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学专业调研报告

档案学专业调研报告

关于档案学专业的调研报告
一.专业概况
■《档案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学内容:档案学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任务是:在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工作的科学理论、原则与方法,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以便充分实现档案的价值,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

■档案学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

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事业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档案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档案管理、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应用五个方面。

1.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
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可上溯数千年档案学的萌芽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主要是整理与编目的经验。

在中国,商代采用穿扎成册的方法保管甲骨档案;唐代实行“每三年一拣除”的档案鉴定制度;宋代采用“置册分门编录”、按年月次序整理档案的方法;元代将入库的档案进行编类、立号、封题;明代整理黄册采用年代-地区分类标准;清代嘉庆年间,内阁典籍厅编制的《清理东大库分类目录》采用按文件名称和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

中国古代学者很重视总结档案文献编纂的经验,提出了“述而不作”(即尊重原文)和“多闻阙疑(即不妄加校改)的编纂原则。

古代社会出现的档案学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断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中国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一向秘藏清宫的明清档案不再为皇家所专有。

20年代初,由于大内档案流散到社会,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开展了收集整理明清档案的活动。

30年代,史学界人士撰写了不少论文,对明清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档案整理与编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国民党政府机关为提高行政效率发起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一些行政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以现行机关档案室为研究对象,对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档案管理著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兴办档案专业教育,在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研究档案学,并介绍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学思想和管理经验。

民国时期的档案学研究,是由史学界、行政界和档案教育界各自分别进行的,从各自需要的角度研究档案管理问题,对建设和发展中国档案学有一定的贡献。

但受当时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档案学研究还停留在对明清档案管理和现行机关档案管理的经验总结方面,侧重具体业务研究,缺乏理论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具有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档案学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

中国重视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建设,50~60年代中期,创建了文书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等诸多学科。

80年代,建立了档案学基础理
论与应用理论技术并重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各门学科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学术活动自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组织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组织作用。

为了便于在国际间交流业务经验,出版有《档案》(年刊)、《国际档案理事会通报》(半年刊)等多种刊物。

1979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档案业务专题调查研究和专项试点工作。

2.档案学就业前景及前景展望
档案学专业就业前景: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需求是档案学学科独立存在与不断发展的基石。

应根据档案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变革的实际,在继承档案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丰富发展档案学,使档案学走向更加成熟。

档案学学科建设应坚持继承与创新、借鉴与独创的辩证统一。

档案学学科内涵的发展应在继承档案学基本原理、原则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档案、档案工作变化发展的实际,赋予档案学基本原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使档案学基础理论,诸如馆藏建设理论、全宗理论、价值理论、鉴定理论、利用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开放原则等焕发出时代活力。

前景展望:档案学的发展,取决于档案学能否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能解决到什么地步。

档案学可能的发展前景有四种:兴、并、亡、维持现状。

第一,兴,即档案学发展壮大。

如果档案学能解决好三个动力问题,并适时吸收其它技术学科的长处,面向大众,引导并扩大社会需求,档案学很有可能将其他相近学科兼并。

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打破档案学社会需求不足的僵局;二是在吸收其它技术学科长处的时候,档案学如何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

第二,并,即档案学并入其他学科或与其他学科一起组成新学科。

如果档案学,特别是中国档案学不能解决好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或者档案学共同体依旧像现在存在这么多弊病,或者在信息技术进步中不能取长补短,档案学容易被其他学科兼并或与其他学科合并,成为其他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

第三,亡,即档案学自然消亡。

“并”不是最差的结局,最差的是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的发展,档案学自然消亡了,一部分仍旧回归历史学或考古学之类的范畴,另一部分数字档案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档案的称谓被文物和电子文档完全取代。

第四,维持现状。

档案学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虽然无法完全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技术推动不够的难题,但这些问题解决了一部分,则在下一轮专业调整中档案学依旧有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而存在。

摘自《档案学研究》2012年第2期
作者:王新才,王海佼
3.关于《档案法》
《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正,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一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培养目标及要求
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
(3)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对在校生的建议
(1)应该在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跟档案专业有关的书籍,开拓自己的视野;
(2)多于老师沟通交流;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在假期多参加一些与档案有关的活动,或者到一些档案事业部门实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6.推荐书目及杂志
《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
《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胡鸿杰)
《中国档案》(国家档案局主管)
《档案管理》(河南省档案局主办)
4.就业趋势
自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实施后,国家加大了对档案事业的管理力度,
强制性要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到档案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各个单位都开始意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档案挂历。

该专业未来社会需求将明显增大,一是企业迅速发展,增强了研发力量,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科技档案,就自觉的引进专业人员进行整理保管;二是随着人事制度的放开,人才流动趋势不可逆转,各个单位除了政府机关之外,都不再接受员工档案,而实行人事代理。

这样一来,大量的人事档案如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保证其安全,这就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