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战写作之: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战写作之: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实战写作之作文升格训练导学案
“作文升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原有生活体验、生活感悟、作文习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升格调整、旧文重写,提高学生的作文实践操作水平,积累考试应对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记叙文。

训练要求:
(1)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含义范围;
(2)不得抄袭套作。

老规矩中的哲理
爷爷走过了近七十个春秋,祖上留下来的老规矩他自然都知晓。

爷爷为人素来和善,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目光,微胖的面庞,给人一种老人特有的亲切感。

爷爷还特别热心,同村人哪家漏水了,他便出现在那家人的房顶上,哪家人的电视机坏了,他便出现在那家人的屋子里。

哪里有麻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并且住在村里四五十个年头了,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

这样一个和善的爷爷却在那一次中大发雷霆。

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吃饭,可口的菜肴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就在这和谐温馨中我却制造了麻烦。

我举起手,将筷子伸进盘子里夹起一块玉米,放在碗中。

为了方便吃,
我想将筷子插进玉米棒中。

由于我左手放在腿上,右手一插空,筷子撞到碗壁上。

饭碗便像一只无头苍蝇,在桌子上打转。

我还没反应过来,去扶饭碗,只听见“啪”的一声,碗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饭也撒了一地。

一片寂静,爸妈爷爷奶奶都愣住了。

我看着地上支离破碎的碗也呆住了。

突然,爷爷冷冷地说:“把地上收拾干净,不然别给我吃饭!”内心的羞愧一直爬到耳根,整张脸都在发烫。

我慢慢蹲下去,奶奶赶忙冲过来帮我收拾,突然又传来一阵呵斥:“别去帮忙!给我快点收拾,全家人都在等你呢!”奶奶吓的缩回了手,我赶快赤手收拾。

眼泪“吧嗒吧嗒”得掉下来,爷爷还是责骂:“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吃饭的时候左手要捧住饭碗!每次说你都当耳旁风,你说你这是第几次打破碗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是不会错的,说了你也不听!”我偷偷瞄了一眼爷爷,他脸上的和蔼之色荡然无存,只留下严肃。

一整个下午我脑子里都是:“爷爷今天干嘛这么凶啊?”
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爷爷走了过来,说:“奔奔,今天中午我凶了一点,你不要恨爷爷啊。

”他的语气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善。

随后又继续说:“吃饭的时候要捧住碗,这规矩是老祖宗留下的,一辈又一辈告诫下来的,这肯定是有道理的。

这些米是我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如果这样一打翻,浪费多少粮食啊。

而且你丢掉了饭碗可是寓意着丢了工作。

”我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吃饭抓住饭碗象征着保住工作,这便是老规矩中蕴含的哲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吃饭也不得马虎呢。

一碗石塘肉
中秋佳节,亲朋共赏明月。

酌小酒,品佳肴,不亦乐乎。

酒桌上鱼肉海鲜,应有尽有。

正是酒酣意浓时,弟弟的一句话打破了饭桌上欢乐的气氛。

“我才不要吃肉,肉这么油!”弟弟的小嘴嘟起,眼睛斜着瞄了一眼红烧肉,又立即将视线移到别处。

“现在的小孩真是被你们宠坏了,天天大鱼大肉,嘴是越来越刁了。

我吃肉就怕不够油,没有肉感呢!想我们那会儿平日里真是连点肉渣都看不见。

只逢年过节看见那么一碗石塘肉,就已经开心的不得了了。

“外婆叹了一口气,接着伸出筷子加气一块又大又油的红烧肉塞进嘴里,浓浓的满足感在眼角浮现。

刚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问起母亲:“石塘肉?我只见过猪肉、羊肉、牛肉,而石塘肉是什么?”
“我小时候,每当腊月二三、二四之时,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家养了足足一年的猪运到集市上卖,已筹备年资。

之后快到除夕时再去买一大块肉,准备烧石塘肉,这可是年夜饭中的一个大菜。

只是因为肉会堆得会像石塘那样整齐,表示待客的热情,故叫做“石塘肉”。

虽然,烧肉时没有放一滴油,肉的香味仍是浓郁。

“嗯,那一定好吃极了!”我随口答道。

“那还不能吃呢!大人们早就给我们这些小孩子立下规矩,这石塘肉是特地留着在正月里招待客人的,可不能嘴馋偷吃。

那时的生活可不比现在,每天都能吃肉。

你外公过年的总共资金一共才五元
而就这么一碗石塘肉起码就要两块钱呢!”
“那可不就没得吃了,才一碗肉,客人们一定早把肉吃完了。

”我遗憾地说。

“那也不是。

在那个年代,大家生性质朴,家家户户都知道各自生活的不易,生活中相互帮搀着,哪还会惦记那一碗肉呢!每人心中都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去吃石塘肉。

等到正月十五时,亲戚几乎招待完了,肉还是堆得满满一碗。

那时我们便可以尝到肉味了,喷香喷香的。

”母亲似乎又品尝到了那时的肉味一般,浓浓的满足感洋溢于脸上。

一碗石塘肉有着“客人未待,不吃烧肉”的主人家的规矩,也有着“生活不易,看
肉不夹”的默认规矩。

在那个时代,肉固然珍贵,而正是这些朴实的规矩使肉的滋味更加美味。

难以磨灭的老习惯
回到家,喉咙渴的直冒烟正呼喊着饮料的名字,打开冰箱却发现里面几乎摆满了昨天的剩菜,就是没有饮料。

“早就和奶奶说过好几遍了,不要一次烧那么多,然后就往冰箱里塞,怎么就是不听。

”我抱怨道。

走到厨房,砧板上是切好的豇豆,奶奶正专注地一勺一勺往锅里加油,我皱了皱眉忍不住说道“奶奶,这样一勺一勺地加多麻烦,旁边不是有油壶吗?而且这罐子总是油腻腻的,还是不要用了。

”“你这就不懂了吧,一勺一勺地加呢,就不会加多了,用油壶的话,一不小心就倒多了,还弄不回来,这要浪费多少油。

我烧菜都几十年了,这点还不知道么。

”奶奶不以为然,一脸不满的说着便把豇豆倒入锅中翻炒起来。

看着锅中满满的豇豆,我很无奈,今天肯定是吃不完了,冰箱还塞的下么?
“吃饭了。

“听到奶奶叫我,我快速的跑下楼,餐桌上满满的都是菜,但有一半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菜。

看到冷菜爷爷一皱眉对奶奶说道”要么快点吃掉,要么就倒掉,摆在这里干什么!“奶奶似乎也有些生气”我会吃掉的“老爸听了也仍不住说教”现在也不是没得吃,天天都可以买到新鲜菜,吃这些剩菜掉胃口有不健康,还是倒掉吧“奶奶听了十分生气”有钱了就可以浪费了!?小时候我是怎么教你的?“奶奶突然顿了顿,似乎陷入了回忆”当年生活有多苦你知不知道,村里都没几个人吃得饱饭的。

我天天带着你舅舅上山挖野菜,下地干活,平常不省着点怎么先养活自己。

这菜不能到!“说罢默默的吃起菜来。

我虽不以为然,却也不能多说。

这毕竟是奶奶多年来的老习惯。

饭后,我看着奶奶将冷菜再次放入冰箱,不禁沉默。

曾几何时,明亮的星空之下,有一群人在自家的晒谷场上乘凉,摇着蒲扇,聊着家常。

而在这迷蒙的月光之下,只有
空调外机在不停的轰鸣。

盖过了虫鸣,盖过了蛙声,盖过了以往的老习惯。

时代在迈着大步前行,而老习惯年事已高,颤颤巍巍,拄着小步,却再也赶不上时代了。

能从容穿过荆棘与篱笆,追上在草原上奔跑的野马的,只有那变幻不羁的清风。

等级
要素
D C B A
故事立意故事不完整或陈
旧简单,中心不
明,基本符合题意
故事完整,对生活
有发现,中心基本
明确,符合题意
紧扣命题,故事新
颖完整,对生活有
发现和思考
巧妙诠释命题,故
事对生活有独特
深刻的发现和思

叙述描写内容有情节但不完整,
叙述顺序恰当,有
详略处理,能运用
描写
情节完整,有主
线,详略得当,有
场景、细节描写
情节完整,主线清
楚,场景、细节描
写较细致生动
情节完整,
曲折紧凑,线索清
晰,场景细节描写
细致生动
情感单纯叙述,情感基
本真实,读后给人
感觉平淡
能结合故事叙述
插入抒情、议论,
情感真实
故事叙述中蕴含
感情,较恰当抒
情、议论,情感真

故事叙述中有动
人情感,恰当抒
情、议论,读后令
人感动、回味
语言卷面书写用词基本贴切,有
少许语病,偶有修
辞,文句平淡;书
写基本工整行款
规范
用词贴切,语句通
顺,修辞恰当,偶
有精彩文句;书写
工整行款规范
用词较生动,语句
通顺,句式有变
化,文句有表现
力;书写工整行款
美观
语句生动流畅,句
式灵活,修辞精
美,语言有自己风
格;书写美观行款
秀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