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
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教育为本和富民强县、教育先行的治县方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使教育适合城镇化的趋势,办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质量为宗旨,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科学合理地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
社会城镇化进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立足长远,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提高质量原则。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
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
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村小和教
学点教学质量,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
求。
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原则。
农村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每个乡(镇)都设置初中;保留和恢复必要的教学点。
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分步实施、先建后撤原则。
确因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要严格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规定履行论证、听证、公示、报批等程序。
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统筹考
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生设施等条件保障,保证平稳过渡。
要结合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加强趋势预测,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合理安排建设资金,新建、扩建、改建一批学校,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坚持标准、内涵发展的原则。
布局调整的学校规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平均班额、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学校建设标准。
新建的学校在师资设备、办学力量上都要配套跟进,使新建的学校成为内涵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发展目标
一)小学。
现有小学128所,其中城区四所(桃花江小学、桃花路小学、桂花园小学、近桃小学),农村完小100所,教学点24个。
规划到201X年:
1.城区。
新建城南学校小学部,计划招生小学30个班1350人,其他四所完小,提质扩容,解决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
农村。
撤并桃花江镇肖家山小学、桃花江镇莲花小学、大栗港镇铁锚村教学点和金牛村教学点,恢复重建学校1所:
大栗港镇黄龙嘴教学点。
届时全县共有小学125所。
其中城区4所,教学点22所,农村完小99所(寄宿制小学18所)。
二)初中。
现有初中学校44所(包括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寄宿制学校为42所,城区现有4所初中(桃花江镇一中、桃花江镇二中、桃花江实验中学、玉潭实验学校),农村有40所。
规划到201X年:
1.城区。
新建城南学校初中部,计划招生30个班,1500名学生。
农村。
撤并桃花江镇花桥中学、桃花江镇株木潭中学。
届时全县共有初中43所,其中城区5所,农村38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有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桃花江镇花果山学校、高桥乡石井头学校、鸬鹚渡镇板溪学校、三堂街镇湖莲坪学校、大栗港镇栗山河学校、牛田镇杉树仑学校、松木塘镇中心学校、松木塘镇桥头河学校。
规划到201X年,继续保留和扩建这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满足该学区就学需要。
四、重点和难点
1、撤并学校6所:
其中:
初中2所,小学2所,教学点2所。
桃花江镇花桥中学、株木潭中学、肖家山小学、莲花小学,大栗港镇铁锚村教学点和金牛村教学点。
2、新建学校1所,即城南学校。
3、恢复学校1所,即大栗港镇黄龙嘴教学点。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为顺利平稳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县政府成立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财政、编办、人保、城建、国土资源、公安、信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二)确保资金投入。
财政、教育部门要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二是依法盘活撤并调整学校闲置校产、地产,变现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三是争取国家和省级
中小学建设项目和专项经费,统筹利用好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文化园区建设项目等资金。
三)做好宣传动员。
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感和现实意义,尽早形成共识,取得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使广大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四)编制校园规划。
县教育局负责规划指导申报,各校要确定专人,会同有资质的部门制定好布局调整学校建设规划。
城区所有学校校园规划要按标准化学校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将校园文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列入校园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特色鲜明,整体布局合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