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作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1.分类: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原因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的下降,实现最终转变是出生率的下降。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无论题目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 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注: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
(2)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福利好,养老制度完善,社会文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劳动力需求大,宗教影响等);原始型出现在落后的原始部落。
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也进入了现代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提前进入了现代型。
一般宗教影响下的国家或地区是较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因为宗教为了扩展影响力,一般不会限制生育,例如印度。
【跟踪训练】下图是“某学校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2.④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1.【答案】B【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从而可计算出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5%。
2.【答案】A【解析】④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故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
图A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B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A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B中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4.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解析】读图A可知,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与图B中的②阶段对应;甲国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甲、丙、丁三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与图B中的①③④阶段不对应。
【答案】 B4.【解析】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但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答案】 C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三、人口问题及对策(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1)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2)原因: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3)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问题(4)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增长过慢(1)主要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德国、俄罗斯以及北欧一些国家出现人口的负增长;(2)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生活质量要求高。
(3)影响: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4)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二)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用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7%。
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对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延迟退休年龄,鼓励老有所为;改善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改善人口结构。
注意: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不可逆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促使人口保持适度地增长,从而改善人口结构。
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1)概念: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2)影响: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对策: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别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1)概念: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影响: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常见人口统计图(一)人口金字塔图1.判读人口金字塔图的三个步骤(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下图举例说明。
(二)三角坐标图思维过程如下:(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跟踪练习】(2017年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測,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可知该国2000年和2050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18%,中国人口在200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过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15%。
故选C。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2000年到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持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根据题干提示,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2000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第3题。
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答案】3.C【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2019年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5.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答案】4.D 5.C【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4.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
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