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A.结论: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4。
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5。
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
见下页说明。
图2-16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PD 1E 4D 2 QP 1P2 E 1 E 2E 3S 1S 2O6。
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
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OBCB7。
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图2-7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PSPSAB e s >1 (a) POQS C A Be s <1(b)PO QSCA Be s =1(c)PO QS(C)8。
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
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图2-20 最高限价 SDP e OQ 1P QQ图2-21 最低限价SDP e Q 1 O P Q 2Q 2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Array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
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曲线则随着MU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
总结MU与TU的关系:当MU>0时,TU上升当MU<0时,TU下降当MU=0是。
TU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3。
预算线的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商品的价格P 1和P 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 发生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 1和P 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
第三种情况:当消费者的收入I 不变,P 1发生变化P 2保持不变。
这时,预算线的斜率21P P -会发生变化,预算线的横截距1P I 也会发生变化,但是,预算线的纵截距2PI 保持不变。
第五章 生产理论1。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dL dTP L TP MP L L L=∆∆=,可知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表示了总产量的变化率。
两条产量曲线的形状恰好反映了这种关系。
从图5—1来看,当劳动投入量从0增加到L 2时,MP L 为正值且曲线呈上升趋势,由于MP L 表示TP L 的变化率,TP L 曲线以递增的变化率上升;同理,当劳动量从L 2增加到L 4时,MP L 为正值但曲线下降,TP L 曲线以递减的变化率上升;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 4时,MP L =0 即相应的TP L 曲线斜率为零,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
当劳动投入量为L 2时,MP L曲线达到顶点,对应的TP L 曲线上的B 点是斜率由递增到递减的拐点。
当进一步增加劳动投入量时,MP L 为负值,所以TP L 曲线开始下降。
此外,根据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TP L 曲线的情况下就可从中推出MP L 曲线,因为TP 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
如图,当劳动投入量为L 1时,过TP L 曲线上A 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 L 值,它等于1'L A 的高度。
2。
等产量曲线图形 和 折线型等产量线3,等产量曲线的特殊类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等产量线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KO图5—2 等产量曲线K 1 K 2K 3 LKL 1K 1q 3 q 2q 1BC图5—3 一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 OA图5—4 完全替代投入等产量线KO L图5—5多种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图KOLABCE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等成本线的含义和图形 6,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P L L 2K 1 K 2a bc d K 3L 3 L 1 L 4 K 4 O 图5—6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Q=100Q=300284Q=200 6LOKR2 4 6 8 图5—7 规模报酬递增Q=100Q=200Q=300284624 68 LOKR图5—8 规模报酬不变LOKR2 4 6 8 Q=3002864Q=200Q=100 图5—9 规模报酬递减KLOL 1K 1AB图5—11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7, 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佳组合8、企业的生产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 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 出更大比例的增加,我们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对于生产 o 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出的同比例增加,我们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对于生产函数 Q =f(K ,L)来说,如 果有: f(tK ,tL)=tf(K ,L), 则为规模报酬不变 RQ2(100) Q1(50)图5—10等成本线KLOc/ rBAc =wl + rkO L 1K 1Eab KA图5—1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要素组合 A ″A ′LO K A ″NQ 1Q 3AB ″B ′ B Q 2E 2E 3E 1 图5—13 扩展线 A ′P 、CO1MC ACDMRP C AB图8—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一)2 o 31 K L Q3(150)3 1 31 K L Q3(150) 3 1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1、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POHPOQTR(b )图8—1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CPMCACP 2AC O COP3C3图8O Pmm P e 图8—11 垄断造成的净损失A图8--13 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内的生产调整过图8-14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8--15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图 反应曲线和古诺均衡图8--17 折弯的需求曲线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图8--18主导厂商定价模型图8--19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图8--20 欧佩克卡特尔的价格决定(d)AR=MR=Pp PQ O PTRQO价格是产量的函数时的总收益曲线PO QMC MR=ARP 0 EQ 06—13 利润最大化均衡DP SP e E Q OPdO QPe (a)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b )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图7—1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d)AR=MR=Pp P Q O PTRQO 图7—2 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SMC SACE 1FP 1 O QQP H (d 1)图7—3 完全竞争厂商短PSMCSAC(d 2)AR 2=MR 2=P 2Q 2QOE 2P 2图7—4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P SMCSACAVC(d 3)AR 3=MR 3=P 3E 3G I P 3P P 4JSMSACAVC(d 4)AR 4=MR 4=P 4P M P 5O Q 5 Q (d 5)AR 5=MR 5=P 5 N E 5 SMC SAC AVC 图7—7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e )1=P 12=P 2 3=P 3 4=P 4 5=P 5O P 1 P 2 P 3 P 4 P 5 Q 3PS=s (P )QO SMCE 1E 2E 3E 4 P 1 P 2 P 3 P 4Q 4Q 3Q 2Q 1 图7—8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PpDSPQQ 1 Q 2D 2S 2P 2 QPLSOP P 2 Q i1 Q i2PQ iSMCSACLACO7—12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a )行业(b )厂商PD 1D 2S 1S 2LSP 2PP 2LAC 2LAC 1SMC 2SMC 1P P 1P 2O Q iQ i1 Q i2 LAC 1SMC 1LAC 2SMC 2P S 1S 2O Q D 1 D 2LSP 1P 2Q 1 Q 2(a )行业(b )厂商7—14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