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供应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

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显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在公司治理模式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展开的。

首先主流的外部导向型模式与内部导向型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各自的弱点。

这两种治理模式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有所趋同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部分。

其次对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的变化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抽象方法与辩证的逻辑方法的统一。

文章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在本部分中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理论家价值与现实价值。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

第三部分研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标准指出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指出现在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优缺点。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分析在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必须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第五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演进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共同治理专妞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曲—�9�9竹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沧虹是本人榀师的撸争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典巨个人或集体己勤妨髓蝣疆挝晦陴觅戚果。

对本文的醪院作出重受尉扶的个人和集体均已生汶牛以咖苑靠捌。

本声明的高茕酰睢碎燃。

飙鲻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完全了解山东大学彰够溜、使用学位范艾撇同藓邈够碱向国家有关部碣蹦球捌玟娩文的复印件和电开踮触辅舒湖和借阅本授权山东婀仑脒淬掣位论妊悄醋阿澜盼内容编入有美姑稚鼠所撒褰可仑摒凋影印、缩印蒯尉蝮常怦段策静舒研吼臻淬学位敝。

四赴导师签名幽舰趟厂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选题背景近年来以股权分散、关注于投资者利益为特征的美国公司治理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美国公众公司的股权结构出现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趋势机构投资者股东持股比例日益上升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美国放松了对银行持有股票的限制。

《年金融服务法案》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控股的方式相互渗透。

英国的公司治理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

这表明以英美为代表的注重外部市场作用的公司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与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相趋同。

与此对应的是近年来股权结构集中、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德日也开始借鉴英美公司治理中的合理部分包括减少交叉持股、弱化银行对企业的直接控制、逐渐重视个人股东的角色、提高会计透明度。

另外越来越越多的公司开始削减董事会的规模。

因此网络导向型模式也逐渐出现向市场导向型趋同的倾向。

虽然这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但是彼此实质性的部分并没有发生变化如英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依然很低尽管不断加强独立董事制度和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建设但其仍然停留在完善董事会这一惯有的路径上而没有采纳网络导向型模式的双层制结构尽管利益相关者日益得到尊重但股东仍然是多数英美公司最关心的对象。

在德国公司中家族持股仍然很突出即使是一些大型公司也是如此而且共同决定和工会在德国公司法律和实践中仍有重要影响尽管愈加激烈的竞争使得雇员在行使权利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雇员依然对公司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本的公司治理中主银行影响依然存在银行和保险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几乎没有发生多少变化。

在此背景下公司治理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现有有的主要公司治理模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式存在哪些问题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治理模式它的特征是什么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和构建的因素有哪些公司治理模式应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成为各国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焦点。

选题意义公司治理不仅会影响单个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

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投资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是提高经济效率和增长、增进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投资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治理及其改革成为当代各国政府和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公司治理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产生了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是否发生了趋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既然公司治理模式对于经济效率非常重要那么全球公司治理是否应当向一种“最佳的治理模式趋同现有的治理模式之间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到我国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现有公司治理模式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是否应当从其他发达国家移植公司治理制度从而实现与公司治理的“国际惯例”接轨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无疑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价值尽管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问题已经因其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国际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到现在为止学者们尚未达成基本的一致。

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公司治理的问题如马连福、倪健林、徐海霞、郑长德、贾生华和陈宏辉等对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但目前为止我国的相关研究并不系统、深入。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本框架主要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抽象方法与辩证的逻辑方法的统一对主要国家近年来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从而就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因素、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于公司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公司治理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政治力量对公司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治理模式发展的影响等基本问题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实价值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西方相关的公司治理实践不可避免会对我国产生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完善资本市场我国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在此情况下我国的公司治理改革应持何种立场本文这种分析了路径依赖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政治寻租进而论述了我国应在公司治理变迁中采取的策略可以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借鉴。

对此笔者决定以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为题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框架对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的变化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章对公司治理结构趋同化进行深入研究弄清外部导向型和内部导向型的基本特点以及各自的创新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本文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提出“内外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构建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范围较为狭小主要以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模式和以德日等国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模式为研究对象没有对其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无法总结出具体的优点导致对未来治理模式特征的把握不够准确限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对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框架的构建不严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一节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公司治理的复杂性、非线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的存在使公司治理模式在演进过程中充满了混沌和不确定性。

在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目前存在不同的划分方法如根据对公司治理控制程度将公司治理划分为保持距离型和控制导向型根据股权集中度的集中或者分散将公司治理分为股权分散型和股权集中型依照控制权将公司治理分为两种模式外部控制模式其特点是股权分散存在大量机构投资者网络控制模式该模式下股权集中掌握在家族、银行和其他非金融公司手中所有者可以行使内部控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分类是莫兰德的“二分法”即以美英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模式。

前者又被称为股东治理模式由于这种制度有要求严格信息披露制度也被称为“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制度”后者突出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法律法规禁止“投机性活动主要借助主银行或者全能银行的外部相机治理机制与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内部治理结构被称为更接近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年使用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区分出四种传统法律体系来帮助解释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他们将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包括美国、英国及前英殖民地法国模式包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影响范围德国模式包括中欧和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主要包括北欧国家四种类型。

等人考察了个东亚经济实体中的近家公司样本发现东亚模式出现了新的代理问题即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并且总结了东亚企业的共同特征。

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企业被家族控制二是家族控制常常通过金字塔、横向持股以及一股一票规则等偏离的方式而得以加强。

他将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视为与市场导向型和银行主导型平詹小洪《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概观》。

《改革》年第期。

卢昌崇‘公司治理结构》。

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的一种新的制度类型。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转轨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国家。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存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

在这些国家中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是内部人控制问题。

陈佳贵、黄慧群从股权结构、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机制三个角度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划分为三类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和法入主导型治理模式。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对象集中于资本主义制度环境中的公司我国的两位学者的研究则将研究的对象扩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利益主体是对国外学者研究的有益补充。

莫兰德的“二分法’’强调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类型则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等人的研究者中寻找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家族监管型模式。

本文将四种公司治理模式从制度背景、融资结构、所有权关系、利益结构等方面综合加以比较分析。

其中转轨模式主要是指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国家虽然我国也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但为了区分不同的制度背景而将我国国有企业单独归为一类。

之所以将研究的对象限于国有企业原因如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环节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兴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