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试题整理绪论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
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可缩写成E.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µ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大多数病毒小于0.2µ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
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其呼吸类型呈多样性,在有氧环境、缺氧环境,甚至是无氧环境均有能生活的种类。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低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病毒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1、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繁殖过程?(1)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细胞壁的脂多糖、蛋白质和磷壁质,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2)侵入T系噬菌体的尾部借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缩将尾髓压入宿主细胞内,尾髓将头部的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此时,宿主细胞壁上的小孔被修复。
(3)复制与聚集噬菌体借助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成新的噬菌体,此过程称为装配。
(4)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并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2、简述病毒的特点?(1)个体微小——0.2µm以下(2)没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核糖体,没有合成细胞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备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的宿主。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5)一个病毒粒子有且只有一种核酸,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
3、简述病毒对称构型?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
第一种是立体对称型,主要为20面体。
第二种是螺旋对称型。
第三种为复合对称型,如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他的头部呈立体对称型(20面体),尾部为螺旋对称型。
4、简述病毒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第二章原核生物名词解释原生质体: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称原生质体。
革兰氏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拟核:细菌因没有核膜和核仁,故称为原始核和或拟核。
它由脱氧核糖核酸纤维组成,即由一条环状双链的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形成的。
其总长度为0.25~3mm。
糖被:糖被是包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粘性物质就叫荚膜。
粘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粘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1、分析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其厚度为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厚度为10nm。
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
内壁层由肽聚糖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
尤其是脂肪的含量非常明显,革兰氏阳性菌脂肪含量为1%~4%,革兰氏阴性菌脂肪含量为11%~22%。
2、简述细胞壁的生理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3、简述细胞质膜结构(液态镶嵌模型)?用电镜观察到的细胞膜,是在内外两暗色层之间夹着一浅色中间层的一种双层膜结构。
这是因为,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而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
(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5)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6)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做“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4、简述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4)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运动所需的能量。
5、荚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1)荚膜的化学组成:荚膜的含水率在90%~98%。
荚膜的成分一般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
(2)荚膜的功能:①荚膜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②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③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细菌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6、简述放线菌菌丝体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菌丝体分三类:(1)营养菌丝:它潜入固体培养基内摄取营养。
菌丝宽度0.2~0.8µm,通常不超过1.4µm,长度为50~600µm之间。
(2)气生菌丝:它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
它比营养菌丝粗,直径为1~1.4µm。
(3)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可形成分生孢子的孢子丝。
第三章 真核生物1、简述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1)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
(2)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在有阳光的条件下,吸收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
(3)腐生性营养: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为营养。
2. 简述真菌的有性繁殖过程?真菌的有性繁殖以细胞核的结合为特征。
有性繁殖过程一般通过临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成一条通道,再通过下列三个阶段:(1)质配:首先是两个细胞的原生质进行配合。
(2)核配:两个细胞里的核进行配合。
真菌从质配到核配之间的时间有长有短,这段时间称为双核期,即每个细胞里有两个没有结合的核。
这是真菌特有的现象。
(3)减数分裂:核配后,或迟或早将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为单倍。
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是通过性细胞的结合,产生一定形态的有性孢子(sexual spore)来实现的。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名词解释酶:酶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内合成的,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生物催化剂。
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酶促反应的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光能自养:体内含有光合色素,可以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并合成菌体细胞有机物。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其碳源来自CO2和简单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