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制造技术发展的展望与畅想老师您好,很高兴能以一名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身份来谈一谈自己对未来制造技术发展的展望和畅想。
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我想我们毕业以后也会进入机械制造的大军中,所以我们应该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
分析师指出: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和专家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扩展或替代脑力劳动为目的的高层次的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技术基础。
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新形式下的发展必伴随智能化、自动化。
智能装备典型代表是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们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
其次,在重复动作中可以保持较高精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第三,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投资回收期较短。
最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较低,且便于控制,可以削减昂贵的人工费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智能装备正支撑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始终保持较高增速,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6000 台,占全球比重18%。
今后三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将累计增长11.8 万台套。
以每台30 万元计算,我国机器人单体市场平均每年100-150 亿元。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2013-2017)》中提到:传统制造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小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普遍共识。
智能装备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而对于现如今全球制造业前景美国:数据不乐观6月美国制造业活动从5月份的意外萎缩中恢复扩张,6月制造业指数从上个月的49回升至50.9,增幅略高于预期。
其中新订单分项指数从48.8升至51.9,生产分项指数从48.6跳涨至53.4。
制造业成本压力小幅上升,支付价格指数从5月的49.5升至52.5。
与此同时,制造业的就业分项指数从5月的50.1下跌到48.7,行业的就业情况是2009年9月来最差,经济复苏仍可能受到制造业复苏不力的挑战。
欧元区:整体仍萎缩市场机构马基特(Markit)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PMI由5月的48.3升至48.8,显示出改善迹象,整体制造业创下近一年半以来的最乐观水平,但仍继续萎缩,尚未步入扩张。
多数欧元国家制造业在6月份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前几个月。
西班牙制造业则从48.1上升到50,这是26个月以来首次没有萎缩扩张。
希腊制造业创下两年来最小萎缩幅度;法国从46.4上升到48.4,意大利也从47.1上升到49.3。
不过,欧元区头号经济大国德国的制造业PMI略有下降,从48.7微幅下跌至48.6。
制造业数据进一步表明,欧元区的经济困境正在见底回升,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强劲的复苏。
英国:两年来最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化革命的国家,有“现代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
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
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工程机械及同类行业占据最大部分,2003年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8%。
在这个部分中,交通设备贡献最大,有8家全球性的汽车制造商在英国开展经营。
英国制造的设备范围广泛,主要生产商有英国宇航系统公司即BEA系统公司,生产民用及国防用途的航空、陆地及海运设备;VT集团、GKN和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公司(不同于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虽然相同的英文名字)则生产航空引擎和发电系统。
英国政府设立了一家制造业咨询机构(Manufacturing Advisory Service,MAS),为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和商业建议。
自2002年启动以来,制造业咨询机构已完成了2.8万份综述和1万个具体项目。
通过提高效率和附加业务,为英国公司带来了超过7亿英镑的收益。
据英国商务部估算,投资于MAS的每6000英镑中,有3000英镑是公共资金,企业得到的净收益则高达3.5万英镑。
2009年英国制定了低碳工业战略(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向制造业咨询机构追加400万英镑投资,用于为竞争低碳机遇的制造商提供专业建议,包括为民用核工业供应商提供支持。
也是在2009年,英国政府与工业界联合启动英国先进工程国际市场营销战略(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for UK Advanced Engineering)。
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与英国工商组织协商制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增加国际销售,并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先进工程来英国投资。
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海内外订单增加,6月欧元区外主要国家英国的制造业表现呈现出连续第三个月来的上升,当月数据为52.5,是25个月来最强劲的数据,高于5月份的51.5,也高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值。
Markit表示,第二季度英国的制造业增长了0.5%。
制造业的上升趋势和近几个月来英国经济加速的走势十分吻合。
因此,英国央行在本周再推更多量化宽松措施几无可能。
而制造业的数据提升人们对英国经济正在重新获得动力的预期。
日本:制造商信心明显改善1日日银短观调查显示,6月份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为4,比3月份上次调查的-8大幅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正值。
该指数为时隔1年9个月首次出现正值,表明这些企业正受到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日元贬值、出口形势好转等积极因素的提振,商业信心明显增强。
市场人士强调,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制造业的回暖态势。
不过彭博社援引前高盛经济学家太久保卓治(Takuji Okubo)说:“尽管近期数据喜人,企业管理者们知道无法确保数据持续向好。
”亚洲多数国家:制造业活动放慢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除日本外,亚洲其他地区6月制造业活动数据透露的信息并不乐观。
有些国家制造业活动放慢,有些已陷入衰退。
这表明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长可能疲软,直到今年晚些时候西方国家经济复苏能够带来提振。
我国制造业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129112亿元,比2007年增长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9%;私营企业增长20.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3%,重工业增长13.2%。
电子制造业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9.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18.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8.1%,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2%。
6大高耗能行业比2007年增长10.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07年增长14.0%。
2008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比2007年增长7.1%。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756亿元,增长1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09亿元,增长21.8%;上缴税金2058亿元,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71亿元,增长24.7%。
利用外资方面,一直以来制造业均居于主导地位。
2008年,制造业利用外资项目个数达到11568个,占全部利用外资项目个数的42.04%,比2007年减少39.7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8.9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的54%,比2007年减少22.10%。
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跌幅超出市场预期,该数据也创下11月以来新低。
同时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月略有上浮,同比增速为2.4%。
当前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不大,而PPI的超跌则预示经济动能不足。
PPI比值出现显著下降,基本可以确定PPI第一阶段上涨已近尾声,而是否会存在第二段成本推动式上涨,要看后期CPI是否有超预期的表现。
PPI超跌显示经济遇冷在经历四季度和一季度跌幅短暂收窄后,4月份PPI环比为-0.6%,且翘尾因素-2.48%是2010年以来最低点,较3月下降约0.2个百分点,使得4月PPI同比大幅降至2.6%。
从整个周期来看,我国PPI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4月PMI中购进价格指数为40.1,环比3月份大幅回落1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也意味着PPI短期内将继续疲软。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说,PPI持续为负,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业没有利润,这对于增加其投资意愿不是很有利,但是单月PPI跌幅扩大并不说明趋势的改变。
“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给中国生产资料价格带来输入型影响,某些行业的产能仍然在调整过程中,尤其是一些上游行业很难获得利润。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在国内制造业持续低迷。
部分关键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而且库存重新回到历史高位,对生产者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在出口方面,近几个月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则持续下滑。
“随着后期石油价格、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可能上涨,再加上国内铁路等有效投资的释放以及改革红利逐步凸显,相信PPI逐渐会转负为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左晓蕾说道,长期来看,产业结构要调整,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于落后产能行业也没必要因为其亏损而去扶持。
同时,交通银行报告指出,“由于PPI翘尾因素自5月将进入回升通道,短期内PPI同比降幅将有所缓和,但实质性回升仍然取决于国内外需求的持续提振,短期还应关注国际油价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