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第9章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K:粗糙度 碳钢和珠光体合金钢取0.06 mm, 奥氏体合金钢取0.008mm。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的重位压降:


pzw= hi zs g= hi[i (1i )]g
i=1
i=1
φ:截面含汽率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的流动阻力:
N
pmc= i
i1
Li d
w02
2
1+xi
5. 自然循环常见故障及提高安全性措施
循环流速的计算:以许多并联管的平均值为基础。 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并联管之间的工作条件存在一 定差别,甚至较大差别。 可能破坏水循环的正常运行。
5. 自然循环常见故障
水循环故障:因为水循环不正常导致炉管损坏的现 象,主要包括:
循环停滞 循环倒流 出现自由水面 汽水分层
工质的压力越高,汽、水的密度差降低,工质循环 流动速度越低。
2. 汽水两相流的流型
泡状流 弹状流 环状流 雾状流
2. 汽水两相流的流型
泡状流:连续液相中,分散散存在着小汽泡。 弹状流:汽泡浓度增大,小汽泡聚合成大 汽泡,直径逐渐增大。汽泡直径接近于管 子内径时,形成弹状流。
2. 汽水两相流的流型
2. 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
沸腾传热恶化分为第一类沸腾传热恶化和第二类 沸腾传热恶化两类。
第一类沸腾传热恶化(发生在x较低处),也称 作脱核态沸腾 (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 (DNB) )
因管壁形成汽膜导致的沸腾传热恶化称为第一类 传热恶化,或称膜态沸腾,它是由于热负荷太高造 成。此时,管壁温度迅速上升。多数情况下管壁过 热而烧坏。开始发生核态沸腾偏离时的热负荷称临 界热负荷。
3. 特性参数-定义自己学习
②两相流的密度—流量密度
3. 特性参数-定义自己学习
②两相流的密度—真实密度
3. 流动阻力计算
工质压降包括:重位、摩擦、加速压降
重位压降 摩擦压降 加速压降
3. 流动阻力
两相流体流动阻力= 液相水与管壁的摩擦阻力 + 汽相和液相之间的相对速度引起的摩擦阻力。
汽液两相流动的阻力>比单相水的流动阻力。 两相流体流动阻力计算:
=1
x(1 x)(1000 1)
1
w 1 x
x(1 x)(1000 1)
(3) w>1000kg/(m2·h) 1
w 1 (1 x)
3. 两相流体的重位压降
蒸发管中沿管子高度方向上,汽水混合 物的密度是不断变化的,两相流体的重 位压降的计算,应该根据密度的变化分 段计算或采用积分计算方法进行。 工程上常采用分段计算
运动压头S y d
下降管与上升管中工质柱重差,维持回路 自然循环的动力,用以克服下降管与上升 管中工质的流动阻力
H(xj i)g ps pxj Syd
1. 自然循环回路总压差
有效压头S y x 在数值上等于下降管的阻力
H(xj i)g ps pxj Syx
循环倍率K
循环回路中:水流量G与蒸汽量D之比,即 1kg水全部变成蒸汽需在回路中循环多少次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压头法
我国《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 热水段:静压升高及省煤器出口水不饱和,不立刻沸腾,需 吸热达到饱和温度,上升管内单相水。 含汽段:含汽段是上升管的主要区段。管内汽水混合物密度 大小变化较大,应根据吸热强度或管子直径、管子倾斜度将含 汽段分成若干段分别计算。 热后段:不吸热,管内汽水混合物的密度不变。 动压段:上联箱到汽包水位,产生运动压头。 阻力损失段:汽包水位上的部分。
单相水的流动(A段):水 温↑,未至饱和温度,无蒸 汽。
过冷气泡状流动(B段): 紧贴管子内壁面的水温↑至 饱和并产生汽泡,管子中部 水仍欠热,平均水温tg逐渐 升高。
2. 汽水两相流
饱和汽泡状流动(C段)— —全部工质至饱和温度,汽 泡不再凝结,含汽量从x=0开 始逐渐增大。
弹状流动(D段)—— 随着 含汽量增大,汽泡聚合成弹 状,温度保持饱和温度。
采用单相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公式 带入均匀混合的汽水混合物的流速和密度 用修正系数考虑汽液相对速度和流型的影响。
3. 流动阻力
两相流动的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
pmc=
L d
wh2u hu
2

——两相流体摩擦阻力修正系数 ,由试验确定, =f(w ,x , p)
国内采用的方法是:
(1) w=1000kg/(m2·h) (2) w <1000kg/(m2·h)
2. 汽水两相流
环状流动(E段)——含汽 量↑,汽弹连接成柱, 形成 环状流动。环状流动后期, 中部汽流增加,流速升高, 蒸汽开始携带水滴。
雾状流动(F段)——含汽 量很大,壁面水膜蒸干,成 为蒸汽带水滴雾状流动。温 度仍为饱和温度。
2. 汽水两相流
环单相汽流动(G段)—— 该段起始点水滴已全部蒸干, x=1,蒸汽进入过热状态, 温 度开始上升。
2. 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
第一类沸腾传热恶化(发生在x较低处),也称 作脱核态沸腾
2. 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
第二类沸腾传 热恶化(发生在x 较高处):因管 壁水膜被“蒸干” 导致的沸腾传热 恶化称为 第二 类沸腾传热恶化。
原因:汽 水混合物中含汽 率太高所致。
2. 传热恶化分析
类型 x 热负荷 锅炉类型 管壁温度 温度波动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水循环的求解:试算法和图解法。
图解法 给定三个不同的循环流速w01、w02、w03 分别计算三个对应的
下降管总压降:
P*xj1、
P* xj
2、
P* xj
3
上升管总压降:
P*ss1、
P* ss
2、
P* ss
3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的总压降曲线与下降管的总压降曲线的交点就是循环回路的 循环流速w0。
界限含汽率
4. 水循环可靠性计算-循环倍率
循环倍率的推荐范围 保证锅炉具有自补偿性; 不出现传热恶化的最小循环倍率 推荐的循环倍率大于界限值,又不偏离太远 避免循环流速过低 不能足够冷却下部热负荷较大的区域
循环倍率
4. 循环倍率
机组容量/主汽压力
4. 水循环可靠性计算
水循环计算: 新设计锅炉、旧有锅炉结构发生大的改动。 校验循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环状流:汽弹内压力增大,汽泡破裂,液相沿 管壁流动,形成一层液膜;汽相在管子中心流 动,夹带着小液滴。 雾状流:管子壁面上的水膜完全蒸干时,蒸干 点的质量含汽率x =0.8,即蒸汽中仍然夹带着 小液滴,形成雾状流。
自然循环锅炉的蒸发管中,因为限制x≤0.4 ,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雾状流。
2. 汽水两相流的流型
KG1 Dx
影响自然循环的因素
自然循环的实质: 重位压差—循环推动力 克服上升系统和下降系统的流动阻力 推动工质在循环回路中流动
由于水冷壁管吸热 使水的密度ρxj改变成为汽水混合物的密度ρhu 并在高度为H的回路中形成了重位压差。
影响自然循环的因素
回路高度越高,形成的循环推动力越大。
水冷壁管吸热强度越大、密度差越大,形成的循环 推动力越大。在正常循环情况下,吸热越多,密度差 越大,工质循环流动速度越高
随着压力增加,汽弹状流动 逐渐消失,到10MPa以上,汽 弹状流动已不复存在。随着 工质含汽量增加,由汽泡状 流动直接转变为汽柱状流动。
自然循环锅炉正常工作时, 其质量含汽率小于2~20%,处 于汽泡状流动工况。
2. 汽水两相流传热-核态沸腾
水冷壁管受热时,在管子内壁面上开始蒸发,形 成许多小汽泡。蒸发管内小汽泡不断在管子内壁上 的汽化核心上产生和离开,锅水及时填补到汽泡脱 离的位置而冷却壁面。如果此时管外的热负荷不大, 小汽泡可以及时地被管子中心水流带走,并受到 “趋中效应”的作用力,向管子中心转移,而管中 心的水不断地向壁面补充。
(
-1)
ψ:摩擦阻力校正系数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的分离器阻力: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的加速压降:
P js (xc xr)(v" v')( )2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水循环的求解:试算法和图解法。 试算法:计算机的发展为试算法带来巨大方便 假定一个初始循环流速; 计算下降管的总压差; 计算上升管的总压差; 下降管总压差与上升管总压差对比,通过二者的差值修正初始循环 流速,重新计算,直到误差满足要求。
九.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锅炉
Natural circulation and Forced calculation boiler
1. 自然循环基本原理
定义:闭合的回路中,由 工质自身的密度差造成的 重位压差推动工质流动的 现象。 重位压差来源: 下降管不吸热,密度大 上升管吸热汽化成汽水混 合物,密度小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总压差:
P* xj
h
xj
g
P xj
P* ss
hi
i
g
Plz
P
js
P
fl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上升管总压差=下降管的总压差,即压差法的基本方程。
P*xj P*ss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下降管的阻力:
两种水循环计算方法:压差法
下降管的阻力:
(截面含汽率φ)


pzw= hi zs g= hi[i (1i )]g
i=1
i=1
3. 两相流体的加速压降
工质受热 引起 动量增加引起的 静压降 低
——加速压降。
4. 水循环可靠性计算-循环倍率
循环倍率:上升管循环水量与出口蒸汽量之比。 1kg水全部变成蒸汽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次数。 质量含汽率是出口蒸汽量与循环水量之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