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的学习
干部有“面子”了吗?似乎没有。
在城镇改造建设中,通过亮化、美化以及景观工程建设来提升城市品质,原本无可厚非,但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盲目搞建设,一旦被发现恐怕就不一定是可容之错。
有的领导干部总是琢磨上级想看什么、喜欢什么“面子”,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了为上级服务上,把“面子工程”当成了自己晋升的“政绩工程”,这种想法要不得。
那些倾财政之力打造的“面子工程”,并不能为自己长“面子”,甚至会让地方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反而让自己“丢帽子”。
量力而行推动各项事业,把财力真正用到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镇建设的重点,做到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量财而为、量入为出,不要打肿脸充胖子,“面子”也才能留得住。
群众有“面子”了吗?似乎也没有。
干部的工作是虚是实、政绩是好是坏,群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面子工程”不仅加大行政内耗,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让造假、浮夸、浮躁的风气盛行,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整体满意度降低,疏远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过度美化亮化,烧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群众看在眼里、骂在心里,只不过往往敢怒不敢言。
为群众做实事,必须看得见、摸得着,“面子工程”看似有“面子”,实则群众不认可,群众最关心的,是生活能否安居乐业、产业能否兴旺腾达,不能对两者有推动作用,就是“虚头巴脑”。
那些为了自身的政绩考量,忽视服务群众的本质,甚至还发动群众一起搞的“面子工程”,群众即使有“面子”也会觉得挂不住。
心得
看来,“面子工程”争来的“面子”既没有给干部,也没有给群众,或者说,其实根本就没有争来“面子”,竟然“名不副实”!没有“面子”的“面子工程”不除,急功近利就会再现。
各级干部要把搞“面子工程”的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上,用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才是最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