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重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强调
“家训”和培育良好家风,这是儒家建立道 德文化秩序中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组 成部分。 家训的核心是一种家族的价值认同,也和主 流价值保持和谐与统一。 “立身为本”的轴心体现在道德观、事业心 和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
古代家训三则
“家训”是什么
家训,亦作家范、家诫、家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
一种典籍。它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 对子孙族众的道德约束,是古人向后代传播立身治家、 为人处世、齐家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它源于古人 生活实践,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凝聚功能和综合功 能,富有形象性、哲理性和灼人的情感色彩。它不具 备法律强制性,但它却具有道德舆论的约束力,比法 律有更强的广延性,它能够和可能解决的问题恰恰是 法律无法延伸、难以触及的问题。对于加强同族宗 亲的认同感,维系家庭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同寻 常的作用。
【文章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 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 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 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 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 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中国家训在两汉以后开始形成规模,南北朝
时期因世族门阀势力的变迁,出现了重要的 代表作《颜氏家训》。 唐宋时期是家训著作繁荣发展的时期,如唐 太宗的《帝范》、司马光的《家范》以及袁 采的《袁氏世范》。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训发展的鼎盛时期, 由帝王和世族占主导地位的家训传统,渐渐 向民间普及。出现有特色的家训如彭定求的 《治家格言》、陆圻的《新妇谱》等。
——(明)高攀龙
夫读书中举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 做个好人。
——(清)郑板桥
三,怎样做好人?
1,具有价值原则的生活作风细节养成。 《礼记》的《曲礼》篇 2,敬业和勤勉 “尽心向前,不得避事”--欧阳修 3,生活节俭,居官清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司马光 4,待人诚信,和睦家庭 “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 --贾昌朝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
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 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 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从吾 志,非吾子孙。"
【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 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 ②训:教。③仕宦(huàn):做官。 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 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ò):死亡。 ⑦大茔(yí ng):祖坟。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 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①书,乃使人 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② 。 尧舜不以③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 非为不惜天下,但④子不中⑤立耳⑥ 。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⑦尔 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⑧四 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⑨可任 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二,中国古代的家训关注什么?
一,理想和追求: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唐)李华
非欲汝读书取富贵,实欲汝读书明白圣贤 道理,免为流俗之人。读书做人,不是两件 事。
——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季氏》
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 第一义,余事都不要紧。
一,“家训”是教育家长还是教育孩子?
家训是家教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当一个家庭或家族成为社会上有地位的家庭
或家族,就会形成有特色的家风,或者叫做 家庭特色,于是,这个家庭或家族中非常有 威望的人就会有意识的训诫家中的弟子秉承 家庭的传统,所以,家训是治家者的人生经 验和教训的传授。 家训的意义和方法在于寓大爱、真诚和殷切 的期望于严格要求中。家训的方法是言传身 教、授人与渔。
四,处世的机智经验
1,班昭的《女戒》 2,袁采与《袁氏世范》 3,陆圻与《新妇谱》 4,曾国藩的“八好”与”六恼”。
手敕太子文
刘邦
刘邦简介
汉高祖刘邦,字季。生于沛郡丰邑,现在江
苏丰县。时年62岁(公元前256年----公元前 195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个传奇的英雄。“高祖为人,隆准而 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 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 长颈而高鼻。”“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 好谋,能听。”
到事,而被你做到了,(我)认为(你) 可担任大事。现在决定你为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习书法,不过在读书 问字时懂得一些而已。因此,文字写得 不太工整,然而还能够表达自己,让人 理解。现在看你写的字,还不如我。你 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 自己动笔写,不要使唤别人代书。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 陈(平)这几位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 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拜为老师,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得了疾病而困顿,又因为如意 母子而忧患,其余诸儿都能自立, 可怜此儿还小啊。
【文章翻译】
我(即刘邦)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当秦 始皇焚书坑儒,禁止人们求学,于是沾沾自 喜,认为读书没有用处。等到我登基称帝以 来,这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 解,才知道著书人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 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尧舜不把权位传给儿子,而传给他人,这 不是不珍惜权位,只不过是儿子不适合立为 太子罢了。人有了好的牛马尚且珍惜,何况 权位呢。我以为你是长子,早就有立你为太 子之意,群臣都说你以“四皓”为友,我不
包 拯 家 训
包拯简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
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 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历任 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 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 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 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 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 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 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 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 身——包青天。
中国家训传统的形成
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古代的家训的传统可
以追溯到周文王,《尚书》和《逸周书》等 古籍都有记载。 说到儒家传统,就会提到孔子。《论语》里 记载孔子对儿子孔鲤说过的话。 还有一个传统,就是母亲的家教实践。 上述三个来源构成古代家训的三个部分:帝 王家训、士宦家训以及家教实践。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尚遂知尔。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 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 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 人,倍年于汝者,皆拜⑩,并语于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 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字词注释】
①省:省悟。 ②是:正确。 ③以:把 ④但:只、不过。 ⑤中:zhòng合适、相配。 ⑥耳:罢了。 ⑦以:因为。 ⑧友:以···为朋友。⑨为:认为。 ··· ⑩拜: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