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蓄水池本工程为水池结构,大底板基础,先行施工底板部分(施工缝留设底板与池壁连接的斜托上部),最后为墙,梁,顶板整体浇筑。
本工程钢筋成型由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场专业队伍集中加工,模板采用12厚普通木质涂塑胶合板、钢管作肋施工工艺,钢筋及模板等均在土建加工场地内完成,采用平板车运输至基坑边,垂直运输采用汽车吊或人工搬运的方式。
砼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站提供的砼,由混凝土搅拌车及输送泵将砼输运至浇灌地点。
1、施工作业流程基坑验槽→放线→垫层浇筑→基础放线→验收→底板钢筋绑扎,侧壁钢筋绑扎完成1/3(预留侧壁上部插筋,并放置钢板止水带)→底板和350mm 侧壁支模板→底板和350mm侧壁砼浇筑→侧壁上部绑扎钢筋→侧壁、顶板支模板→顶板绑扎钢筋→侧壁、梁、顶板混凝土浇筑→养护(14d)→拆模→混凝土外观验收→回填→砌体施工→抹灰→回填→栏杆安装2、施工准备2.1学习和审查图纸:组织项目部人员仔细学习下发的施工图纸,有无不清楚及矛盾处,为图纸会审做好准备。
2.2在业主、监理主持下进行图纸会审,为后续施工做准备。
2.3提前安排需用施工机具、劳力等计划,并按要求时间进场。
2.4材料运输通道:本工程基础施工所有材料均采用人工或拖拉机运至施工点,运输道路利用扩建端道路运输至锅炉基础扩建端场地上。
2.5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用水,从内场加工场临时储水坑取水,满足后续基础养护施工需要。
2.6施工用电由生产加工区进行拉电缆,在现场设二级配电箱。
2.7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现场坐标控制利用二级控制网进行控制,所有控制点引测用红油漆标记,所有坐标及高程控制点定期进行复测。
2.8在基坑边均匀设置2个灯塔,作为夜间施工用照明。
临时用电严格按照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进行。
2.9作好设备调配,对各机具、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
2.10组织并配备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好施工程序;落实区域施工各责任人员。
施工人员得选择原则上要求择优选用具有施工经验、技术数量的人员,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2.11根据施工图纸,计算相关材料需用量,并上报需用计划,按照材料采购流程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
2.12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以及图纸交底。
3、施工方法土方开挖原则为:机械大开挖,人工清基及修坡相结合的办法;先机械整体开挖至-8m左右,集水坑位置至-6.0m。
然后采用人工清基至开挖施工完成面。
大开挖区域采用台 1.2m3的挖机进行土方开挖施工。
3.1开挖方向、土方运输路线及弃土点:3.1.1大开挖范围本工程土方开挖方向由北向南后退开挖。
土方运输路线的选择原则:土方开挖后退方向运向弃土点,运输路线与监理、业主等相关单位在现场确定,不得随意行驶,保证车辆有序运输。
3.2主要施工方法3.2.1根据现场附近的一级控制点及施工图纸给出的蓄水池结构的坐标点,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根据测设出的坐标点及开挖施工图,定出开挖边坡下口线上的控制点,施工人员连接这些控制点撒白灰线,作为基坑开挖的下口线。
3.2.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坑采取大开挖方式,按1:0.3的坡度进行放坡,基坑底部四周操作面各预留 1.5m左右,以满足施工人员作业及排水沟的设置。
3.2.3挖土时留设8m左右宽的自卸汽车坡道,作为出土通道,坡道斜度应为1:6,坡道留设在基坑的东面(基础开挖围护系统及场地布置图见附录),最后采用反铲挖土机后退将坡道挖除。
3.2.4开挖施工时挖机必须要有专人指挥,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且有专门人员负责测量基坑底标高,确保预留200~300mm人工铲底,防止超挖,不得破坏原土层。
3.2.5为防止雨期雨水冲刷边坡,在开挖完毕一段边坡,立即人工修整边坡,然后在基坑四周做挡水沿。
3.2.6基坑开挖标高控制:开挖过程中标高控制人员全程跟踪,按照1.5米间隔打设控制木桩或钢筋头进行土方开挖完成面的标高控制。
3.2.7基坑围护及上下基坑通道:在基坑北面斜坡位置上采用钢管搭设一个上下通道,该通道宽1200mm,通道采用木跳板,每隔隔400mm钉防滑条,通道两边用?48×3.5钢管作好围护,立杆间距为1000mm,高度为1200mm。
在基坑四周基坑边坡上口后退1000mm处用?48×3.5钢管设置围护栏杆(刷红白油漆),在下基坑通道口及醒目部位设置警示标识。
围护栏杆立杆间距@2500mm,设两道横杆,第一道横杆距立杆底面600mm,第二道横杆距立杆底面1200mm。
3.2.9土方开挖注意事项1)开挖施工时注意各基础部位的开挖完成面标高及基础大小,严禁超挖。
2)土方机械开挖必须按要求留置人工清理的厚度进行人工清底。
3)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换填土施工。
3.3垫层施工3.3.1基坑换填完成后,根据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测量人员施测出各基础及基础地梁垫层外边线,交由施工人员支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考虑用50x100mm 木方,测量人员把垫层面标高投测在木方四角上,木方的顶面即为垫层浇筑完成面控制线;同时对于单个基础垫层面积较大的必须在中间按照不大于0m间距设置标高控制点。
3.3.2垫层砼采用C15砼。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砼配合比进行拌制,控制砼坍落度在140±30mm间。
一次施工砼方量大时采取砼泵车输送至浇筑点。
3.3.3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应抹平,四边150mm抹光。
砼垫层养护强度要达到1.2Mp以上,能承受施工操作的重力荷载强度后,才能在上面进行后续施工。
3.4基础定位放线3.4.1基础垫层能满足上人要求后,测量人员即可进行基础及基础地梁定位放线。
根据坐标控制点,测量人员在垫层上定位出底板外边线;根据基础布置图用墨线弹出侧壁插筋的位置线(四角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水准点,在底板基础的模板上定点,作为底板基础砼浇筑高度的控制点。
3.4.2底板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报请业主、监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基线复核,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3.5钢筋工程3.5.1底板基础、侧壁、梁及顶板钢筋规格有10mm(HPB300),12mm(HRB335)。
5.2所有钢筋在业主指定的几家大钢厂范围内选购,钢筋进场后严格按照相关材料抽检要求,在监理、业主相关人员的见证下取样、送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方能下料施工。
3.5.3本工程所有钢筋采用搭接连接。
3.5.4对于盘圆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
3.5.5钢筋翻样及加工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及11G101-2、11G101-3等图集要求进行,钢筋的弯勾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连接接头的位置及接头率等都符合规范要求。
3.5.6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好后必须挂牌堆放,牌上注明钢筋规格、长度、使用部位等。
钢筋按照使用的先后顺序合理堆放,所有钢筋堆放,必须垫上垫木,使钢筋离地200mm,避免钢筋污染,便于起吊。
3.5.7成品钢筋从堆放场至基础绑扎点的转运过程中必须听从施工员的指挥,不得随意搬运。
3.5.8底板基础底部钢筋绑扎之前,先用粉笔按照图纸要求间距在垫层上标识,间距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按照粉笔标识摆放,钢筋相交点,中间可以间2 隔绑扎,外围应全部绑扎,采用八字扣绑扎,绑扎点牢固,同时钢筋网片按1m 放一块100mm(厚)同强度等级细石砼垫块,垫块设置在钢筋相交点处。
绑扎完成后做到横平竖直。
3.5.9底板基础、侧壁、梁和顶板的箍筋间距及加密范围按照设计及规范执行,绑扎箍筋时要在主筋上用粉笔按照要求间距标识,间距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3.5.10基础底板底层及池壁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顶板为20mm。
3.5.11钢筋在同截面内的接头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得超过总数的50%)。
3.6模板工程3.6.1底板基础及侧壁、顶板模板采用12厚普通木质涂塑普通胶合板,模板要求材质好,无腐烂,表面平整光滑不扭曲。
3.6.2采用50×100mm木方,木方规格一致,无大小头,无边皮,无腐烂,表面平整不扭曲。
3.6.3模板根据翻样尺寸制作成大模板,木方作为模板筋,间距250mm,木方长向要与模板长向垂直,第一根距板底100mm,以利于模板底部接缝修补。
所有模板拼缝宽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模板在制作间制作好后,作记号统一堆放在基坑周围的空地上,用彩条布遮盖。
3.6.4模板对拉螺杆设置蓄水池侧壁墙厚为250mm,柱子截面300×300mm,模板采用12mm厚覆塑木胶合板模板材。
池壁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500mm。
外龙骨采用φ48双钢管并设置直径12mm的对拉螺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为2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500mm。
对拉螺栓需有止水片。
柱子对拉螺杆间距与池壁一样,不另行计算。
3.6.5在模板施工完成后,报请业主、监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性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
3.6.6模板的拆除:柱模板待砼浇筑成型24小时后开始拆除;板模板依据同条件养护7天的砼试块试压强度报告,待砼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拆模。
拆模顺序为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3.7混凝土工程3.7.1底板基础垫层混凝土标号为C15,其余为C30。
所有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站提供的砼。
3.7.2混凝土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
混凝土泵车停靠水池南侧,便于混凝土运输车行走。
3.7.3蓄水池分两次施工,第一次浇筑为底板以上侧壁350mm位置,第二次为侧壁上部、顶板整体浇筑。
3.7.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应快插慢拔,落点呈梅花形,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直接振捣模板、模板加固体系等。
振动时间不能过长,以砼表面冒浆为宜。
混凝土振捣应密实,不得漏振、少振,要确保混凝土拆模后无蜂窝、麻面、孔洞、吊脚等质量问题,以达到内实外光。
3.7.5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以木抹子搓平。
底板基础面混凝土在初凝后,加强二次压光,以防裂缝的产生,特别是边角部位,一定要保证棱角平直。
3.7.6混凝土浇筑完,在初凝后,马上覆盖薄膜,同时进行浇水,保湿养护。
3.7.7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员要常测混凝土坍落度,以便随时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制3作砼试块,一般按照同标号每100m制作一组。
3.7.8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在池壁混凝土浇筑留一组抗渗试块。
3.8砌体工程3.8.1砌筑前先由测工根据图纸弹出控制线,立好皮数杆,基层清扫干净,进行排活摆砖,调节好灰缝宽度.3.8.2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的1/3,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要求,应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具体构造按设计规定;3.8.3砌体砌筑前由施工人员按组砌排列设计制作皮数杆,在砌筑时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不大于12mm,不小于8mm,垂直灰缝宽度为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