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三.doc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三.doc

中国地理(三)一、单选:在我国边境县中,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国家数量最多。

据此回答3~ 4 题。

1.关于该县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B.接壤国家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C.因接壤国家多,使其成为边境贸易最发达的县D.接壤国家均为内陆国,县内河流均为内流河2.该县县城街道两旁的绿地在种植花草时铺设了塑料薄膜,主要目的是A.防治病虫害B.改善热量C.增加水分 D.改良土壤2011 年汕头出现冬春和夏秋连旱,全市“无透雨”日数达 6 个月。

据此资料,回答2~ 3 题。

3.不是 2011 年汕头市年降水量偏少的原因是A.锋面活动比往年少B.大气的水汽含量比往年偏少C.受副高控制时间长D.温带气旋活动比往年减少4.冬春和夏秋连旱对汕头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地表的流水侵蚀作用加强B.当地的气候变干旱C.当地出现咸潮的可能性减少D.境内江河的搬运能力减弱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I 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

完成5~ 6 题。

5.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A.海洋性气候一地形、地势B.海洋性过渡气候一经度位置C.大陆性过渡气候一纬度位置D.大陆性气候一地形、地势6.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A. I 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B.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适于谷物生产C.Ⅲ类地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见D.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7~ 9 题。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生产和浓缩果汁的出口国,据图回答7.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黄土高原苹果带的优势条件是A.水源丰富B.降水充足C.昼夜温差大D.地势地平8.鲁中低山丘陵区苹果树多规划种植在山腰地带,其主要原因是A.利于通风散热B.台风影响小C.低温、冻害影响小 D .有良好的排水条件9.影响苹果浓缩果汁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 B .市场C.交通D.气候下图中甲为台湾某海岸地区的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2 题:10.该海岸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城市附近A.台北B.花莲C.彰化D.高雄11.该地区农业生产中最突出彰化的限制性条件可能是花莲A.土地涝洼B.土地盐渍化高雄C.风沙威胁D.光照不足12.就自然环境而言,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活动是甲乙A.晒盐业B.水稻种植业C.石油化学工业D.茶叶栽培读我国某山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3-15 题。

13.该山可能位于A.甘肃省B.江西省C.河南省D.福建省14.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A.该山山顶可能有永久积雪 B . 7 月气温递减率 400 米以下最小C. l 月份在 400 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D.海拔 600 米以上 1 月气温递减率远远大于7 月15.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霜期为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其余时段为无霜期。

表中距平值为该年代与50 年平均值的差距。

读我国某地20 世纪各年代霜期的均值、距平表, 回答 16~ 17 题。

项目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初霜日均值(日 / 月)2/10 4/10 26/9 21/9 25/9 距平(天)+5 +7 -1 -6 -2终霜日均值(日 / 月)3/5 21/5 15/5 22/5 20/5距平(天)-1416.据表推断该地的霜期、无霜期的变化特点是A. 50 年代,霜期结束的最晚C. 80 年代,无霜期均值最短+4 B.D.7070-2+5至 90 年代霜期变短年代无霜期变化最大+317.该地有可能是我国A.海南岛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全国最大风电项目——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在平潭兴建,平潭利用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

读图1O和图 11 福州降水柱状图.完成18~ 20 题。

给18.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最大区位优势是A.距台湾近B.海陆交通便利C.市场广阔D.自然资源丰富19.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初期应重点发展A.高新技术产业B.港口经贸业C.旅游休闲业D.交通等基础设施20.平潭风力发电可以与水电互补的原因是A.春秋季风力小,径流量大 B .秋冬季风力大,径流量小C.夏秋季风力大,径流量小 D .春冬季风力小,径流量大下图为 2010 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21~ 22 题。

21.甲、乙、丙、丁代表的行政区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22.据图,可以判断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C.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D.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它三地与丁地干旱的气候有关二、综合题:23. (20 分 )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收集的甲地区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年份 ( 年 ) 降水量 ( % ) 蒸发量 ( % ) 地表径流 ( % ) 地下径流 ( % )1960 100 40 12 482003 100 27 41 32根据以上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区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据此简述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2 分 )(2) 图示乙地区 ( 阴影部分 ) 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简述该地区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8 分 )24.( 18 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科个城市(包括地区)为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

材料二:我国44 个试点城市分布示意图(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的原因。

(2)有人认为“资源枯竭型旧城要向科技新城转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6分)25.(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金三角是由河南三门峡市、山西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渭南市,共同构建的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该区域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目前四市苹果年产量已达 40 亿公斤,成为全国重点果汁加工基地。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区域图。

材料三:根据部分学者提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因子(表2),推算出的“金三角”四城市各项旅游竞争力排序(表3)。

表 3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一级指标旅游核心竞争力景区(点)数;星二级指标级饭店数;旅行社数量;持证导游数旅游规模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旅游人数;从业者人人均 GDP;第三产业比重;服务数;旅游收入;旅游业从业人员比重;每万人拥有收入占 GDP比重绿地面积;主要交通方式种类;年公路客运量;表 4核心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城市分值排名分值排名分值排名运城3. 98 1 329. 6 1 - 77. 97 4临汾3. 40 2 181. 8 2 47. 86 2三门峡1. 28 3 16. 7 4 -0. 34 3渭南0. 22 4 113. 6 3 115. 28 1( 1)分析该地区成为国家重点果汁加工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 8 分)(2 ) 2011 年 8 月,晋陕豫三省发改委联合行文呈报国家发改委,申请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指出产业转移对“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

( 6 分)并结合数据,(3 )根据材料三,归纳“黄河金三角” 地区四城市旅游竞争力各指标的内部结构特征。

分析运城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12 分)26.( 14 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 )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8分)(2 )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

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6 分)27.( 20 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和该区域石漠化景观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区域 A 县的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漫山遍野的石旮旯(gala ,表示“狭窄偏僻的地方”或“角落” ) ,土地破碎到数百块石旮旯才能拼凑成一亩地。

山连着山都是干沟,坡连着坡都是陡坡。

据科学家研究,该区域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左右的时间。

材料二: A 县人口密度约 1 50 人/平方千米,由于土壤贫薄,又缺少水分,当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但产量很低,遇到旱灾甚至颗粒无收,家家户户经常缺粮,一直以来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为了解决温饱,有的地方耕地已开垦到山顶。

材料三:(1)该区域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区域,结合材料分析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并为 A 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4 分)(2)从材料二中可知, A 县经常遭遇旱灾威胁,分析其原因。

( 6 分)28.(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滇中地区是云南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云南经济社会的核心区,人口占全省的45.4%、耕地占全省的34.5%、GDP占全省的68.4%左右,这一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滇中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584 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地区,40%的区域属于极旱、重旱区,47%的区域属于中旱区。

材料二滇中调水工程示意图。

(1 )分析滇中地区缺水的主要地理原因。

( 12 分)(2 )分析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原因。

( 8 分)答案1—— 5 BBDDA 6 —— 10 BCCAC 11 —— 15 BACBA 16 —— 22 CCADBAD23. 答案: (20 分 ) ( 1)( 12 分)原因: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及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