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PPT课件
10
四、临床分级标准
二期:C2 为有静脉曲张:在站立位时腿部可见弯曲增粗的表浅静脉血管, 高出皮肤,在腿部抬高或平卧后可消失,常有小腿酸胀、易疲劳等 不适感觉,此期是治疗最佳时期。
精选ppt
11
四、临床分级标准
三期:C3 为出现水肿:曲张血管增多,小腿开始出现水肿,以站立过久或劳累后较 明显,晨起时水肿可消退。患肢常比对侧腿增粗,一些患者还出现皮肤搔痒, 严重者呈现湿疹、瘀积性皮炎等皮肤病变。
各种原因造成的下肢浅或深静脉损伤、瓣膜关闭不全、静脉 血管逆流;
局部浅静脉血管容量增加、管径内压力增加、血管壁膨胀、 曲张、下肢静脉压增高;
足靴区毛细血管增生、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脂质硬 化、皮下组织营养不良性改变。
精选ppt
3
二、发病机理
精选ppt
4
三、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⑴主干:下肢静脉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
4. 小腿静脉性溃疡:静脉淤滞性溃疡,溃疡常发生于内踝 上部和小腿内侧下1/3处。溃疡可在受至轻微的创伤后发生, 由于局部的血运不好,溃疡常经久不愈。
精选ppt
16
六、检查方法
1.传统的检查方法: Trendelenburg 试验: 判断隐股静脉瓣膜功能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
瓣膜在血液回流过程中,使之单向流动,不致发生
返流。
精选ppt
9
四、临床分级标准
国际CEAP分级(C0~C6) 共7 个级别 : 0 期:C0 为无静脉疾病的体征。 一期:C1 为有扩张或网状的静脉: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严格说它们 都不是真正的静脉曲张,仅影响美观,可以不用治疗。
精选ppt
精选ppt
8
三、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⑷ 静脉瓣膜: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内都有瓣
膜存在。
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附近,小隐静脉汇入腘静脉的 开口以及深浅静脉交通支静脉内,均有瓣膜存在。
瓣膜单向开放,保持血流从远端→近端或由浅→深 部流动。
瓣膜发生功能不全,则血液逆流出现静脉曲张。
⑸下肢静脉血的向心回流依靠:心脏搏动舒缩力、肌 肉舒缩的泵作用、呼吸时胸腔内负压吸力三者的组 合作用。
精选ppt
12
四、临床分级标准
四期:C4 为出现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皮下脂肪硬化):血管内血液瘀积过多,静脉 压力明显增高,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渗透至血管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局部皮 肤发红,变紫,直至发黑(血中铁元素沉积),并且失去弹性而变硬。
精选ppt
13
四、临床分级标准
五期:C5 皮肤改变(已愈合溃疡) :为急性溃疡期,发黑变硬的皮肤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破溃,很难自愈,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
2. 静脉机能不全:患者出现肿胀、疼痛、酸胀和沉重感。 肿胀多发生在小腿,特别是踝关节平面,呈凹陷性肿胀,程 度和范围亦随病情的轻重而不同,晨轻,午后或长时间站立、 行走后加重。疼痛、酸胀和沉重感多发生于直立或行走时。
3.瘀积性皮炎:多发于小腿下1/3处及两踝附近。初为红斑、 瘀点、瘀斑和色素沉着斑。继发湿疹、糜烂、感染。在色素 沉着处出现浸润、肥厚、粗糙、苔癣化。严重时诱发自体敏 感性皮炎。
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治
精选ppt
1
一、发病原因
1、遗传:占发病总数30%,其中父辈20%,祖辈10%.
2、妊娠:骨盆内压力增加,压迫骼内静脉,下肢静脉血回 流障碍。
3、职业病:长期站立工作,如教师、厨师、理发师、售货 员。
4、负荷过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搬运 工等。
5、冷热刺激:长跑远动员,大汗淋漓,突然被冷水冲洗或 冬季在冰冷环境中作业(冻伤)均可破坏下肢静脉血管。
深静脉在肌肉之间与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在筋膜浅面,分大隐静脉与小隐静
脉。
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内侧,经内踝前方、下肢 内侧上行,穿过卵圆窝,汇入股静脉。在小腿下1 /3紧贴隐神经。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外侧,经外踝后沿小腿后 外侧上行,在腘窝穿过深筋膜汇入腘静脉。
⑵属支:大隐静脉在入股静脉之前有3~7个分支,而 以5支最为多见,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股外 侧和股内侧静脉。
精选ppt
5
三、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精选ppt
6
三、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⑶交通支:传统观念认为:在深、浅静脉之间,以及大、小隐静脉之
间,有许多交通支静脉相互勾通。
新观念认为:所谓交通支静脉,是这些静脉可穿透腿部表浅筋膜。
交通支并不完全是浅-深静脉系统之间的连接,许多交通支直接引流皮肤
6、其它:如外伤,直接损伤下肢浅或深静脉瓣膜。
精选ppt
2
二、发病机理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单纯涉及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 全。 原发性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弹性降低、 静脉瓣结构不良。 继发性瓣膜关闭不全: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静 脉炎史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压增高。
2、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继发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 脉阻塞、动-静脉瘘,导致浅静脉压力增高而曲张。
精选ppt
14
四、临床分级标准
六期:C6 为皮肤改变(活动性溃疡):未经正确治疗的静脉性溃疡反复发作,常见于 踝关节附近及小腿下段,俗称“老烂腿”。
精选ppt
15
五、临床表现
1. 浅静脉曲张:主要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发生静脉显露、 扩张、隆起、弯曲,小隐静脉也可可单独或与大隐静脉曲张 并发。小腿病变较广泛和明显。近年来,DePalma等提出, 浅静脉曲张的标准为其管径>4mm。
和皮下组织的血液进入深静脉系统,不与浅静脉相通。这些交通支静脉还相
互连接成静脉弓。所以单纯剥脱大隐静脉并不能解除深静脉系统高压经异常
交通支对皮肤的影响。
交通支多位于大腿下段和小腿。
大腿内侧:中1/3为Hunter交通支;下1/3为Dodd交通支;
小腿:内侧:五个交通支:踝后、踝上、踝中、小腿中部、膝下交通
支,均位于大隐静脉后方,胫骨内侧。
其中内踝交通支有3支(踝后CockeetⅠ、踝上Cockeet
Ⅱ、踝中CockeetⅢ,分别位于足跟上6CM、12CM、
18CM),引流小腿下1/3内侧面的静脉血,直接进入胫后
静脉。
外侧:交通支较粗大,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直接进入
腓静脉。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与隐静脉曲张精选的pp发t 生和静脉瘀积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7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