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资料

精选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资料

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
1 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

Y
2 课程广义指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合,或指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
Y 总合;狭义指一门学科。

3 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

Y
4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N
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

Y
6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我们说课程是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N 在学校或教室内所遭遇的一切经验。

7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N
8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N
9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Y
10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

Y
11 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内容Y
12 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

Y
13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

N
14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Y
15 较早、影响较深远的关于课程的界定是把课程当作学科。

Y
16 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

Y
17 从学校类型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课程因素相同。

N
18 从体系上说,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Y
19 从内容上看,课程既包括课程表中列出的课程,也包括没有列出的情境
Y 性因素。

20 隐性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附带学习”。

N
21 美国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到“隐性课程”一词。

Y
22 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起任何作用。

N
23 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分科课程的是孔子。

Y
24 学科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Y
25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者生活课程。

Y
26 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Y
27 教学计划现在多称为课程标准。

N
28 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Y
29 大学的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由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统一制定的。

Y
30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有逻辑式和心理式两种类型。

Y
31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并列式两种。

N
32 通才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

Y
33 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特点并根据专业特殊需要设置的课程。

N
34 教师拟定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Y
35 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Y
36 学科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Y
37 经验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Y
38 在大学中教学计划有时也被称为培养方案。

Y
39 课程的小型化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Y
40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Y
41 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

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