损学生的正常身心发展的不法之徒加以惩罚,防止他们利用短信向学生宣传不良信息。

(二)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因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对学生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对那些违反纪律的同学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防止不良行为和思想的侵入;另外,学校要对外界的事物要有选择性吸收,并且针对正确使用手机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学校出现攀比风气;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面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家长应该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有关工作,多与子女做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手机的利与弊;另外,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求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育子女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四)中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

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调查的两个班中,甲班成绩明显高于乙班,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

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