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一、单选题(★) 1. 购买的某些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B.C.D.(★★) 2.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mol/LC.溶解度:g/100gH2O D.密度:g/cm3(★★) 3. 深海中存在可燃冰(CH 4·nH 2O固体)。
已知:CH 4·nH 2O(s) CH 4(g)+nH 2O(l)-Q (Q>0)深海中能够存在可燃冰,是因为深海具有以下条件中的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4. 下列关于Al(OH) 3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B.Al(OH)3不能溶于氢氧化钠C.Al(OH)3能溶于盐酸D.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5. 把铁粉投入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A.Fe2+B.Cu2+C.Fe3+D.H+(★★★) 6. 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 2+而不含有 Fe 3+的实验方法是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B.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D.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7.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A.K B.Na C.Fe D.Al(★★) 8. 原子结构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A.第六周期第IV族B.第四周期第VI族C.第六周期第A族D.第四周期第VIA族(★) 9. 已知X +、Y 2+、Z -、W 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W>Z B.原子序数:Y>X>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10. 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3>H2CO3B.热稳定性:CH4>SiH4C.酸性:HCl>H2S D.热稳定性:HNO3>H2CO3(★★★) 11. 对于反应:,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A 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配制溶液B .除去CO 中的CO 2苯萃取碘水中I 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9.8mLA .AB .BC .CD .D(★★★) 13. 常温下,向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滴入甲基橙试剂后显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 .2的B .的氨水C .D .(★★★) 14. 下列测定常温下1mo1氢气体积的操作中,使结果偏大的是A.镁带中混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B.装置接口连接处有气体泄漏C.液体量瓶刻度读数未扣去硫酸的体积D.硫酸注入量不足,镁带未反应完全(★★) 15. 不属于有机物的特点是()A.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有机反应比较复杂,一般反应速率较慢C.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不易分解,且不易燃烧D.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较低(★★) 16.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4,4,3-三甲基己烷B.1-甲基戊烷C.3-甲基-2-乙基戊烷D.2,2-二甲基戊烷(★★★) 17. 密闭恒温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aA(g) bB(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将容器容积增大1倍,当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反应物A的浓度是原来的46%,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bB.容器容积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容器容积增大,生成物B的质量分数增大D.该反应的正反应放出热量(★★) 18. 为测定工业烧碱中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若测得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配制待测液时,转移过程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C.盛放标准盐酸溶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D.滴定时,锥形瓶摇晃剧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19. 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可能显碱性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C.a不可能显酸性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20. 常温下0.1mol/L氨水溶液的pH =a,下列能使溶液pH =(a -1)的措施是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B.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C.加入等体积0.1 mol/L烧碱溶液D.加入等体积0.1 mol/L盐酸二、填空题(★) 21. 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① ② ③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___________键(填“共价”或“离子”)。
(★★) 22.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写出一种该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用途___________。
(★★★) 23. 溴主要以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海水呈弱碱性。
工业上制备的Br 2的操作步骤为:①一定条件下,将Cl 2通入浓缩的海水中,生成Br 2②利用热空气将Br 2吹出,并用末溶液吸收吹出的Br 2,生成、等③用硫酸酸化步骤②得到的混合物,最终较纯的Br 2(1)Br 2可用热空气吹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步骤②的产品有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酸化,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
(4)为了除去工业Br 2中微量的Cl 2,可向工业Br 2中___________。
a.通入HBrb.加入溶液c.加入溶液d.加入溶液(★★★) 24. 油画的白色颜料中曾含二价铅盐。
二价铅盐经过长时间空气(含有H 2S)的侵蚀,生成PbS而变黑。
可用一定浓度的H 2O 2溶液擦洗修复。
(1)H 2O 2与反应生成和H 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在悬浊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变澄清,有弱电解质生成,该弱电解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当和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性、碱性、中性)。
(3)H 2S是二元弱酸,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物质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红褐色,用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
(4)向200 溶液中缓缓通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成S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H2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从开始通至饱和,再继续通一段时间,整个过程溶液中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5. 为测定某硬铝(含有铝、镁、铜)中铝的含量,设计了Ⅰ、Ⅱ两个方案。
根据方案Ⅰ、Ⅱ回答问题:方案Ⅰ:(1)固体甲是铜,试剂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能确认NaOH溶液过量的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
a. 测溶液pH,呈碱性b. 取样,继续滴加NaOH溶液,不再有沉淀生成c. 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不再有变化(3)步骤④的具体操作是:灼烧、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步骤至恒重。
(4)固体丙的化学式是______,该硬铝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的装置如图所示:操作步骤有:①记录A的液面位置;②待烧瓶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使A和B液面相平;③再次记录A的液面位置;④将一定量Y(足量)加入烧瓶中;⑤检验气密性,将a g硬铝和水装入仪器中,连接好装置。
(1)试剂Y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硬铝质量为a g,若不测气体的体积,改测另一物理量也能计算出铝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的是_______,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6.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的溶液。
在FeCl 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2)甲组同学在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溶液,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乙组同学向盛有H 2O 2溶液的试管和加入几滴酸化的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和废液制备溶液。
①若酸性废液中:,,,则该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_。
②完成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Fe 2++___________→___________Cl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若该组同学在处理废水时消耗浓度为0.15 的500mL,则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