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课堂 第一课

家长课堂 第一课

第一课首先来跟大家问个好!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爱学习的各位爸爸妈妈们,大家现在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孔子学堂的智慧父母家长课堂。

我是中国孔子学堂的XX老师。

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探讨家庭教育,探讨孩子的成长,探讨家长的自我职责。

在座的各位,在听我们讲座的各位我相信都已经为人父母,做了家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孩子、面对我们的教育、面对孩子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做得更好?我们该把孩子引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上去?我们希望他未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要思索的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整个人生走向。

或许有家长会说:XX老师,您现在跟我说这些呢都有点太早了,孩子这么小,才三四岁,我希望他只拥有一个快乐缤纷多彩的童年就可以了。

在幼儿园里我只希望他吃饱、穿暖、有营养、过得快乐,和小朋友们欢乐的玩耍,这就足够了。

教育嘛,等到以后他上了小学再说吧!不论您是抱有哪一种想法,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您那里。

可是,我们都回过头来看一看,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三大阶段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到底这三个阶段哪一段才是对孩子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哪一段才是真正能够影响整个孩子的人生走向的呢?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是家里的爸爸妈妈?还是学校里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还是孩子以后走向社会所遇到的各色人生导师呢?其实我觉得每一位家长,或许心里面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真正对孩子有作用的、真正能够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一定是家庭教育,一定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灌输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格局。

这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一定是教育中的重头戏,这一定是不可辩驳的。

我们也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各位家长不能够做好早期教育那么当孩子走进小学走进中学他能够很好地吸收学校里的课程吸收老师所给他的知识吗我相信不能就算能他也一定学的很费劲吸收的很吃力如果在学校里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学校里的知识以后走上社会他能够接受到别人给他的善意的提醒吗他能够在别人的提醒当中在别人的或者善意或者尖锐的批评指责当中能够得到成长吗我觉得也是不大能的所以,从那三段教育倒退回来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做家长的必须要在孩子早期的时候给他提供良好的甚至是卓越的家庭教育。

因为在教育界是有一种通识的:卓越的基础教育才能造就卓越的人才。

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家庭教育第一课:家长的使命听到这个课题各位家长心里有什么感觉?家长的使命,要讲什么呢?这节课有三个话题:第一个家长的使命第一点家长的定位第二点给孩子的定位第三点家庭教育三大基本要求我们从第一点说起:家长的定位。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可以认真的思考一下,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样子的在家庭当中,在孩子面前,你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用什么样的身份来和他沟通和他交流的呢?很多爸爸妈妈此刻或许会,XX老师你问的这个话题不是有点可笑吗?我是他爸爸呀,我是他妈妈,还能有别的什么身份吗?是的,我希望各位家长们丰富自己的角色,能够和孩子亦师亦友更好伴随他成长。

除了爸爸妈妈除了养育他的这个身份,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很多身份。

更主要的是,我们各位家长要学着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多面手。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家长的定位。

在这里中国孔子学堂为大家准备了四种角色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同时拥有的四种角色第一个叫做监护人。

各位爸爸妈妈监护人这个词或许只在一些法律相关或者是权益相关的新闻里面报道里面才够听到监护人监护人这个词最早呢是从西方引进而来意思是父母呢只是孩子的一个代管者孩子并不是属于父母的这或许能够和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一些冲突因为在我们中国人在很多传统家庭当中我们都认为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要求他这样那是天经地义的做爹娘的就该要求他就该命令他就该让他听我的就该让他服从我我是权威因为我是爸妈但是在这里龙翠老师提醒各位家长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只是孩子的监护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和孩子是完全平等的当然了现在很多家长已经越来越认可这种理念我们和孩子是完全平等的两个个体不论从身体上不论从心灵上不论从思想上从人格上我们都是平等的虽然他的身体很小虽然他的个头很矮而我们拥有在身材上拥有思想上拥有语言上拥有暴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我们仍然要知道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天赋人权我们和孩子拥有一样的权利反过来说孩子也和我们拥有所有一样的权利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他可以自由地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只是一个监护人的角色在他未成年的时候在他尚不能有力量去养活自己去独立自主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之前我们要供他衣、食、住、行那么当然了这个衣食住行在他十八岁或者是在他大学结束以后就该截止了不过在我们中国在我们传统家庭当中很多孩子会在大学毕业以后甚至结婚以后仍然在家里做啃老族相信各位爸爸妈妈周围都有这样的人这真的是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的结果吗不是的我们一定希望孩子在他成人之后在他大学之后就该有能力走向社会就该有能力去成就自己就该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监护人就该在他成人之后我们的角色就该退隐江湖就该退居二线了所以这是第一个角色我们家长的第一个定位监护人孩子并不是我们的所有品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物我们只是代管孩子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己的心量放高能够将自己的格局放宽那么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我们甚至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代管人孩子不只是我们是我们的孩子孩子是民族的孩子孩子是这个国家的孩子甚至是这个世界的孩子他只是暂时在你这里需要收获你的物质营养精神营养充实他自己成长他自己然后再出去闯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愿意捧起书本陪着孩子一起读十来分钟开始从你每天把你的目光从电视上转移开移到你们的书柜上开始从你每天在孩子面前不断地读书而且在读书的时候不断地发出会心的笑以及满脸的幸福的笑容开始只要你这么开始做了只要你这么开始坚持了你就可以让孩子生活在书香门第里是的只要你读书你的孩子就可以生活在书香门第里不信各位可以回去试一试当你在坚持当你在不断地持续做读书这个动作并且因为你所读的书而发出来灿烂满脸洋溢笑容的时候孩子在心里会对书的知识会对你脸上洋溢的笑容而产生一种向往他也会跟随你这样做因为对孩子来说他所要做的就是完全的复刻完全的模仿他的爸爸妈妈完全的模仿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孩子是对爸爸妈妈最忠诚的只要你做只要你引领孩子就会追随精神供养比物质营养更要重要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把我们从物质营养上特别多特别多的关注中抽出来一点吧匀到给孩子们的精神供养中匀到给孩子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营养注入中不只是读书更多的是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能够开始学习能够成长自己因为当你成长自己当你的格局你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大的时候孩子的眼界也在不断地扩大因为对孩子来说你就是他全部的眼界你就是他全部的格局当你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成龙成凤的时候你首先要想到我们给他一个成龙的环境了吗我们给他一个成凤的环境了吗精神营养充足的孩子他们会自然地发自心底的露出一种灿烂的笑露出一种幸福的满足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充足他们的精神营养跟得上而没有这种精神营养的时候他们往往对物质有很高的要求不断地去索要不断地去向爸爸妈妈去要求更多物质上的欲望的东西我们大家都知道欲望永远是个难填的沟你越要越给他就越来越深你越给得多他就会越来越深当我们终于有一天无法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欲望的时候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绝望也就随之开始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注入更多的物质营养做孩子的精神供养者这才是有智慧的爸爸妈妈所应该考虑的这就是家长的第二个定位精神供养者第三个角色定位叫做知心朋友各位家长们不知道孩子几岁呢三岁?五岁?或者六七岁?或者是你已经响应国家的二胎政策家里有一个正在哺乳期的小婴儿不论他多大都希望各位家长们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他快乐的时候愿意和你诉说和你分享当他难过的时候当他受欺负的时候当他有了天大委屈的时候也愿意和你分享甚至当他在外面做了很大的错误的时候也愿意和你坦白各位家长我们此刻就可以在心里想一下我们满足这一点要求了吗孩子们受了委屈孩子们犯了错误孩子们做了什么自己觉得难以弥补的坏事会不会向我们来诉说呢如果会那么恭喜你你真的是一位有智慧的爸爸妈妈你已经做到了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孩子未来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会轻车熟路的能够走进孩子未来的心灵世界能够和孩子一起同进退共命运而做不到了会怎么样呢很多家长真的做不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他们只能做孩子的成果收获者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只愿意分享孩子的成功和喜悦却从来不愿意分享孩子的窘迫分享孩子的忧郁分享孩子的难过很多孩子在外面有了事情不愿意告诉爸爸妈妈我问他为什么呢因为我怕爸爸妈妈会训我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生气会不爱我了这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真实的表达各位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向孩子表述过这样的烦给我爸爸妈们你们有没有向自己的孩子去表达过这样的心情呢你做的这件事情不好这件事情又做错了爸爸妈妈不爱你了当孩子接收到这样的信号的时候他的恐惧会增加一分当孩子在生活当中不断地接收到这种负面的确认的时候他心底里和爸爸妈妈的距离就会多加一分他只会把他好的一面只把他灿烂的一面只把他拥有成果的一面展示给爸爸妈妈当他有了反面的时候他会悄然的自己收起来自己掩盖起来甚至可能会撒谎甚至会不断的持续谎言去掩盖这种情况在五岁、六岁之后会越来越明显各位家长们如果孩子总是向你们报告好的一面而不向你分享他不好的一面的时候大家要警惕了你的这个小朋友正在渐渐的离你远去你该低下自己的身段你该放下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该去握着他的小手跟他说一声对不起了跟他说:我可以跟他分享你的忧愁我也可以跟你分享你的不优秀因为我更愿意看着你从不优秀一点一点的迈步走向优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喜、怒、哀、乐、愁、恐惧的时候都可以在他的身边陪伴他左右和他分担所有的快乐忧愁这是我们中国孔子学堂给各位家长的第三个定位知心朋友那么家长该有的第四个定位就是人生导师我们说良师难得益友难求如果我们已经做了孩子的益友那么我们就该为孩子寻找一位最佳的人生导师帮助孩子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导师在哪里呢最佳的人生导师又在哪里呢不远的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你那里那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生命教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孩子想要自己精神独立想要自己有所自己的成就一定是在他成人以后的而他成年以前呢他的生活有谁来决定毫无疑问的是由我们在坐的各位是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决定了他的生活我们所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决定了他所接触的人所结交的朋友他的邻居他的老师可以用这样一句很决定的话来说孩子的命运决定权在他0-6岁甚至是在十二岁之前都是紧紧握在各位家长手里的我们有权决定孩子的一切各位认可吗在心里想一下我们有多少次凭借自己的权威为孩子决定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选择那么我们又换一个角度想当孩子十八岁当孩子二十岁当孩子即将要走向世界的时候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又该给他如何选择如何决定呢那么如果我们能做成孩子的人生导师我相信这个选择并不难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就像现在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会选择一样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让孩子去学习去成长不断地去报更多的兴趣班甚至是希望他能够在某一个兴趣班上取得卓越的成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人格、成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人生导师的引领我们只是希望他能够听我们的话能够按照我们说的去做能够按照我们给他规定的轨道去前行的话他真的会有好的成就吗不会的因为如果各位爸爸妈妈如果把我们目前的眼光把我们目前的格局把我们目前的整个人生底蕴或者是人生成就比作屋子的天花板的话我们希望孩子们听我们的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一切服从我们的权威那么各位他以后的成就会有可能超过我们突破这个天花板吗一定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孩子们去突破我们超越我们离开我们的框架他才真正可能去成就他自己当我们允许孩子有他自己思想有他自己的价值观有他自己的世界观甚至拥有他自己的梦想的话他才真正突破爸爸妈妈这层天花板冲上云霄突破他自己的天地那么这一点就是我们孔子学堂为各位家长的第四个定位叫做人生导师我们需要孩子在很年幼的时候就为他规划好未来的蓝图就为他展望好未来的世界他该往哪个方向去他该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是由我们来规划的当然了这个规划并不是说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成就我们想要的梦想而是我们在掌握教育规律的情况下依照孩子的天性依照孩子的天赋依照孩子的潜能所在而为他们规划而帮助他们成长正因如此人生导师这个角色定位才更为重要或许很多家长能够做的好前三个角色他们是很好的监护人为孩子提供了衣食住行让他安全让他快乐他们也能够做精神供养者让孩子充分感觉到爱感觉到安全感觉到世界的美好他们也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无话不谈和孩子畅所欲言但是当他格局不够高的时候当他们思维不够广的时候他就没办法为孩子做人生导师那么孩子更广、更宽、更远的路或许就不知道该怎么走人生导师这也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该去突破的终极角色有的家长回达到这个角度有的家长可能一辈子都达到不了这个高度但是不论怎么样只要我们去学习只要我们去做去做符合规律的事情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在更远的角度上去帮孩子们成就他们的人生以上就是家长的四个定位第一个:监护人第二个:精神供养者第三个:知心朋友第四个:人生导师各位家长们目前你们在第几个角色上呢目前你们成了几个多面手了呢让自己成为更多面的高手让自己成为更全能的教练帮助孩子去成长帮助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那么家长的使命第一点是家长的定位第二点就是给孩子的定位或许很多家长会说龙翠老师你刚才说我们不要让孩子在我们的框架内让我们的孩子突破我们的格局突破我们的成就现在怎么说起来给孩子的定位了呢难道这个定位不是又去框住孩子们了吗难道这个定位不是又从我们家长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让他在我们的框架内去成长了吗那不又成了过去所说的让孩子去完成我们所未完成的梦想了吗不是的各位家长们我们这里所说的定位给孩子的定位给孩子的未来定位是遵从规律的定位我们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轨迹但是每一个孩子又都会有一个通用的成长规律在这里龙翠老师要分享给大家的给孩子的成长定位说的就是每一位家长都要牢牢地去把握孩子们所共有的成长规律在规律之内做正确的事情去把握孩子们的成长轨迹比如说我们说孩子们在0-6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除去身体的成长出去大脑的健康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坐的各位爸爸妈妈我们应该大多数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你们想一下有没有做好给孩子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呢当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想要自己去吃饭的时候当他把饭戳的满桌都是满地都是当他把稀饭撒得到处都是的时候你是微笑着把地擦干净允许他继续他这样继续造下去还是不耐烦地、生气的夺过他手隶的勺子对他是:哎呀你弄得到处都是别吃了还是我来喂你吧当孩子第一次想要尝试某些事情而总是做不好的时候大家能够耐心等待还是打断他告诉他哎呀你别弄了你弄不好你总是弄不好你看你又弄差了还是我来帮你吧甚至他现在已经五岁六岁了是不是脱个套头衫的时候还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是不是当他穿鞋子的时候不知道把运动鞋里面的小舌头给拉出来的时候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当他在上厕所在拉大便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擦屁股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的帮助这一切就是0-6岁最重要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会说哎呀我们孩子太小了他真的做的不好你看他自己擦不干净你看他自己弄不好你看他总是把自己弄得很糟糕会把自己的衣服弄湿会把自己的身上弄脏我让他干干净净的清清爽爽的难道我错了嘛没有错在教育里面真的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或者更好我们一定会说在孩子0-6岁的时候我们耐心的等待耐心的等待他一点一点的去学会把勺子里的饭正确的放在自己的嘴里而不是去打断他当我们真正的能够静下心来耐心的等待一下当孩子突然间发现我拿的勺子这个方向盛下去米饭就会稳稳的端在勺子里然后如果我这样挪过来米饭就可以顺顺利利的送到我的嘴巴里哎原来我的手可以控制着勺子把米饭从盘子里盛到我的嘴巴里然后我自己吃到饭咽下去饱饱的噢原来我可以完成这样一种操作当他在脱一件套头衫的时候他刚开始可能会着急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至当衣服挡住脸的时候会有点害怕但是当他终于再实验两次实验三次之后他发现这样把衣服掀起来然后往上一伸把小脑袋挣出来然后咦衣服就脱下来了原来我也可以原来我也可以通过我自己的双手把衣服给脱下来然后我还可以把衣服再穿上去呢当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发现他和世界之间的连接原来是这样产生的他会知道如果我去摸一个热水壶我的手会痛他会知道以后不再去摸然后他会知道以后冷了自己身体会感觉到凉那么这个时候我就该去穿衣服了那么他也将会知道当他热了身体里面脖子后面如果微微感觉有点黏黏的那就是我出汗了那就代表我该脱下一件衣服了真是0-6岁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他如果能够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扫地擦桌甚至是参与家务参与劳动他会发现他和世界的连接原来是如此多彩原来是如此的缤纷原来我的双手我的大脑可以决定这么多的事情原来这个世界的运动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他想做的所有的这些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他想吃饭撒在一地的时候家长说哎呀宝贝我来喂你吧当他在学校里想要去吃饭的时候而老师想着哎呀这个孩子的家长说了他自己不能吃饭千万不能让他撒到一身然后老师也会在自然而然的端过碗筷喂他的那么当孩子能够穿衣服能够自己脱衣服的时候而家长嫌他太慢主动去代劳的时候他又失去了穿衣的乐趣他又失去了自己的双手去控制外界去控制身边他能控制的东西的乐趣他又失去了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与他又失去了参与家务参与家事能够做一个独立的人的乐趣0-6岁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在卫生的范围之内让他做很多我们不愿让他做的事情哪怕是下雨了去踩泥坑踩完泥坑我们甚至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一起手动的洗衣服让他知道踩了泥坑衣服会变脏变脏了以后要自己洗衣服然后衣服又重新变干净这是0-6岁孩子们最该养成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家长们在0-6岁该给孩子们的定位那么各位家长们现在想一下你的孩子几岁了在这个阶段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给他充分的准备好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其中包括很多点吃饭、穿衣、良好的作息时间、爱读书、爱运动、爱参与劳动这所有的一切这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将追随他的一生都将成为他一生当中去面对生活面对事物面对待人接物所有的行为模式那么第二个定位就是在孩子6-12岁的时候让他形成一个求知若渴的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