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讲义及答案)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讲义及答案)

基本实验技能(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实验仪器及操作
识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实验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
①不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②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2)量筒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①仰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②俯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实验目的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
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①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另取两个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③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
清石灰水。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哈气
的玻璃片。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
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并嗅其气味。

现象:色固体,质地,有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燃烧时:
③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变化及火焰。

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
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为三层,最亮,
最暗。

结论:石蜡熔点较,燃烧时形成炭黑,火焰分
为。

④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 后取出。

现象: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变黑最慢。

结论: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⑤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
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
澄清石灰水。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熄灭后:
⑥熄灭蜡烛,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现象:有产生,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二、精讲精练
1.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3)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用;
(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5)能够溶解较多固体、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6)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2.下图与液体有关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加热胆矾固体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常会引起不良后果,请你猜测以下损
坏试管的可能原因。

(1)加入石灰石会打破试管底。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炸裂。

(3)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炸裂。

5.如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②。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利用上述装置进行过滤操作,经过两次过滤,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 g 药品(1 g 以下使用游码),称量
后发现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则称取的药品实际质量()
A.等于5 g B.大于5 g C.小于5 g D.无法确定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 食盐(1 g 以下使用游码),称
量后发现把砝码和食盐的位置放反了,则称取的食盐实际质量为()
A.10.5 g B.9.5 g C.9 g D.8.5 g
8.观察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
则读数会比实际体积()
A.相同B.偏大C.偏小D.无法确定9.用量筒量取10 mL 水,若俯视读数,则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
A.等于10 mL B.大于10 mL
C.小于10 mL D.无法确定
10.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36 mL,倒出一部分水后,俯
视读数为20 mL,则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A.等于16 mL B.大于16 mL
C.小于16 mL D.无法确定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配制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实
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2)该过程需要水95 mL,则量取所需水时应选择
(50 或100)mL 的量筒。

(3)已知:
氯化钠的质量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

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和
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
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⑤称量时发现把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
12.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明显增加的是()
A.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
C.氮气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
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不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证明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证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
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D.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
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14.下列与蜡烛燃烧时所观察到的现象不符的是()
A.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B.蜡烛靠近火焰处熔化变成液体
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D.吹熄后有一缕白烟飘出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列关于蜡烛燃烧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泪”是指液态石蜡
B.“灰”是指产生的炭粒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16.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
“母子火焰”实验,在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产生“子火焰”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产生“子火焰”的物质是气态石蜡
C.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高
D.导管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
充足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2. (1)①砝码质量②砝码质量 游码质量
(2)凹液面最低处
①小②大
3. (2)③无明显变化
④无明显变化
⑤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水雾出现



4. (2)①白较软
②不小
③外层最里层低外焰、内焰、焰心
④外焰焰心
⑤水雾变浑浊水二氧化碳
⑥白烟会
二、精讲精练
1.(1)胶头滴管(2)集气瓶水槽(3)酒精灯
(4)量筒(5)烧杯(6)试管
2. C
3. B
4.(1)可能直接投入,没有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

(2)①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
②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
③试管底部接触到酒精灯焰心;
④加热后的试管,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⑤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①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
②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
③试管底部接触到酒精灯焰心;
④加热后的试管,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⑤试管直立加热没有倾斜45°。

5. (1)①烧杯②漏斗(2)低(3)引流
(4)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或仪器不干净
6. A
7. D
8. C
9. C
10.B
11.(1)加速溶解
(2)100
(3)①③④
12.D
13.B
14.C
15.B
16.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