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心理学学硕研究方法复习重点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说明:1.这本书很薄,170多页;2.这本书跟其他研究方法的书不太一样,强调对实验逻辑的理解,相对来说对具体方法的介绍少一些,这一点是其他书所不突出的;这不是说具体方法不重要,而是说对实验逻辑的相当了解,才能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
引用封面的话:“本书的目的不是对各个领域放入研究加以总结,才是讨论怎样才能做好心理实验研究。
”3.因为是笔记,有些我认为重点或者有助于学习理解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摘录或者转述,有些地方从略,不一定和考研大纲吻合,也未必全然符合作者原意。
第一章引论一.实验金字塔——安德森统计推论——实验设计——测量——行为——现象——概念框架(一)统计推论:验证试验结果的手段之一。
1(其他方法:重复实验,重复观察等)(二)实验设计:研究蓝图,反映了问题怎样组织、安排,转化为一个实验程序。
(三)测量:把客体与事件的客观世界转化为概念与符号的主观世界的过程。
2(四)行为:实验中的测量对象。
(五)现象:所测量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叫什么。
(六)概念框架: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如何(按:这个概念相当于理论体系,但是突出了概念——现象——行为这个链条的衔接)1.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2.概念框架不同,导致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不同二.决策过程(一)心理学实验特点:1.实验中额外变量保持稳定(恒定),操纵自变量以影响因变量2.实验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即所谓零假设的检验。
(有争议)(二)进行实验的理由:1.确定(原文为决定,改。
因为实验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两个或多个多变量之间的关系;2.扩展变量研究的范围;3.增强报告的发现的信度;4.检验理论(假设——检验逻辑)三.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Jenkins)3(任何一方面进行改动即是创新)1.被试类型2.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单词,图画,段落)3.定向任务(被试受测查的特征)(指导与、策略、预期)4.测量记忆的测验类型(自由回忆、线索、补笔)1按统计推论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然绝非全部,切勿将统计推论当成统计学的全部,以为除了这个没有别的方法可言了。
2大体而言,前者略相当于信息,后者略相当于数据。
测量起中介作用。
3这个四面体模型可以适用于任何心理学实验,对于实验的掌控,创新,无不从这四方面着手,从此可以进行自变量的创新。
第二章概念的定义科学研究的基本事实:概念的恰当定义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非出发点。
一、为什么需要新概念?1.使旧概念更精确或更一般化2.概括新的观察3.对已观察到的事实提供理论说明二、概念定义方式与启示1.当前许多概念涉及相应的脑机制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当今心理学研究趋势)2.同一概念有许多定义,因此在实验研究中选择哪个定义是一个决策过程。
3.概念的操作定义的应用三、概念定义与科学研究的关系1.概念定义的发展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进展——新概念的潜在意义2.概念的定义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四、面对科学难题,需要新的科学概念所谓科学研究,多采用假设——演绎体系。
观察/实验验证事实——归纳——假设——演绎——现象(事实的表现)而斯金纳的通过观察总结规律,与这个方法不同。
4(关于研究模式的划分,有兴趣的可以看王重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三章实验类型(这里的类型划分与实验设计的划分不全然一致,而且这部分内容前后有矛盾之处,可作为参考性的理解,有助于对实验类型加深理解。
为避免混淆,本章内容可以只看五、双重分离实验。
)一、二价实验指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且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的实验5;也就是只有两种条件比较。
优:1系统探索某个问题的开始阶段2 自变量只有质的变化(二分的,全或无)缺:1结果概括性差2 变量关系非线性时容易出现矛盾性结果(如动机的耶基斯——道德森曲线)3 以偏概全的弊端二、多价实验(又称为函数型实验)4关于研究模式的划分,有兴趣的可以看王重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5这里原文作者进行比较的时候举例不当,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其中两个实验是2x2的实验设计,2p这种形式(如2x2)在一些统计书上被称作析因实验设计,但是从参数实验的定义上来看2x2应该属于参数实验,所以下文的评述容易让人误解:在多价实验的内容中,plutchik引述的话中有一段“以实验组和控制组或者2x2涉及为基础的简单实验报告的时代在许多成熟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已经过去……因为行为中的许多这类数量关系证明是非单调的(nonmonotonic)”。
从这里看,作者似乎有理由将2x2的涉及归为二价实验当中,但这与定义就冲突了。
只有一个自变量,但要求自变量至少有三个值(或水平),在实验中一般取5~7个点就可以了。
优:1.可以进行内插和外推计算——概括预测可靠有意义2.理论构建细化的必须三、参数实验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
6多价实验的扩展。
若多价实验是二维的(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则参数实验是三维的(按实际上称作多维更为恰当,否则不知道2x2x2这类涉及称作多维适当否)。
四、从二价实验到参数实验从二价实验到参数实验,可以依据实验结果愁的结论概括程度愈来愈高,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
参数实验亦可以被称作多变量实验,它的主要特点是:1.效率高;2.易于保持额外变量的恒定;3.实验结果概括性更大,能揭示交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研究工作中,如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实验,最好不用复杂的设计。
五、双重分离实验1.概念辨析(1)实验性分离: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
——指一种效应,现象。
(2)双重分离实验:在两个变量的影响下比较两种不同测验任务中两种相反的效应。
——指一种实验设计方式。
(一)不同领域的双重分离实验主要指神经心理学领域和实验心理学领域的分类。
二者的操作程序大致相同,设计也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1)被试选择与分配:神经心理学:组间设计病人实验心理学:组内设计病人或正常人(2)实验逻辑:神经心理学:测验差异(双重分离发生)——功能差异实验心理学:无法从行为角度进行区分,探讨原因(存在异因同果的可能,如图尔文的多重记忆系统理论与多层次加工理论的争论),脑成像技术有助于理解产生的原因,但未必是原因本身。
(二)意义(1)行为或者说心理层面的分离,并不能提供准确的证据以支持某一理论,这种分离本身是一种现象,而非原因,是作为结果出现的;(2)脑成像领域双重分离的实验结果被大家公认为是两种脑机制在起作用的有力证据。
由此可以推断出不同的认知过程。
按:双重分离实验在实验心理学中很重要,无意识知觉,内隐记忆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第四章实验研究中的取样1. Putchick强调,情境与问题的适当取样比被试的取样更为重要,因为就整体而言,个体6再度思考2x2的实验设计问题。
可能比不同的情境更为类似;2.Anderson认为,所有科学推论都基于样本,而统计推论要求的随机样本实际上非常罕见。
科学推论主要是超统计的。
7统计推论必须要整合到超统计推论中才能发挥作用。
3.实验研究中的取样有不同的层次,被试样本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包括物种样本(organism),刺激样本和任务——行为样本(task——behavior)84.随机意味着真实或者假设的全体中每一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选中(接受处理)。
一.被试样本1.在实际研究中通常的做法是将统计理论应用到方便样本上,依靠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将被试分配到不同的条件下。
2.实验者的个人特征会影响实验结果——在教学法、咨询、行为矫正等研究中,避免一种教学法只有一名教师做实验的现象。
3.群体多样性(被试特征之一)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由不同领域而不同,知觉实验影响小,语言社会态度的实验研究,影响较大。
二.物种样本1.对模式生物(豌豆、果蝇、小白鼠)的研究以了解生命的本质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物种之间也存在差异。
认知神经理论概念以及脑成像技术的产生,使研究人类的大脑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三.刺激样本1.刺激材料对实验研究结果的依赖很大2.首选标准刺激,以免混淆3.学习记忆可选随机图形4.心意刺激产生新效果四.实验条件样本(自变量)多价实验和参数实验优于二价实验。
因为这样做增强了自变量的样本从而增强了结果的普遍性。
五.测量样本(因变量)7所谓超统计的,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为超越统计结论而做出推论。
例如在积差相关系数虽然能够得出两类变量的密切程度,但无法确知二者之间的真实关系。
又如得出某实验的显著性差异结果时(且不论其犯错误的可能),通常我们只能得出该结果在统计学上显著与否,至于实际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在医学领域,对于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时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心理学领域中教学法和心理疗法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形。
很可能统计学上不显著,而实际结果已经发生显著改变。
所以统计结论必须整合在整体研究情境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8这一点与Roediger强调的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的思想一致,可参见第一章的内容。
1.避免只是用单一测量,提倡使用多种测量方法2.测量方法或者任务要简明3.使用敏感的指标进行测量(第五章统计显著性检验有些内容我也不是很理解,讲得有些乱,所以不出笔记,相关内容到统计学中进行整理介绍解决;第六章元分析方法是比较复杂高深的技术,考研大纲上不是重点内容,作为了解就够了,同样我也看不懂,所以不出笔记)第七章实验中因果关系的概念因果关系是实验设计的基础。
一、一般概念(一)休谟定义因果关系的三条标准1.休谟的定义(1)因果在时空关系上亲切相关或邻近;(2)原因必须先于结果;(3)原因与结果存在着必然联系;2.科学家的表述——简述为共变、时序、排他(1)共变——原因与结果具有正相关关系;(2)时序——在时间上原因在前结果在后;(3)排他——当宣称两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就有可能排除对两事物之间关系的其他可能的解释。
在心理学中这就是实验研究追求的内部效度。
(二)原因与结果互换位置原因与结果的联系具有相互作用的性质,即不仅原因产生结果,而且结果也能作用于原因,并改变原因,由此达成互换。
(三)寻找原因是个艰难的过程二、米勒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9(一)一致的方法:如果有X就有Y。
——X是Y的充分条件。
这个方法不适于作为明确识别原因的方法,但是可以提供线索。
(二)差别的方法:如果没有X就没有Y。
——X是Y的必要条件。
(三)联合一致与差别的方法:综合运用(一)(二)的方法,典型的是组间设计(对照组设计如果有X就有Y联合方法所谓米勒,旧译穆勒,商务印书馆丛书中译作密尔,是指英国学者John Stuart Mill。
他将培根的归纳法演控制组:如果没有X就没有Y(四)伴生变化的方法:实际上是差别方法的扩展。
差别的方法中人们比较两组在某一因素上的有与无,而在伴生变化的方法中人们比较三组或三组以上在某一因素数值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