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刚才,栾书记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全市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推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富民兴市,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和栾书记的重要讲话,讲几点意见。

一、201X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X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总要求、总方略,攻坚克难、综合施策,取得了经济稳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成效。

在全国、全省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六个鲜明特点”:第一,经济发展取得新进步。

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能源市场面临诸多挑战等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措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669亿元,增长10.5%,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前三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69亿元,增长11.3%,经受住了能源市场波动的考验。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981亿元,增长23%,发挥了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13%,保持了消费活跃的态势。

财政大口径收入149.25亿元,小口径收入61.54亿元,同口径比较分别增长1.1%和8.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5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3元,增长13%。

单位gdp能耗、pi、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均可控制在省列目标之内。

第二,富民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

粮食喜获丰收,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明显,粮食总产量164.2万吨,创历史新高。

畜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肉鸡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肉羊养殖规模快速扩大,新增规模养殖场235个。

苹果产业效益明显提升,销售收入突破23.7亿元。

苗林产业政策激发了群众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苗林结合培育113万亩。

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

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新建改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3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22个。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3.54万人,减贫率20.6%。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2个物流园基本建成,10个专业市场开工建设,县级商品配送中心和标准化农家店建设加快,传统服务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取得新成效。

第三,能源产业开发实现新突破。

《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两个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方案》分别获得国家能源局和省政府批复,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油气开发再上台阶,新打油井2000口,原油产量突破700万吨、加工量330万吨,庆阳石化600 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和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取得新进展。

煤电开发稳步推进,XX县沙井子南部、XX县付家山、XX县和盛——泾川荔堡3个区块完成普查、详查,刘园子煤矿建成投产、产煤50万吨,新庄、马福川2个矿井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核桃峪煤矿“三井”贯通,甜水堡2号即将建成。

正宁电厂获得核准,XX县电厂已列入省内火电项目消纳建设规划。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有望启动前期工作。

风电基地建设快速推进,XX县毛井一期40万千瓦即将建成,毛井二期40万千瓦和甜水堡、紫坊、乔河各5万千瓦项目取得“路条”。

“一区四园”建设扎实有效,庆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四个园区“七通一平”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各类项目49个,新增入驻企业10户。

第四,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

“3341”项目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2459个,是项目实施规模和建设体量最大的一年。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3.2亿元,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

银西铁路获得国家批复,甜罗高速公路可研上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新修农村公路1669公里,是近年来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最长、受益群众最多的一年。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9.4亿元,新城南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莲花寺、小盘河水库和巴家咀水库新增调蓄工程可研报告得到批复,马莲河枢纽工程进入国务院重点支持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名录。

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万处,解决了18.8万人饮水问题。

城乡电网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XX县330千伏和3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新增供电能力17.4万千伏安。

改造低电压村(组)896个、农电4.5万户。

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再造一个子午岭”和“固沟保塬”两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

流域治理38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31.5万亩。

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60个;市县29个片区、11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全面拉开,13个城市高端商务综合体项目启动实施,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第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承接省级下放行政审批项目80项,市级取消调整42项,累计减幅达到78%。

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撤销整合部门(单位)8个,95%的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

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成效明显,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万户。

财税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财政授权集中支付率达到94.6%,消化逾期历史债务10%。

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能化集团成立股份制子公司11个,吸引外部注册资本5.8亿元,合并后总资产达到16.57亿元。

公交集团组建运营,新增城区公交线路5条,投放节能环保车辆268辆。

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银行庆阳分行开业运营,8 亿元债券全部发行完毕。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利用不断加强,累计流转耕地108万亩、林地33.1万亩,国有林场改革顺利实施。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加了第二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暨201X年中国投资论坛”,与意大利卡布拉罗拉市签署6个经济合作项目,外贸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01个,到位资金588亿元,增长30.3%。

第六,社会建设得到新加强。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各类学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获省政府批复。

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加快。

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全面建成,正宁子午岭人文生态景观带等一批景区建设进展良好。

省、市确定的38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到位,“5个百”便民工程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社会保险标准进一步提高。

建设保障性住房1.46万套,改造农村危窑(房)1.53万户。

城乡居民技能培训14.6万人,劳务输转60.7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168个、城镇就业5.6万人。

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综治维稳等工作扎实有效。

“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8.8%,会议费同比下降46.2%,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工作纪律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冷静分析、客观估价、深入研究。

一是正确把握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

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

在这一新常态下,消费拉动乏力、外需支撑不足,投资增长势头减弱的现象还将延续,改变这种趋势还需要一个过程。

从全市来说,201X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有所放缓。

从县区来看,据初步掌握,除2个县区完成市列计划外,其他6个县都有不同程度的欠账,最多的有5项指标未达到市列计划。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市来讲,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面临的困难会更大。

我们要立足实际、把握规律、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的加法,压缩落后产能的减法,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的乘法,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的除法,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积极顺应现阶段的改革大势。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利就业的增长,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年初部署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三权”改革、资源市场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改革任务推进缓慢,融资难题、体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我们既要认清客观因素、增强改革信心,又要找出主观原因、顺应改革大势,坚定不移地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

三是高度关注发展中的民生问题。

长期以来,受发展基础、区域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交通、水利、生态等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比较低,就业、教育、医疗、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工作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我们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基础、破瓶颈、谋长远,着力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是着力解决新形势下的工作落实问题。

市委栾书记提出“实干兴市是振兴崛起的关键所在。

”目前,一些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落实不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干兴市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纠改,以“钉钉子”的精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机遇按照市委提出的“紧盯一个目标、强化一个动力、创建三个生态、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十项工程”的发展思路和“三个把握、三项重点、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充分激发改革创新源动力,全面奏响转型升级主旋律,奋力开创富民兴市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财政大口径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单位gdp能耗、pi、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央和省上对今年经济形势的研判是下行压力会更大,困难会更多。

在这种大势下,我市和全国、全省一样,有必要对预期目标作相应下调安排,这有利于更加集中精力抓好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我市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明显,今年要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速,按照投资效应系数估算,需要18%的投资增速来拉动,加之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将在今年实施,可以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发挥支撑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