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3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第2节课在4、1班第一次上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课。

课后思来想去总觉得很不满意。

除了到最后很勉强的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外,纵观整一堂课几乎是惨不忍睹,每一个环节都不顺畅,每个知识点都不到位。

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对待这一堂新课的。

自己想想在课前也算有所准备的,可结果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啊!现在静下心来好好的回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自己对这堂课的态度。

希望能找到那么一点点原因所在。

1、准备不够深入
我不承认我没有做课前准备。

因为作为科学课不做准备是根本进不了课堂的。

因此,每一节课我都不得不去准备。

所以我把其中的原因归为准备不够深入。

其实,回想起自己的课前准备也就是看着书本去准备一下课上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

很像是对着购物单进行商品的采购活动。

没有很深入的来考虑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有问题,也不常自己对每一个材料都很认真的事先检验。

想当然的以为有了这些材料就能出现书本上的效果。

更很少能根据自己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改变和调整材料。

致使我在今天的课堂上因为材料的不理想而导致教学的失常。

2、环节不够顺畅
我想环节顺畅的最高境界在于让人感到整节课没有环节。

也就是让人感觉不到环节的转变。

可我今天的课上可以用“支离破碎”来概括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一个个很生硬的个体拼凑成了整个40分钟。

真是难为了我的学生!
还有就是设计也有问题。

其实这节课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抓住“物体振动”这个方面来进行。

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只用物体但不动起来也是不能产生声音的。

而且这个“动”一定是要做往返运动,也就是振动才能发出声音来。

其他的即便是在动也不能有声音产生。

这样的话整节课就可以从物体的“动”开始,再慢慢的引导到“振动”上,最后得出核心的感念。

整堂课就应该可以“水到渠成”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