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心理量表简介及适用范围

常用心理量表简介及适用范围

目录一、心理健康 (1)二、人格特点 (11)三、能力兴趣 (27)四、临床诊断 (32)五、学习 (38)六、社交 (44)七、自我 (48)八、生活应激 (50)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此类量表可用于鉴别心理处于边缘或异常状态的个体,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治疗。

测评项目1\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有90个项目,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做评定。

它主要应用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精神科门诊,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该量表测的是个人某段时间内的症状水平,往往易受生活事件的影响。

该量表测得受试者在9个方面的分数,称为因子分。

因子名称为:(1)躯体化: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

(2)强迫症状: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4)抑郁:反映及临床上的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行为表现。

(5)焦虑:反映及临床上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反应受试者的敌对表现。

(7)恐怖:反映传统的恐怖状态或恐怖症的内容。

(8)偏执: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

(9)精神病性: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该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

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

2\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Achenbach T. M. 等在1970年编制,后来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该量表用于测查4~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

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因子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等。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在因子的数量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儿童精神医学教研室的苏林雁、李雪荣、万国斌、杨志伟、罗学荣对该量表进行了标准化,制定了湖南常模。

其信度效度检测的结果认为6岁~16岁儿童的的常模适于我国儿童,4~5岁儿童常模的信度效度不够理想,应该慎用,且本系统不提供该年龄段儿童常模。

本系统采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的忻仁娥、唐慧琴等人在1992年联合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对24013名城市儿童做调查的数据作为主要常模。

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测查:(1)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2)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3)敌对,如脾气坏,常有及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4)人际关系紧张及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5)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6)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7)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害怕考试等问题;(8)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9)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10)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

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

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

评分为5级评分,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

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

4\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ornell Medical Index,CMI)是作为临床检查辅助手段之一的自填式健康问卷,最初是为临床设计的。

利用该量表的测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关医学以及心理学的资料信息,还能起到标准化病史检查及问诊指南的效用。

后来精神病学家发现将CMI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筛查和健康水平的测定也有较好的效度。

该量表所反映的医学症状和心理学资料丰富,医学症状涉及多个系统。

另外它将精神症状作为问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考虑到了精神状况和躯体症状,以及全面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突出了症状和功能在健康评价中的作用。

该量表分成18个部分,共有195个问题。

涉及四方面的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

男女量表除生殖系统的有关问题不同外,其它内容完全相同。

前三部分的内容共有144个项目,关于及精神活动有关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共有51个项目。

5\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抑郁量表(BDI)由美国心理学家A. T. Beck于1967年编制,是最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其目的是评价抑郁的严重程度。

它适用于成年之各年龄段,但在用于老年人时会有些困难,因为BDI涉及许多躯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老年人可以是及抑郁无关的其它病态甚或衰老的表现。

该量表有两个版本:21条版和13条版。

在此本系统选用了较为简便的13条版。

内容源自临床,包括:抑郁、悲观、失败感、不满、自罪感、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社交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工作困难、疲劳、食欲下降。

对每个条目有四句描述,总分范围为0-39分。

病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对该测验很关键。

如果让病人按当天的情况回答,BDI评价的就是状态抑郁,回答的稳定性不好;如果让病人按过去一周的情况回答,稳定性就好得多。

对该测验的回答还可能会受社会期望的影响。

6\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SDS)由W.K.Zung在1965年编制而成,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

该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均按四级评分。

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1)精神性-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条目;(2)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八个条目;(3)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两个条目;(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八个条目。

该量表的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但如受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则不能进行自评。

该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BDl)、Hamilton抑郁量表(HRSD)、MMPI的D分量表的评分之间具有高和中度的相关性。

7\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

该量表以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包含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消极评价。

每个条目都是一句问话,要求受试者以“是”或“否”作答。

20个条目正向计分,10个条目反向计分。

Brink等(1982)、Yesavage等(1983)、Hyer和Blount(1984)分别对该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有较好信效度,并及SDS、HRSD、BDI等常用抑郁量表有较高的相关。

特别地,该量表是专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在对老年人的临床评定上,比其它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在年纪较大的老人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8\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焦虑量表(BAI)由Beck等人于1988年编制,用于评定多种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BAI共有21个自评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种焦虑症状。

被试根据最近一周内自己被这些症状烦扰的程度作4级评分,其中1表示“无”,2表示“轻度,无多大烦扰”,3表示“中度,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4表示“重度,只能勉强忍受”。

使用BAI进行测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量表应由被试自行填写。

2、评定的时间范围应为“最近一周内”(包括当天)。

3、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某个项目。

4、两次测查之间至少间隔一周。

BA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项目内容简明,操作分析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之一。

BAI主要适用于17岁以上的成人,在心理门诊、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均可使用9\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于1970年问世,1980年完成修订,1981年译成中文。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由40项描述题组成,分为两个分量表:(1)状态焦虑量表(简称S-AI),包括第1-20题。

状态焦虑描述一种通常为短暂性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2)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

(2)特质焦虑量表(简称T-AI),包括第21-40题。

特质焦虑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该量表用于个人或集体测试,受试者一般需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测查无时间限制,一般10-20分钟可完成整个量表条目的回答。

该量表可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该量表有如下特点:一、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

二、该量表为自评,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被受试者接受和掌握。

三、中译本信、效度满意,适用于我国。

四、该量表应用性广泛。

10\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依据。

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SAS已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该量表有20个项目,希望引出20条症状,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症状做 1~4四级评分。

反映的20条症状如下:(1)焦虑;(2)害怕;(3)惊恐;(4)发疯感;(5)不幸预感;(6)手足颤抖;(7)躯体疼痛;(8)乏力;(9)静坐不能;(10)心悸;(11)头昏;(12)晕厥感;(13)呼吸困难;(14)手足刺痛;(15)胃痛或消化不良;(16)尿意频次;(17)多汗;(18)面部潮红;(19)睡眠障碍;(20)恶梦。

该量表测量的是最近一周内的症状水平,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应试者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较差不能进行自评。

11\老年幸福度量表(MUNSH)幸福度是心理学中用来反映和评价老年人内部心理状况的常用概念。

Albert Kozma在1980年制定了老年幸福度量表,即“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