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5-4、5、6)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5-4、5、6)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其它冲压成形工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哪些属于伸长类成形?哪些属于压缩类成形?其成形极限各自主要受什么限制?
2.当工件的竖边高度较高时,有哪些方法可成形?
a
1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缩口
缩口: 将管坯或预先拉深好的圆筒形件通过缩口
模将其口部直径缩小的一种成形方法。
旋压: 将平板或空心坯料固定在旋压机的模具上,在坯料随机床主轴转动的同时,
用旋轮或赶棒加压于坯料,使之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
优点: 设备和模具都较简单,除可成形各种曲线构成的旋转体外,还可加工相当复杂
形状的旋转体零件。 缺点:
生产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比较适用于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a
8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径和间隙较小。
整形力F可按下式计算:
F Ap
a
16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六节 校形
三、空间形状零件的整形(续)
弯曲件的整形方法: 无凸缘拉深件的整形:
通常取整形模间隙等于(0.9~0.95)t,即采用变薄拉深 的方法进行整形。
带凸缘拉深件的整形部位常常有: 凸缘平面、侧壁、底平面和凸模、凹模圆角半径。
当 t1 t1min时, max min
所以极限变薄率
max 和极限半锥角 min 的关系为:
ma xttt1min1si nmin
a
13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六节 校形
一、校形的特点及应用
校形: 通常指平板工序件的校平和空间形状工序件的整形。
目的: 使冲压件获得高精度的平面度、圆角半径和形状尺寸。
(2)局部变形,因此变形力比冷挤压小得多。
(3)经强力旋压后,材料晶粒紧密细化,提高了强度,表面质量也比较好,表面粗糙 度Ra可达0.4μm。
a
12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五节 旋压
二、变薄旋压工艺(续)
2.变薄旋压成形极限
变形程度 tt11t11sin
t
t
用模具的半锥角
也可以表示变薄旋压的变形程度。
平板零件的校平模形式: 光面校平模、齿形校平模
加热校平法
校平力可按下式计算:
F Ap
a
15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六节 校形
三、空间形状零件的整形
空间形状零件的整形: 指在弯曲、拉深或其它成形工序之后对工序件的整形。
目的: 使工序件某些形状和尺寸达到产品的要求,提高精度。
整形模的特点: 与前工序的成形模相似,但对模具工作部分的精度、粗糙度要求更高,圆角半
一、缩口变形特点及变形程度
坯料变形区受两向压应力的作用 缩口的变形程度用缩口系数m表示
md/D
a
2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缩口
二、缩口工艺计算
1.缩口次数
若工件的缩口系数m小于允许的缩口系数时,则需进行多次缩口,缩口次数n按 下式估算:
n lgmlgdlgD
lgm0
lgm0
a
3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m mi n0.6~0.8
圆锥形件的极限旋压系数可取为:
m min 0.2~0.3
当工件需要的变形程度较大(即m较小)时,便需多次旋压。多次旋压时必须进行 中间退火。
a
11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五节 旋压
二、变薄旋压工艺
1.变薄旋压变形特点
(1)无凸缘起皱,也不受坯料相对厚度的限制,可一次旋压出相对深度较大的零件。 一般要求使用功率大、刚度大并有精确靠模机构的专用强力旋压机。
图5.4.2c所示工件:
Hh11 41 D d D2d2
a
5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缩口
二、缩口工艺计算
4.缩口力 将图5.4.2a所示锥形缩口件,在图5.4.3a所示无支承缩口模上进行缩口时,其
缩口力F可用下式计算:
FK 1.1 D bt 1D d (1c t)gc1 o s
a
17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题3、4、5、7。
a
18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缩口工件
a
19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校平和整形工序的共同特点: (1)只在工序件局部位置使其产生不大的塑性变形; (2)模具的精度比较高; (3)所用设备最好为精压机。若用机械压力机时,机床应有较好的刚度,并需要装 有过载保护装置。
a
14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六节 校形
二、平பைடு நூலகம்零件的校平
校平方式: 模具校平、手工校平、在专门校平设备上校平。
旋压的基本要点: (1)合理的转速 (2)合理的过渡形状 (3)合理加力
a
10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五节 旋压
一、普通旋压工艺(续)
2.旋压成形极限
变形程度以旋压系数m表示:
m d
D
坯料直径D可按等面积法求出,但旋压时材料的变薄较大些,因此应将理论计算值
减小5%~7%。
圆筒形件的极限旋压系数可取为:
第五节 旋压
一、普通旋压工艺
1.普通旋压变形特点
点接触 两种变形: ①赶棒直接接触的材料产生局部凹陷 的塑性变形; ②坯料沿着赶棒加压的方向大片倒伏。
1-顶块2-赶棒3-模具4-卡盘 1 ~(9 系坯料的连续位置)
a
9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五节 旋压
一、普通旋压工艺(续)
1.普通旋压变形特点(续)
第四节 缩口
二、缩口工艺计算
2.颈口直径
多次缩口时,最好每道缩口工序之后进行中间退火,各次缩口系数可参考下面公 式确定:
首次缩口系数
m1 0.9m0
后各次缩口系数
m n(1.0~ 51.1)0 m 0
各次缩口后的颈口直径则为:
d1 m1D
d 2 m nd1 m1m n D
d3
mnd2
m
1
m
2 n
式中
――冲件与凹模接触面摩擦系数;
K ――b ――材速料度抗系拉数强,在度曲;轴压力机上工作时K=1.15。
其余符号如图5.4.2a所示。
a
6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缩口
三、缩口模结构
不同支承方法的缩口模 带有夹紧装置的缩口模 缩口与扩口复合模
a
7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五节 旋压
D
dn
m n d n1
m
1
m
n n
1
D
a
4
第五章 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节 缩口
二、缩口工艺计算
3.坯料高度 缩口前坯料高度H按下面公式计算:
图5.4.2a所示工件: 图5.4.2b所示工件:
H1.05 h18D D 2sid n21 D d
H1.05 h1h2
D d8 D D 2sd i 2n 1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