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 ECT)对教育技术做出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被称为AE CT’94定义,其概念框架可以用下图说明。

1、什么是学习
小活动
什么是学习?如果认真考虑的话,这也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

考虑下面这三个例子,它们是学习的例子吗?
1、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2、当儿童看医生拿着针筒走过来时,他感到害怕。

3、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式是:用2
除后再乘以10(如,428*5可以表示如下:428/2*10=214*10=2140)。

(点击查看活动提示)
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

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

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
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

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
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4.7,p104
2、什么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态势。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小活动
您认为什么是教学设计,在您的教学活动中,您对哪些方面进行过精心设计?请拿出笔记本,将您设计过的方面记录下来,然后请与下面介绍的
教学设计概念进行对比。

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

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
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概念应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要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能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要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
∙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在我们这个课程的教学中,介绍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包括:
1、教学目标的分类
在您阐述教学目标的时候,您是否意识到教学目标是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呢?例如:“记忆C at(猫)和Dog(狗)两个单词”和“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就属于不同种类的教学目标;而“能够说出牛顿第二定律”和“能够运用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又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教学目标分类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

下面对这个分类系统做一个概述。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2、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3、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点击查看)
小活动
请在你的笔记本上进行如下练习:
在下面的问题提问过程中,从认知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层次的角度分析,
你发现了什么?
1)请列举5~10个你认为在过去100年之中对人类和历史最具影响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正面的和负面的)。

2)从你列出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中选择一项,从3个方面列出这项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正面的影响。

3)在你的列表中,选择与前面问题相同或不同的发明和发现,思考这个问题:“以现在的视角来审视,你是否认为该项发现或发明可能是不应该进行的?”写下你的思考,以及你选择该项(这些项)发现和发明的理由。

(查看活动编写者的想法)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其实这三个维度是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相对应的,如下图所示:
详细内容见“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师所持有的学习观影响着目标的设置。

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可观察和测量的变化上,会用诸如“列出”“定义”或者“计算”等术语来表述目标;持认知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则强调内在的变化,会用诸如“理解”“再认”“创造”或“应用”等术语来表述目标。

认知目标一般比行为目标抽象性要相对高一些,可测量性也就相对差一些。

按各领域来划分,教学目标表述的一般用语如表所列。

(点击查看)
小活动
请你看看课件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它们都是如何表述的?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说明教学对象是谁,即这个教学目标是为谁确定的。

必须要指出需要展示的行为或者能力,即必须要包含一个具体的行为动词;还要明确条件,即这些能力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观察到。

最后,要定义新技能的熟练程度——即新技能的评价标准。

当然,在对象很清楚或者是条件要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掉对象或条件,但行为和标准是必须包含的。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称之为教学目标的ABC D(Au d ien c e、
B eh av ior、
C ond it ion、
D egr ee)。


一任务,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弦切角,并知道弦切角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还必须知道什么是弦切角两边所夹的弧。

为了证明“弦切角等于它两边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学生又必须知道圆弧所对圆周角和它所对圆心角的关系,即“圆弧所对圆周角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这一规则。

要学习这一规则,学生又要知道圆弧、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心角度数与其所对弧的度数的关系”这一规则。

要知道后一规则,学生又需知道什么是圆心角。

这一分析过程可以表示如下:(点击查看)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通过任务分析,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勾画出一个内容范围,确定重点,安排内容的顺序。

•范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常常涉及面却很广,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做出选择。

教学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
两方面的因素:
( 1 )所教事实、概念和规则在全部课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 2 )学生的社会背景、年龄、兴趣、需要和能力。

•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师还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

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概念、规则以一定的形式(如网络关系图、层次结构图、双向表、一览表等)罗列出来,标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几条主线,
便能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了。

•难点
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

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不是,而且并不
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

因此,
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
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小活动
结合您的教学经验,反思您以前在教学设计(备课)过程中是否分析过学习者的特征,如果是,您会分析哪些特征;将您认为应该考虑的学习者
特征写在您的笔记本上。

分析学习者的每一种特征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需要分析几种对于媒体技术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例如:
•一般特征
•入门能力
•学习风格
一般特征包括年龄、年级、工作或职位、以及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

入门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已经具备或者缺乏的知识和技能,如:已具备的能力、目标技能和态度等。

第三个因素,学习风格指的是影响我们对刺激的感觉
和反应的一组心理特质。

例如,焦虑、天资、视觉或者声音偏好、动机等。

小活动
这里有一个有待改进的学习者特点分析的案例,请分析这份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并进行修改。

(案例链接)
小例子:这里是一节中学数学课的学习者特点分析,看看别的老师是如何分析学习者特点的。

(案例链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