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城市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概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31图2.16理解什么是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重要标志?【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迁移案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8月11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
《意见》明确,按照主城区标准,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市镇聚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村民可自愿转城镇户口等。
材料二下图为石家庄周边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简述促进石家庄市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典型案例2】(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B.乙C.丙D.丁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迁移案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8月24日,中国社科院举行《2012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
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27%,按照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增速,202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60%,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含预计)”。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扩展。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试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3)试说明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4)试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并指出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典型案例3】读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示意图,回答1-2题。
1.沈阳目前处于城市化的(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沈阳城市的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城区蒸发量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大D.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增大【迁移案例3】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A.1倍B.2倍C.3倍D.4倍【我的收获】【牛刀小试】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
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
读图完成3-4题。
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甲城市和乙城市4.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图示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1998—2006年,该市(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6.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D.环境污染加剧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
读下图,回答7-8题。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7.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8.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9.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表。
用地类型1996年2004年面积(hm2) 比重(%) 面积(hm2) 比重(%)建设用地73 682.62 6.06 88 794.83 7.30居民点及工矿60 875.32 5.01 72 251.29 5.94用地交通 5 973.97 0.49 9 105.62 0.75水利 6 833.33 0.56 7 405.90 0.61未利用地162 425.74 13.37 158 607.22 13.05(2)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典型案例1】答案:1.B 2.D 第1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2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
【迁移案例1答案】【解析】第(1)问,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获知,原因要结合该地地势、交通条件来考虑。
第(2)问,石家庄市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城市等级提升主要依靠铁路运输。
第(3)问,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分布特征:多沿交通线路分布;多分布于河谷、平原地带。
原因:地势平坦,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便于对外交流和联系。
(2)铁路运输。
石家庄处于石太线、石德线、京广线等铁路线交会处,成为山西、河北等地物资转运的枢纽;铁路运输带动了工商贸易的发展,促使石家庄成为华北地区的工业重镇;便利的交通能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促使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等级提高。
【典型案例2】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
第2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
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迁移案例2】【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第(2)题,随着工业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数目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应从交通、住房、医疗卫生、就业、社会治安、资源、经济发展与环境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4)题,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状况作答。
【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2)表现:城市数目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
动力:工业化。
(3)问题: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犯罪率上升;疾病蔓延;资源短缺等。
借鉴意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还要注重保护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点: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口迅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问题:绿地面积缩小;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耕地减少。
【典型案例3】1. 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则可以判断其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
2. 答案:C【解析】城市化的发展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区蒸发量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城市发展使得郊区花卉、蔬菜等种植面积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迁移案例3】【解析】第12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第2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2,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6。
答案 1.C 2.C【牛刀小试答案】1.A2.C3.C4.B5.B6.C7.B8.D9. 【解析】第(1)题,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要从总、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趋势推测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