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

答案:D
3.(2013· 山东高考)《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 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 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C.敬天法祖
答案:B
(
)
B.中正有序 D.君权神授
抓关键:王城建造的大小、 形状、门、路和设置都清晰 明确,体现出中正有序。
7.(2016· 江苏单科· 1)中国传统家族有“ 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 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8.(2016· 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 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 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 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重点知识,加深记忆
① 分封制 和 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 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②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 分封制 以及 血缘关系 所维系 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血缘 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 相结合,以____
核 心
内 容 专 题 主 旨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其特点是以 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皇权至 上,权力高度集中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 把握主干知识
特别提示: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同姓王族,还分封无血缘关系的异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2.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嫡长子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即:第一,其母为正妻;第二,他是其母的大儿子。 3.“封建”与“封建制度” (1)封建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封建”一词的本义应是指“封 土建国”“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 功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正是 这个意义上的“封建制度”。 (2)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 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一般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后,经过三大改造,才最终消灭了封建制度。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宗族关系在夏朝时就开始成 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西周在完善宗法制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和礼 乐制度。
定时空:西 周时期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4· 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 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C.陕西
答案:C
抓关键:“雅言” 应是西周王畿地区 的语言,西周镐京 在今西安附近。
( B.河北 D.山东
)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的特点
及价值。据此可作如下判断:A项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 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 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项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 史记载(文献资料)的真实性。C项说法不准确,文物虽然可以弥 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来证实。D项 说法正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往往 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由此可明确周王权力和 诸候义务,形成严格的 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
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由此可明确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 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 的横向联系。
史论形成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 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 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 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探究点二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已考史料· 命出新意]……
史料一 (摘自 2013 年安徽高考 T37)
史料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 么?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 庙不祔姑”的现象? (新创题) 答案: 问题:最高统治权的 史料一的中心议题是“立太 继承问题。原因:中国古代 子”问题。太子为皇位的继
4.(2013· 浙江高考)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 信息有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时空:西周
(
)
从人物之间的 血缘关系中可 以判断实行以 “世卿世禄” 为核心的世官 制。
①禅让制 A.①③ C.①②③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图表括号中“天子 -诸侯-卿大夫- 士”等信息体现分 封制和宗法制。
B.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 • • •
• [跟进题组] 1 . (2015· 河南郑州模拟 )“古者天子封诸侯, 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 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 )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定时空:周 成王时期
2.(2014· 上海高考)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 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 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 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 )
抓关键:叔虞被分封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为唐的诸候王,整个 诸候国的土地和人口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均归其所有。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这是武则天感悟的根源所 在,反映的本质是以父系 血源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 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 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 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 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后感悟, 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 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 切至, 涕下不能止。 后乃使王出, 曰: “还 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由此三处信息可知秦晋两国为异姓封国,而鲁晋两国为
同姓封国。各封国的类型可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类型:鲁晋为王族的封国,秦国是周王功臣的封国。 原因:鲁晋同为姬姓,所以不能通婚;而秦晋分别为嬴姓和姬姓, 可以通婚。
总结升华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后 ( 武则天 ) 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 二人 ( 狄 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 “„„姑侄与母 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 三思立, 庙不祔(新 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后感悟,即日遣徐 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 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 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 狄仁杰传》
【解析】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 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项 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正确;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周代青 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 来书写的载体,故D项错误。 【答案】B
• 专题概览
商周 形成了以分封制 和宗法制为代表 的早期政治制度 体系,将政治隶 属关系与血缘关 系结合起来,形 成“家国一体” 的政治框架 秦汉 中央集权的确立 和巩固时期。秦 朝在全国范围建 立了中央集权制 度;西汉通过解 决“王国问 题”,巩固了中 央集权 隋唐宋元 古代政治制度形 成了成熟的体 系:包括以三省 六部制为核心的 中枢权力机构、 以科举制为主的 选官制度 明清 君主专制空前 强化阶段。明 代废丞相权分 六部,设内 阁;清代设置 军机处,专制 皇权发展到顶 峰
从诸候国齐、鲁、燕、卫、 宋、晋的分布来看,主要在 黄河流域。
史料二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 王室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
既定制度, 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 侯义务的周礼约束, 决定了王室和诸 侯之间的内在关系, 使中央王国对地 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 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 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 横向联 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 先秦卷》
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晋、鲁各为哪类封国?秦晋 两国世为婚姻,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的原因是什么?改编题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浙江高考 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
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 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考向新视角]
(2013· 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 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殷墟甲 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____
高度集中 。 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