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春季来临,气温渐渐回升,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春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幼儿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流行。

因此,了解足够的春季传染病知识对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着重要
的意义。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等。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
特殊情况可发生于青少年,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
病的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

71

( Enterovirus71.EV
71
)最常见。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
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
的卵园形的小水疱, 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
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
干,继头面、四肢,而
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 7-10
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
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
多见。

由于本病
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感
(流行性感冒)
3、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病,具有很强的传
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 1—3 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
痛、流涕、咽
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 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 1
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 8— 12 日,一般 10 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 3 天:出疹前 3 天出现 38
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
点(这是特点);出疹期 3 天:病程第 4-5 天体温升高达 40 度左右,红色斑丘疹
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 3 天:出疹 3-4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
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
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 6 个月 ~5 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5、H7N9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
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
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
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 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
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
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
体温可
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
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
(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6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科的病毒,以前也称之为“诺瓦克样病毒” 。

诺如病毒感染影响胃和肠道,引起胃肠炎或“胃肠流感” 。

主要症状:
(1)感染后潜伏期多在 24~48h,少数在 18~72h。

(2)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儿童患者呕吐
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24h 内腹泻 4~8 次 .
(3)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粪检白细胞阴性。

(4)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
出呕吐症状,故在临床曾有冬季呕吐病诊断。

(5)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

传播途径:
①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②触摸被诺如病毒污
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③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
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7. 春季红眼病
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春季发病率较高,感染红眼病后几小时内就可以发病。

初起眼发痒,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充血,眼脸红肿。

如何预防红眼病1、补充维生素
患有红眼病的人可每天服用维生素。

维生素有助于分散毕托氏白斑,这些白斑可
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所引起的。

2、忌食辛辣
京葱、洋葱、韭菜、芥末等辛辣之品,能温阳而助风热时邪,并可耗损肺
胃之阴,使肺胃积热加重,使风热时邪与肺胃积热搏结难去,而不利于本病
的早期康复。

3、忌食生姜
眼部炎症者不宜食用生姜。

眼部炎症宜食用清凉散热之品,忌食温热辛散食物,
生姜温热,且味辛走窜行散,既助火热,又伤阴液,眼部炎症者食用,将会加重
病情。

4、个人卫生
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

个人要注意不用脏
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5、冲洗眼睛
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冲洗前用消毒棉签擦净眼
睑缘上的分泌物,冲洗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
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
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
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
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
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
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
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具体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
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
蔬菜、水果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如发生上述典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不要擅自处理,以防延误病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