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

中国金融大事记【一文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史】1.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成立,以华北银行总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新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65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正式成立成立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此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了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区公司和分公司;又协助原东北保险公司改组为东北区公司;并在华北、华东、华中建立了22个分公司、支公司或办事处。

它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国家保险事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新纪元。

3. 1949年12月2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

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决定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2亿分,于1950年分两期发行。

其中,第一期公债1亿分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债因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的发行对于减少社会游资,稳定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展开剩余95% 4.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

国家银行增设分支机构代理国库。

外汇牌价与外汇调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及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的一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全部限期缴纳同级金库,通过各地金库汇缴中央金库,作为中央政府统一支配的财力。

这次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5. 1951年7~8月,农村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确定195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补充指示》。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联系合同本》《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甲、乙种记账办法(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规则本(草案)》发出指示,确定这三个文件作为各级银行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依据,要求各级银行在具备条件的信用合作社试行。

这些文件确定了信用合作社最初的组织章程,虽然在以后的实践中曾经作过多次修正,但对于推进当时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正式成立1954年9月9日,政务院通过《关于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决定》,决定在财政部系统单独设立办理基建拨款监督的专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于10月1日正式成立。

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一家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并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年成立,承接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职能,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逐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银行。

1996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

7. 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决定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简称新币),以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简称旧币)。

1955年6月10日,人民币新旧币的兑换工作基本结束。

8. 1955年3月25日,成立中国农业银行1955年3月1日,在农业合作化热潮中,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农业银行。

3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受中国人民银行领导,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

中国农业银行于1957年被撤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1963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建立中国农业银行,直接受国务院领导。

1965年11月精简机构时,再次将中国农业银行撤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开了设立国家专业银行的先例,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

9. 196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组织中地位的通知》该文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的行政机关,是国家办理信用业务的经济组织,授权它在全国实行现金管理、信贷管理和信贷监督的职能。

为了使中国人民银行更好地发挥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由当时的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同国务院所属部委居于同样的地位。

10. 197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恢复国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1958年10月,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保险业务除、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

197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恢复国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11. 1979年10月4日,提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1979年10月4日,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谈经济工作时,提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

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拉开了金融改革的大幕,进入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新时期。

12. 1980年4月和5月,我国分别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国在基金组织的席位。

5月15日,世界银行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13.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2年7月14日,国务院同意并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及其与专业银行的关系问题请示》,提出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指出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向市场化方向的根本转变。

14.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提出“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与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构成了我国四大专业银行。

至此,我国建立了专门的专业银行体系,并得到了初步发展。

15. 1985年4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确立了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的法律架构,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开放向规化方向发展。

16. 1986年7月24日,交通银行组建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

1986年7月24日,交通银行组建。

交通银行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按照市场化改革导向迈出步伐最早的银行机构,在银行业的制度创新方面开了先河。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17.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开业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会员制事业法人。

12月19日开业当日,首批30种证券上市交易。

证券交易所是新中国第二家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开始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试运行。

1991年7月3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8. 1991年4月3日,深发展(股票代码为000001)上市交易发展银行股份系在对经济特区原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基础上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1年4月3日,深发展上市交易。

发展银行的上市拉开了后续股份制银行上市融资的大幕。

2012年7月27日,深发展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8月2日,原深发展的证券简称更名为平安银行,证券代码不变。

19.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明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业改革开始全面推进1992年初,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10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金融业改革开始全面推进。

20.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在中央银行领导下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这一决定为之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绘就了蓝图。

21.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汇率形成机制在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以规性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

22. 1994年,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1994年,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挂牌营业。

成立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以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

之后,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了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政策性业务。

政策性银行成立对实现国有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机电产品出口和支持国家粮食收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1995年,“五法一决定”出台1995年,《中华人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国担保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的决定》相继出台,确立了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金融机构市场化、规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