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工2_左孝青
F A d dx
F:内摩擦力/粘度系数(粘度),A:接触面积,du/dx:速度梯度 影响因素: (1)温度: 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单个原子热运动加剧,难以维持原子团形式产生大的内摩擦) (2)化学成分:共晶成分的液态合金的粘度最低。 (3)固态颗粒含量: a) 粘度随颗粒体积百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b) 随第二相粒度的减小、分散度的提高,金属熔体粘度提高。 造成氧化烧损和夹渣根源 造成金属损失和环境污染
5、合金成分的保证,除了正确的配料外,还需要其他哪些措施?
熔炉准备:烘炉、清炉、换炉和洗炉; 成分调整:补料、冲淡; 熔体质量检验:含气量测定、非金属夹杂物检测。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第二部分 铸锭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1、什么叫溶质再分布? 溶质再分布: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铸件成分偏离原始成分、随凝固过程和条件不同,先后凝固部 分的成分不均匀、不一致的现象。 2、为什么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单相合金凝固铸件中可能会出现共晶体? 在凝固后期,液相成分远高于 C0,甚至可达到共晶体分成(偏析),使单相合金铸锭中出现共晶 组织。 3、什么叫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的实际温度 T 实低于平衡温度 TL,则这部分液体处于过冷状态的现象。 4、成分过冷是怎样影响铸件组织的形态的? 随着成分过冷由弱到强,单相合金的固-液界面生长方式依次成为平面状、胞状、胞状-树枝状, 得到的晶体相应为平面状晶、胞状晶、胞状(柱状)枝晶以及自由枝晶。【具体见材科】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第一部分 熔炼
第一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1、简述液态金属的结构。 液态金属为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结构: (1)原子团内原子间仍然保持较强的结合力和原子排列的规律性,既短程有序; (2)原子团间的距离增大(产生空穴),结合力减小,原子团具有流动性质; (3)存在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 (4)随温度的提高,原子团尺寸减小、流动速度提高。 2、液态金属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电导率、热导率、扩散系数等; 物理化学性质:等压热容、等容热容、熔\气化潜热、表面张力等; 热力学性质:蒸汽压、热膨胀、凝固收缩(体积变化)等。 3、影响金属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粘度:液体中流速不同的两个相邻液层间产生摩擦阻力,阻碍液体的流动,该内摩擦力是液体的基 本物理特性之一,称为粘度。
3、产生缩孔和缩松的原因是什么? 缩孔:在铸锭中部、头部、晶界及枝晶间等地方,常常有一些宏 观和显微的收缩孔洞; 集中缩孔:体积大而集中的缩孔; 缩松: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显微缩松:出现在晶界或枝晶间的缩松。 产生缩孔和缩松最直接原因,是金属液凝固时发生的凝固体收缩,还与熔体含气量及夹杂有关。 4、铸锭过程中的热应力是怎样产生的? 热应力是铸锭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引起的: 凝固开始时,铸锭外部冷得快,温度低,收缩量大;内部温度高,冷得慢,收缩量小。由于收 缩量和收缩速率不同,铸锭内外层之间,便会互相阻碍收缩而产生应力。温度高收缩量小的内层会 阻碍温度低收缩量大的外层收缩, 使收缩量大的外层受拉应力 (+) , 收缩量小的内层则受压应力 (-) 。 5、为什么说铸锭中气孔的形成只可能是非均匀形核? 分类:表面气孔、皮下气孔、内部气孔。 气孔的形成与晶体形成一样经历形核、长大,但气孔还与气体压力有关,只有 P>∑P 外才能形 成。 若气孔是均匀形核形成,当 r 很小时,所需的 P 很大,大到不可能实现的程度。实际上模壁、 晶体、夹杂物、浇注时卷入的气泡等均为析出气泡提供了气泡核心,降低了形核的气压要求,所以 铸锭中气孔只可能是非均匀形核。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成分过冷的作用:(1)溶质偏析造成过冷度不一致使界面不稳定; (2)晶粒或枝晶根部形成缩颈; (3)液态内的过冷度大,有利于晶粒的存在和生长; (4)界面上过冷度小,阻碍晶体长大; (5)降低界面能。 变质剂的作用:(1)促进晶体游离和晶核增殖; (2)降低界面能,促进生核; (3)阻碍晶体生长。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内生夹渣:在金属加热及熔炼过程中,金属与炉气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的化合物。 方法:a)静置澄清法(比重差作用);b)浮选法(吸附作用);c)熔剂法(溶解作用);d)过 滤法 11、冰晶石在铝合金除渣精炼中的作用有哪些? 作用:(1)增加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 (2)溶解难还原、难溶解的 Al2O3。
第四节 成分控制
1、金属材料为什么要做成合金使用?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主要依靠化学成分来保证,而合金的工艺性能、使用性能都较好。 2、什么是中间合金,采用中间合金的理由是什么 ? 中间合金:将某些单质做成合金,加入到合金中解决熔炼问题,同时对原材料影响不大的特种合金。 采用理由:便于加入某些熔点较高且不易溶解或易氧化、挥发的合金元素; 便于更准确地控制成分; 避免熔体过热、缩短熔炼时间和降低熔损。 3、什么是新旧比? 新旧比:加入炉料中新料与旧数的比值。 4、熔制合金时,配料计算是如何进行的? 首先,计算包括熔损在内的各成分需要量; 其次,计算由废料带入的各成分量; 再次,计算所需中间合金和新金属料量; 最后,核算。【具体计算见《配比计算题》】
第二节 铸锭晶粒组织及其细化
1、细晶强化的原理是什么? 晶粒越细,在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目、晶界越多, 则在相同塑性变形量下,变形分散在更多的 晶粒内部,变形均匀,使得每个晶粒中位错塞积少,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机会少,同时,晶界对位 错的阻力作用也变大,金属的塑性和强度都增加。 2、细化铸锭组织的方法有哪些? (1)增大冷却强度:小型铸锭——水冷模; 大型铸锭——降低浇温。 (2)加强金属液流动:提高冲刷作用,增加游离晶粒数目,促进形核。 a) 改变浇注方式:底注(差)、顶注、沿壁; b) 锭模周期性振动:相对运动,使晶体游离,提高形核率;加强补缩,提高致密度; c) 超声波 d) 搅拌:细化晶粒的最简单的方法; (3)变质处理:向金属液添加少量物质,促进金属液生核或改变生长过程,使铸态组织细化的方法。 3、试分析溶质再分布、成分过冷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第三节 铸锭常见缺陷分析
1、主要的凝固缺陷有哪些? 偏析、缩孔、裂纹、气孔及非金属夹杂物 2、带状偏析是怎样产生的? 带状偏析属于宏观偏析,出现在定向凝固的铸锭中,特征是 偏析带∥固-液界面,沿凝固向周期出现。 机理:在界面上偏析较小的地方,晶体将优先生长并突破偏 析层,长出分枝,富溶质的液体被封闭在枝晶间,当枝晶断续生 长并与相邻村枝晶连接一起时,形成宏观的带状偏析界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V AV
此部分为左孝青课程内容,自行整理,请勿乱传。——Y.Z.
①当α>1 时,氧化膜是致密、连续、有保护性,内扩散速度慢,因而内扩散成为限制性环节; ②当α<1 时,氧化膜是疏松、多孔、无保护性的。限制性环节将由内扩散变为结晶化学反应; ③当α≥1 时,氧化物十分致密,但内应力很大,氧化膜增长到一定厚度后即行破裂,周期性 出现,故该氧化膜是非保护性的(Fe 的氧化膜)。 4、什么是金属氧化膜的致密度?有何作用? 定义:见上一题致密度的定义。 作用:①判断金属氧化的限制性环节,进而确定氧化的动力学方程(薄膜厚度 x 与时间 t 的关系); ②影响氧化烧损:金属与氧亲和力很大时,α>1,氧化烧损较大,α<1,氧化烧损较小。 5、氧化精练的工艺过程是什么? 工艺过程:(1)将杂质元素及部分基体金属氧化; (2)去除杂质元素氧化物; (3)将氧化的基体金属氧化物还原。 6、氧化精炼的实质及热力学条件是什么? 实质:利用氧将金属中的杂质氧化成渣或生成气体而排除的过程。 热力学条件:杂质元素对氧的亲和力大于基体金属对氧的亲和力。 7、氧化精炼过程中,氧是如何传递的? 金属熔体为[MeO]所饱和,且常有少量 MeO 呈独立相析出、聚集在熔池表面,与加入的熔剂一 起形成炉渣溶体。MeO 既可溶于炉渣,也能溶于金属,它起着传氧媒介的作用。当炉渣中(MeO) 高时,可按分配定律由炉渣传入金属液中。 8、写出并解释挥发速率公式。
uv
b o ( p Me p Me) P
Uv:挥发速率;P:体系的外压;b:与金属性质有关的常数;P0Me:金属的蒸气压;PMe:实际分压。 9、金属挥发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由挥发速率公式可知,外压 P 越小(真空度↑),P0Me 提高(温度↑),PMe 减小,可以提高挥发速 度。 影响因素: (1)熔体温度: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挥发速率越快,挥发损失就越大; (2)金属及合金元素:蒸气压大,蒸发热小,沸点低的金属易发损失; 金属熔体中凡增大活度系数的合金元素,都会增大挥发损失。 (3)炉膛压力:炉膛压力越小,挥发损失越大。 (4)其他因素:时间、比表面积和氧化膜的性质。 金属处于高温液态的时间越长,比表面积越大,搅拌及扒渣次数越多,熔体表面无 致密氧化膜或熔剂及炉渣覆盖,则挥发损失越大。 10、简述夹渣的来源及去除方法; 来源:外来夹渣、内生夹渣。 外来夹渣:由原材料带入的或在熔炼过程中进入熔体的耐火材料、熔剂、锈蚀产物、炉气中 的灰尘以及工具上的污物等。
第三节 吸气和脱气精炼
1、金属熔体中气体的存在形态有哪些? 形态:固溶体、化合物、气孔 2、影响金属熔体中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重点说明挥发及溶解热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①溶解度:金属吸收气体的饱和浓度,常用每 100 克金属中在标态下的气体体积 cm3/100g 来表示。 ②影响因素:金属和气体的性质、合金元素、温度(放热:正比,放热:反比)、压力(平方根定 律) 3、合金熔炼使的脱气精炼一般指的是脱除什么气体,为什么? ①脱出氢气。 ②原因:氢的原子半径最小,几乎能溶解于所有金属及合金中。同时,金属在相变温度时,氢的溶 解度突变,变化较大。因此,在金属凝固时,过饱和的氢析出,此时最易在铸锭中形成气 孔。 此外,氧的原半径也小,它是一种极活泼的元素,能形成稳定的金属氧化物和中间相 的固溶体。空气中氮含量最高,但溶解度差,不溶解或微溶。 4、简述分压差脱气精练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氢分压差(热力学)、脱气时间(动力学) 方法:气体脱气法、熔剂脱气法,沸腾脱气法、真空脱气法 (1)气体脱气法:a)惰性气体精炼:无毒无害,不腐蚀,操作方便安全,但脱气效果不理想。 b)活性气体精炼:脱气效果好,但有毒有害,易腐蚀易污染,需排气设备。 C)混合气体精炼:充分发挥上述两者的长处,并且减免害处,应用最广泛。 注:惰性气体指不溶于熔体,也不与熔体发生反应的气体。 铝合金常用惰性气体:氮气;常用活性气体:氯气;常用混合气体:氮-氯。 (2)熔剂脱气法:将熔剂用钟罩压入熔池,依靠热分解或化学反应产生气泡,达到脱氢目的。 (3)真空脱气法:脱气速度和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