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______(yān yǎ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______(péng b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这些树栖______(xī q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______(pì bì)了一个崭______(zǎn zhǎn)新的生活天地。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

(3)这段话主要写了( )。

A.科学家们的推想B.庞大的恐龙家族C.恐龙的演化过程2.课内阅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两个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

(2)读了选段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3)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______,就会具有______和______的功能,能够使食物______和蔬菜______更长。

有一种叫“______”的神奇材料,比______结实百倍,而且非常______,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______”到______旅行。

在______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______,能够把探测______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

(3)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这句话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________ 吸收________ 神奇________(5)本段中介绍了________种纳米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内阅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澜的孔雀。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短文中“自然”的意思是()。

A.自然界B.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C.表示理所当然(2)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________,“毫不相干”是说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__。

5.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

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

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而蓝色能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中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

(2)第2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什么?(4)给本文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

6.课外阅读。

神奇的纳米(节选)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科技界一颗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巨星,其辉煌的前景已被世界公认。

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展示了“纳米炸弹”,其大小只有针尖的1/5000,其作用是炸毁危害人类的各种微小敌人,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和疱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者李氏杆菌等。

科学家们预计,如果能够成功地把纳米管纺织成更粗的丝绒,所得到的材料将比钢铁结实100倍,导电性比铜好,而导热性比宝石好。

用这种纤维做成的薄膜能够给人类带来功率极高而体积极小的充电电池。

人们有可能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带有陈年佳酿味道的新酒,或者带有开关的忠诚的生物机器狗。

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然而,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

有专家对市场上打着的高科技名目的“纳米美容品”和“冰雹用纳米清洁剂”等产品提出警告,说这些产品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诱发癌症。

科学家解释说,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绝对微观世界的概念,以上这些产品如果真是纳米产品,那么这些纳米微粒是飘浮和运动的,要按照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进入食品和人体,进而进入人体细胞内。

而这些产品的成分中含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锰,或者含有银,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如同“幽灵一样飘浮”,如果潜伏在细胞内,容易诱发细胞病变,进而可能导致癌症。

(1)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多选)A.打比方B.列数字C.作比较(2)选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方面的内容。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下面的句子中,关于加点词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A.表示这种设想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B.表示这种情况一般不可能出现。

C.表明这种材料还需进行再研究。

(4)针对“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你有什么看法?7.课外阅读。

珊瑚大海退潮了。

海面上露出了美丽的珊瑚,有红的,有白的,还有花的。

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人们看到珊瑚的色彩这样美丽,形状这样奇怪,以为它们是长在海底的植物。

其实它们不是植物,是珊瑚虫分泌出来的石灰质。

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

它们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只有几毫米大。

它们长着花瓣一样的触手,触手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嘴”,猎取比它更小的生物当食物。

它们不断地分泌石灰质,这些石灰质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美丽的珊瑚。

珊瑚虫一代又一代地在岩石上生长,繁殖,死亡。

经过几万年,它们遗留下来的石灰质就成了珊瑚礁。

再经过几万年,有的珊瑚礁露出海面,就成了珊瑚岛。

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由许多珊瑚岛组成的。

(1)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珊瑚样子的句子。

(2)整体感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

A.珊瑚非常美丽B.珊瑚是一种小动物C.西沙群岛是怎样形成的D.珊瑚是怎样形成的(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珊瑚是()A.植物B.动物C.石灰质②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珊瑚是( )形成的。

A.第2自然段B.第3自然段(4)珊瑚岛是怎样形成的?(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课外阅读。

纳米卫星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

目前,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6亿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600万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纳米卫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

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等说明方法。

(2)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仅仅”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出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9.课外阅读。

恐龙的灭绝之谜恐龙是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巨大动物。

它们的体形之巨大远非今天的大象,犀牛和河马所能比拟。

如今这个世界似乎已成了哺乳类动物占统治地位的天下,可是中生代则是爬行动物的极盛时代。

梁龙是恐龙家族中身体最长的种类,它的骨架从头至尾长达26.5米,骨胳重量将近30吨。

身长24米的雷龙骨胳重达50吨。

腕龙、梁龙和雷龙这3种身躯巨大的动物都是素食者——以植物为主食。

它们的形体都具有头小脖子长,四肢粗壮发达的特点。

猛龙(霸王龙)是食肉恐龙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14米,高约5.5米。

猛龙是那时候地球上食肉动物的世界之最。

翼手龙是会飞的恐龙,身手轻捷的翼手龙只有麻雀那么小,而巨大的羽齿龙(羽翼龙),它那带皮膜的双翼展开时,竟有7.5米的展幅。

恐龙在生物进化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但是,这种巨大的动物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其在地球上灭绝的命运。

这是因为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而在与机体更为完善的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的生存竞争中败下阵来,惨遭淘汰出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比拟——________ 辉煌——________ 灭绝——________(2)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