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地铁概述

第一章地铁概述


交通拥挤(续)
拥挤并不仅仅是汽车运输的专有产物, 它可以描述为引起大多数人出行不便的 城市出行中的现象。 如果没有拥挤的话,人类也许能更好地 与汽车相处。
交通拥挤原因
城市化 城市内部区域的专门化 需求的时间匹配问题 供给对需求的刺激
道路交通固有问题
道路交通方式本身所固有的交叉、冲突 环节在拥挤、土地有限的市区很难得到 很好的解决。

2~4 专用线 0.5~1.2 1~4
4~6 高架 0.5~1.0 1~2
4~6
高架 0.5~1.0 0.8~ 1.5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 牵引的轨道交通,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 道内,也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从地下转 到地面或高架桥上。 英语称谓:Underground Railway或 Subway或Metro
进一步的描述
世界性的城市化趋势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成为世界性趋势,导 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引起众多城市问 题,其中交通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交通事故 能量消耗 环保问题 土地消耗 城市美学 城市建筑物的破坏
交通拥挤
拥挤是对延误超过人们容忍水平的一种 刻画 客货运输费用增加,时间延长 导致交通事故增多,驾驶员心理负担加 重 高峰期车辆的拥挤、闹市区行人道上的 拥挤、自行车道上的拥挤
按导向方式分类
轮轨导向:钢轨、钢轮系统,包括地铁、 轻轨、有轨电车 导向轮导向:单轨交通系统(Monorail System)、新交通系统等胶轮车辆
按轮轨支撑型式分
钢轮、钢轨系统:地铁与轻轨的主流形式 胶轮、混凝土轨系统:单轨及新交通系统 特殊系统:如悬挂式单轨系统,磁悬浮式 轨道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
轨道交通能提供更舒适的乘车环境,也具有更大的 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按交通容量分类 按敷设方式分类 按导向方式分类 按轮轨支撑型式分类
交通容量
交通容量,即通过能力:单方向每小时 的断面乘客通过量。 按照不同的交通容量范围,轨道交通可 分为特大、大、中、小四种系统。
按交通容量划分的交通类型
分类 特大
地铁与地下工程概论
个人简况
姓 名:张明聚
出生年月:1962.8
职 称:教授
定职时间:2001.1
1980年考入军校
研究方向: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
主要经历
接受王大中校长授予博士学位
1980-1984 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后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本科
1986-1989 上海铁道学院(现并入同济大学) 硕士研究生
本课程的授课思路
让从事土建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了解现代 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系统基础上,更好 地进行地铁车站和区间土建工程设计和 施工。
第一章 绪 论
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对社会的影响改变着整个人类 的生活方式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运输技术也在 不断发展
轨道交通应 用领域
城市间的高速铁路或道路交叉口冲突图
这是一个平 面交叉的流 经图,即使 采用立体交 叉也难于解 决。
道路 交叉 口冲 突实 景
城市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运量和速度范围
不同交通方式的适用范围
巴士在取代私家车方面收效甚微
巴士在道路上所遇到的堵塞比私人交通更甚,而且,某 次出行的延误将波及到其后的接续出行。由于拥挤,运 营费增加,票价也有所提高。 巴士平均速度的降低限制了其生产率。拥挤越厉害,生 产率下降愈多。 在拥挤条件下,驾驶员与乘客两者的生产率还受到车辆 大小的限制而无法大幅度提高。巴士乘客的运营费将来 还可能增加,它将导致票价的增加。 巴士不能提供令私人轿车用户感到有吸引力的乘车环境。 通过巴士到市区中心的可达性越来越难得到改善。
本课程的授课思路
所有的专业设施,都将通过车站建筑,协调 地布置在车站这一局促的空间之中。 土建专业人员有必要对土建之外的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中的相关专业有所了解,以便更好 地处理专业之间的接口。
本课程的授课思路
首先是介绍地铁交通系统组成和交通网的规 划原则和基本方法; 其次,是介绍线路、轨道结构和车站建筑功 能,以便优化车站设备布局和管理控制车站 规模; 第三,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是车站和区间土 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最后,介绍地下工程防排水、地下空间灾害 和防灾设计等特殊问题。
1989-1995 石家庄铁道学院 先后任讲师、副教授
1995-2000 清华大学 博士研究生
2000-2001 石家庄铁道学院 先后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处处长
2001-2003 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后
2003-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
本课程的授课思路
地铁是建设在市区以快捷舒适地运送乘客为 目的的交通系统。 要实现这一目标,将涉及众多的专业知识, 比如交通规划、土木、车辆、供电、环控、 信号与通信系统等。
类型
市郊 铁路 地铁
平均运 行速度 (km/h) 35~40
25~40
最小行 车间隔 (min)
2
1.5
编组数 (辆)
4~10
线路形 式
全封闭
平均站距 运输能 (km) 力(万人
/h)
1.0~3.0 5~8
4~10 全封闭 0.5~1.5 4~6
轻轨 25~35
2
单轨 25~30
1
新交 20~30
2
轨道交通受到重视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交通需求的内容发生了重要变 化,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活节奏的变化。生活节奏的 加快使得人们对延误的忍耐力下降,延误少且准时 的交通方式成为需求的重要特点,而与道路隔离的 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轨道交通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特性。轨道交通完 成单位运输量所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所消耗的能源远 低于其他交通方式,尤其是私人交通方式。
交通容量 (万人/h)
5~8
交通形式 市郊铁路

3~6
地下铁道或地铁

1~4 轻轨、单轨小型地铁、
新交通系统

<0.5
有轨电车
新交通系统
按照日本的分类标准,特指全自动控制 的中等运量的轨道快速客运系统,包括 导轨交通、自动导向交通、磁悬浮交通 等,以导轨交通为主要特征。
按敷设方式分类
地下线:隧道-地下、水下、山岭 高架线:高架桥 地面线:地面路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