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测试范围:第一、二、五单元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芦荟huì不逊sūn 匿名nì诘责jiéB.文绉绉zhōu 穈先生mén 眼翳yì宽恕shùC.长髯rán 禁锢gù锃亮zhèng 广袤màoD.磐口qìng 奁中hé朔方shuò凛冽lǐn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谈笑风生甘拜下风首屈一指别出心裁B.人才陪出出人头地郑重其事讳疾忌医C.名副其实无所事事再接再励莫名其妙D.精神矍烁永往直前走头无路语重心长3.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托辞(借口)不辍(不停)兼以(加以)蓄意(存心)B.盘踞(霸占)客死(死在他乡异国)瞩目(注目)适值(恰好遇到)C.模胡(马虎)周济(给人物质帮助)绯红(浅红)匿名(隐匿真名)D.不逊(无礼)诘责(质问)聊叙(随便谈谈)凄然(形容悲伤难过)4.选出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
A.温和骨气凌辱B.温顺刚气凌辱C.温顺骨气侮辱D.温和刚气侮辱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禁粗制滥造的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B.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是期盼得到教授的指导。
C.他无意间谱了一首曲,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得奖了。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6.默写(7分)(1)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此事古难全。
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4)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5题。
(14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开首画横线句子所表现的作者思想感情是什么?(限于6个字之内)(2分)11.“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限于15个字之内)(2分)12.“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偏”,应当如何理解?(限于20个字之内)(2分)13.“无法可想”,其含义应当怎样理解?(限于15个字之内)(2分)1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的具体内容又指什么?(3分)(1 )“那时那地”是指________。
(2)“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_。
(3)“却变化了”是指________。
15.文中有三个加粗的“他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第一个“也无怪他们疑惑”中的“他们”指代:________。
第二个“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代:________。
第三个“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的“他们”指代: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
(10分)呵,中国心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
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
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
“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巧克力就归你。
”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
他摇摇头。
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
”“那你怎么不给我?”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
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缠绵不断。
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呵,中国心!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敌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
因扫雷器出故障,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
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她,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呵,中国心,中国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
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已无法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积累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
可他还是深深地眷恋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呵,中国心,中国心!“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16.将文中三个事例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选取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第2问,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老华侨“精制的盒子”里是“一撮黄土”,它在文中有什么寓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的中心句(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
(1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5题。
(11分)成长的桥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
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
”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
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
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
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
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
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
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
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结合上文内容,说说母亲为什么转怒为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的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文中多处写父母亲给予“我”的爱,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成长的桥”在文中指________。
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作用是_______ _(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6~29题。
(10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6.解释加粗字。
(4分)(1)至舍舍: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