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 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 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解析
• 关键词:苦难(“如乌云”,比喻性命题) • 题目关系阐释:墨黑(远看)——灰色(身临其下) • 回归比喻本义:位置角度不同,“苦难”给人的感 觉不同 • 观点推定: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 “怎么样”的问题,即“如何面对苦难”
审题方法 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 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 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 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 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 的情感倾向。
(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 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 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 ③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②赞同第二个观点。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 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世界。“为什么不 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 维。 ③辩证地看待两个观点。 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过去,更要有开 拓未来的勇气,因为任何反思都是以未来的发展 为终极目的的,故考生可立意为人不仅要站在过 去,更要站在未来;人要追问过去,更要追问未 来;人要多为梦想做准备,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 手等等,进而写出历史与料②是 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 他人指导。二者孰对孰非?应该说都很 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 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二者结合起 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了。 • 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 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 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 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 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 耻的。” •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 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 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例2、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 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 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 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求异法: 如果几项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 关系 ,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材料之间 的不同点,从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 观点,形成正面立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 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 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 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 意;意思完全相异的两则名言也可以“抓住 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2012 福建卷)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 了多少时间; 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 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 【写作指导】 • 一、审题立意 • (一)两点论:本话题涉及两个要素,鹿和山。写作时必须兼顾涉及、 双方,否则,有偏题之嫌。行文时,对二者所喻指的内容要讲清道明, 明确所指。 • (二)经典立意分三类 • 褒扬肯定类: • 1、锁住目标(鹿),心无旁骛,勇敢前行,走向成功。 • 2、摆脱顾虑(山),专心做事 / 追逐目标,摒弃杂念 • 3、勿让浮云遮望眼 浮云=恶劣环境、外界喧嚣、个人得失荣辱 • 4、逐梦(鹿)的人看不见困难,追求自由的人看不见枷锁 • 5、心无旁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 批评否定类: • 1、停下追逐物质享受、功名利禄(鹿)的脚步,重塑法律尊严道德规 范,守住净土,欣赏身边的风景(山)。 • 2、过分追逐意味着失去/ 一叶(鹿)障目不见森林、不因追逐利益而 忽视其他(道德等)/ 猎人看不见山,渔人看不见水。眼中只有鹿和鱼
中庸调和类: 1、学会权衡利弊,打造稳妥而靓丽人生,不要像猎人那样 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前方存在的危险。庞涓之死 2、追逐梦想,要关注眼前,更要关注前方的道路。/既要低 头走路,也要抬头看天;既看到眼前,也看到将来。 引申立意:学会取舍、勇于舍弃、二者不可得兼、执着、坚 定目标 二、标题示例 • 1、梦想面前,没有困难 2、关注理想,不顾一切 • 3、专注目标,绽放生命 4、让专注生根发芽/带着专 注上路 • 5、勿让浮云遮望眼 6、学会放弃 • 7、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8、放慢脚步,让诱惑随风而 去 • 9、被忽略的别样风景 10、人生在于过程 • 11、抬起头,我们会看得更远 12、拓宽你的视野
常 见 题

常见题型
1.单一观点型。 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 如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 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作 者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不要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情,而是放眼世界,突破自我,做有利于社会、世界、人 类的事情。 单一观点型是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类, 考生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 ①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找准材料所蕴含的真正观点。 如上例,考生的立意点只能是后半句而不是前半句。 ②紧扣观点中的关键词一字不改以避免偏题。 ③让思想驰骋于材料之外,八方取材,联系社会与人 生,写出观点的现实意义,但行文时也一定要用观点中的 关键词扣题,切忌游离于关键词。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 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 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2013年高考安徽卷: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 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 这样?” ——萧伯纳
• 1.梦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为 “中国梦”的实现献计献策;放飞梦 想,向未来挑战; • 2.埋怨现实,不如积极面对。 • 3.创新在于好奇的思想,创新,发展, 才是硬道理; • 4.大胆探索和勇于挑战,别只是看着打 翻的牛奶哭泣,一切要向前看;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 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 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 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 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 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 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 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 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 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 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 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多则型审题思路: 找 出 关 系 点
综 合 确 定 立 意
材料作文 审题指导
名言警句类
• 【原题呈现】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作文。 • 托尔金说:“生长的缓慢与长成后的精彩,为树 这种植物增添了一层神圣感。 • 英国谚语: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 而过。 • 俄罗斯谚语:走得慢些,走得远些。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 外。”----(印度)泰戈尔 •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 朗根尼西 •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 普朗克
•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求同法: 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 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 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以此立意。
相同型
求同法
立意: ①治学要注意积累。 ②积累铸就成功。
2.对立观点型。 所谓对立观点型就是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有两 个,并且这两个观点又是对立的关系。 如2013 年安徽卷萧伯纳的名言:“有的人看 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 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 么不能这样?” 对立观点型试题,名言中蕴含着两个观点, 这两个观点对立并且没有主次之分,可采取以下 几种写作思路: 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凡事有果必有因,有的人看 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考生 可用历史的眼光探究“会这样”的原因。从此角 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 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 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请根据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 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解析

“光明”和“阴影”的寓义 。
“光明”当指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 就,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 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
“阴影”当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 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面。
• “光明”“阴影”之间的关系必须阐释 清楚,二者是共生的,是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关系; 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互 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的关 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 立意:人生由光明与阴影两方面构成, 我们都要去经历,去拥有,人生才会更加 美好,更加有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