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雷雨天气飞行规定的通告
(摘自民航总局发明电【2006】1383号)
雷雨活动区的飞行
(1)飞行前,机长和飞行签派员应当根据气象情报,特别是最近的天气报告和预报,分析雷雨性质、发展趋势、移动方向和速度,选择绕飞雷雨区的航线和备降机场,共同研究决定飞机的放行;(2)飞行前机组在进行飞机外部检查时,核实所有放电刷完好无损。
检查机载气象雷达处于完好状态,工作正常。
制定绕飞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飞机机载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各机型放电避雷击
的能力;
(3)当天气预报或天气实况表明在起飞机场或附近有雷雨活动时,起飞前机组应按规定使用气象雷达,观测起飞离港路径雷雨情
况,选择绕飞计划,提早通知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防止起飞后
误入雷雨区域;
(4)飞行中遇到雷雨时,机长必须正确及时地使用机载气象雷达,判明雷雨的强度、性质、范围、以及移动方向、云底和云顶的
高度,根据季节、飞行区域的不同特点,分析情况尽早决定绕
飞或返航备降,并将所做出的决定立即报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并获得许可;
(5)绕飞雷雨时严禁飞入积雨云和浓积云,严禁穿越雷雨。
在绕飞雷雨时必须考虑到绕飞要转弯和退出的余地,尽可能选择从雷
雨的上风面绕飞。
绕飞雷雨时必须保持与积雨云(浓积云)的
距离至少为:
a.飞行高度6000米以下,昼间5公里(2.7海里),夜间10公里(5.4海里);
b.航线飞行高度6000至7500米,8公里(4.3海里);
c.航线飞行高度7500至9000米,16公里(8.6海里);
d.航线飞行高度9000米(含)以上,32公里(17海里);
e.云上飞越雷雨区域时,必须保持距云顶垂直距离不得少于1500米。
要考虑飞机升限和飞行的安全余度;
f.云下绕飞雷雨时,只准在昼间进行,距云底垂直距离不得少于400米,飞机真实高度不得低于所飞航线或扇区的最低安
全高度,距离主降雨区不少于10公里(5.4海里)。
(6)在有空中走廊的机场,机组再进入走廊前,使用雷达判明雷雨活动情况,如需要绕飞时提前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ATC)报告绕飞意图,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进入走廊后如发现雷雨,应尽快向ATC提出绕飞计划,或在管制员的协助下,安全飞出雷雨区域,未得到ATC许可不得偏出空中走廊;
(7)当距着陆航道5公里或复飞航道3公里有雷雨时,禁止机组继续进近着陆。
机长应考虑空中等待或备降。
误入雷雨操作
当飞机误入雷雨区无法返航被迫在云中穿越时,机组应当沉着、机智、集中精力保持仪表飞行,切忌惊慌失措,按下列原则处置:(1)迅速报告空中交通管制说明所遭遇的情况,明确穿越雷雨区域
的意图;
(2)立即做好穿越雷雨区域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安全带是否扣牢,打开座舱照明设备,接通客舱安全带信号灯,通知客舱乘务员
对旅客进行安全广播;
(3)及时地使用机载气象雷达,结合所获得的气象报告,旋转气流较和缓的高度穿越,避开滚轴云和零度等温线区域;
(4)监控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地使用防冰/除冰设备。
有必要调节发动机推力时,缓慢调节推力手柄;
(5)注意保持该机型规定的颠簸飞行速度飞行;
(6)根据飞机地平仪、PFD、和有关仪表的显示,注意保持飞机姿态,柔和地操纵飞机,尽量减少升降舵的操纵;
(7)尽可能保持所选定的航向飞行,必须改变航向时,不得使用大坡度转弯;
(8)随时注意飞机位置,并且与地面保持通信联络。
穿越雷雨后的检查与报告
(1)机组在脱离雷雨区域后,尽快对飞行仪表、发动机仪表、空速管加温系统、防冰除冰系统、无线通信及导航设备、罗盘读数、电器系统(包括跳开关)进行检查。
如果怀疑飞机遭遇雷击或
电击,经过检查飞机无明显损伤、无功能和显示系统的损坏,
根据机长判断确认,可以继续按计划飞行。
否则,机长迅速报
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和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并选择就近合适机
场进行备降,保证飞机安全;
(2)飞机落地后,机组及时向地面机务维修部门通报飞机穿越雷雨情况和飞机损伤的相关信息,协助机务人员进行检查,必要时填写TBL;
(3)如果证实飞机确遭雷击出现损伤,机务部门或机务放行单位应按飞机维修手册规定进行检查和(或)修理,并及时报告公司维修控制中心,在确实能保飞行安全的情况下,方能再次放行飞机。
(4)飞行机组应及时向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和所属飞行部门报告。
飞行任务结束后,飞行部门在必要时可召开机组会,详细了解、分析情况,24小时内向安全监察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下发日期:200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