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1
单片集成程控放大器LH0084
3 隔离放大器
3.4.4 采样/保持器
1 作用:保持快速变化信号的指定时刻的大小
2 原理:
3.4.5 ADC
1 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 MCU内置,还是外置 • 精度 • 速度
2 常用ADC的种类:
• 双积分型 • 逐次比较型 • ∑−∆型 10-14位 8-12位 14-24位
P1.3
P1.4 P1.5 P1.6 P1.7
3.2.3 中断控制式DI
89C51
P1.0 P1.1
DI信号经过隔
隔离保 护、电 平变换 电路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INT1
离保护、电平变换
电路后送到MCU的
外设
某个I/O端口,外部 设备通过一条信号
线通知MCU外部信
3.1.3 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
一、无条件传送方式
直接进行数据传送(接口电路十分简单)
数据
MCU I/O
数据
外设
二、条件(查询式)传送方式
先查询I/O设备当前状态,若准备就绪,则交换数据,否则循环查询状 态。下图为输入端口的条件传送示意图。 优点:可协调外设和CPU的时间差别,接口电路较简单。
DB
补偿,恒温发热,限流,过流保护,液面,气 流测量,电机启动,彩电彩显消磁,延时控制, 非线性振荡等方面。
四、隔离保护
当信号源和仪表之间距离较大时,两地间地电位差会比较大,形成
很大的共模电压。所以应在信号源和仪表之间采取隔离措施以保护仪表
电路的安全。
如图,当两地之间的地电位相差ΔV时,信号源的12V电压对于仪表来 说就成为12V+ ΔV了。而Δ V可能很大。
D0
数 据 端 口
单片机 R/W AB 译 码 器
状 态 端 口
I/O接口
外 部 设 备
查询状态
N
准备就绪?
Y
输入/输出数据
三、中断控制方式
当外设准备就绪,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暂停当前程序,执行 I/O操作。当I/O操作结束,CPU仍继续被中断的工作。
数据
数据
MCU
INT1
中断申请
I/O 接口
3.4.6 模入电路设计总结
•尽量选用带有所需模拟电路的单片机,以简化电路,提高产品 可靠性,降低成本; •如果可以,尽量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功能。比如非线性信号的 线性化;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尽可能分开,并把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开, 选择合适的地方一点接地。 •模入通道的精度是通道中各个环节共同决定的。选器件时应根 据设计要求合理分配误差。
通信、数据转换器接口以及其它多通道隔离应用。
磁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3.3 开关量输出
智能仪器仪表用于控制过程中,除了需要模拟输出信号外,还
需要开关量输出信号。开关信号包括:
•指示灯的亮与灭 •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
•可控硅的通与断
•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 一般情况下,输出信号应具备足够的功率驱动能力。
第三章 智能仪表的I/O接口
• 3.1 概述 • 3.2 开关量输入
• 3.3 开关量输出
• 3.4 模拟量输入
• 3.5 模拟量输出
3.1 概述
3.1.1 I/O 接口的作用和分类
智能仪表的输入输出接口是微处理器与 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包括: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 •频率量输入输出接口 •音频、视频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等 本课程只介绍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和模 拟量输入输出接口。
口应采取适当的保护。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电平匹配 •限幅(电压) •限流
•隔离
一、电平匹配
1 常用IC和现场信号逻辑电平
•TTL:5V(±5~10%)
•CMOS:3~18V •其它:24V,3.3V,3V,…… 2 逻辑信号电平的匹配 •三极管 •电平转换芯片 如74LVXC4245
V1
V2
二、限电压保护
3.1.2 I/O 接口的基本功能
1、速度匹配: 锁存数据、传送联络信号。 2、信号调理: 信号类型、电平或正/负逻辑转换。 3、数据格式转换: 并-串转换、A/D、D/A转换。 4、信号隔离: 为防止外界高电压干扰信号入侵MCU而采取的 电气隔离措施。 5、驱动放大: 放大驱动信号以驱动多个逻辑部件或大功率执行 部件。
单个晶体管 注意放大倍数
达林顿管 场效应管
二、继电器
3.4 模拟量输入
3.4.0 模拟输入(Analog Input)电路一般性原理框图
本节介绍了模拟信号的采集技术。对于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的
智能仪器系统来说,解决的是怎样将各类模拟信号变换成微型计算 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问题。 DB READY MCU /RD /WR 启动 逻辑 DB AB 译码器 ADC S/H 模 拟 多 路 开 关 变 输入 换 、 保 护 电 路
磁耦合器用磁信号实现信号的电气隔离。如ADuM1404是 4通道磁耦合数字隔离器。这种新的4通道数字隔离器仅用一颗 单芯片,不需要使用多个分立器件,与现在普遍使用的光电耦 合器相比,其印制电路板(PCB)面积缩小60%,每通道成本 降低40%,功耗降低98%。非常适合各种工业应用,包括数据
2 磁耦合器
3.5.3 D/A转换器及其接口
一、DAC的工作原理
DAC的输出: UO=-UR*D/(2N-1)
二、并行DAC与MCU的接口
三、信号隔离
当需要在仪表和执行器之间进行隔离时:可以采用
模拟输出端隔离和DAC与MCU之间隔离。
采用并行接口的DAC时,常在模拟输出端隔离 采用串行接口的DAC时,常在DAC与MCU之间隔
3.5 模拟量输出
3.5.1 概述
前面已经介绍了模拟信号的采集技术。相反,将微型机 处理后的数字信号,用于控制执行机构时,就必须考虑输出
信号的形式。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受控对象和具
体要求,信号输出可以有多种,如模拟量、开关量、数字量 等。 本节研究模拟量输出。
3.5.2 模拟量输出方式
智能仪器输出模拟量有两种主要方式: •数模转换器 权电阻网络/直接给出模 拟电压 •PWM 脉冲调宽,需接滤波器
四、隔离保护
当信号源和仪表之间距离较大时,两地间地电位差会比较大,形成
很大的共模电压。所以应在信号源和仪表之间采取隔离措施以保护仪表
电路的安全。
常用的隔离方式有: 光耦合:电气信号链路中间的一部分用光信号传递。常用的器件 是光电耦合器。 磁耦合:电气信号链合器 (Optocoupler) 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 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Vi为高 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敏三 极管受光导通,Vo成低电平;反之,
当Vi为低电平时,Vo成高电平(反
相逻辑)。 光电耦合器具有体积小、使用 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 性能强.无触点且输入与输出在电 气上完全隔离等特点,因而在各种 电子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0013H: LJMP … INT:PUSH PUSH JB JB JB P1.1,DI1 P1.2,DI2 P1.3,DI3 ACC PSW ;若P1.1为高,执行程序DI1 ;若P1.2为高,执行程序DI2 ;若P1.3为高,执行程序DI3 INT
JB
P1.4,DI4
;若P1.4为高,执行程序DI4
P1.3
P1.4 P1.5 P1.6 P1.7
输入的状态。
3.2.2 无条件传送式DI
89C51
P1.0 P1.1 P1.2
例:有6路开关量输入信号,设计输入 接口。 隔离保 护、电 平变换 电路 解:用MCS-51 P1口做输入。 MOV A,P1 …… MOV C,P1.0 ;一次读入一条口线 …… ;一次读入全部口线
3.2.4 直接中断式DI
DI信号经过隔离保
护、电平变换电路后送
到MCU的某个I/O端口, 同时通过一个或非门接
在单片机的外部中断输
入引脚上。任一路DI变 高时引起中断。MCU通
过读P1口判断中断是哪
一路DI引起的。
3.2.4 直接中断式DI
例:有DI1~DI4共4条输入线,要求 每个事件发生(对应输入线为高) 时均能得到及时响应
离。
3.5.4 PWM
PWM即脉冲宽度调制,是周期不变、但占空比可变的脉冲
信号。既可用于直接控制输出,也可以经滤波后变成模拟电压
后输出。
滤波后的电压V 为:
average
Vaverage = KV+
其中:K—占空比
pulsewidth period V+—高电平幅值 K
习题
• 简述限流、限压保护电路中各元器件的作 用。
3.3.1 开关量输出通道的一般结构
3.3.2 开关量输出的隔离
当传输距离教远,或有潜在不安全因素时,需要隔 离。 隔离方法: 1 光耦隔离: 优点:寿命长,速度快(与继电器比) 2 继电器: 优点:驱动能力大(安培级) 缺点:寿命短,速度慢
3.3.3 开关量输出的驱动
•、晶体管输出
•、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 一、晶体管输出
号已准备好。
3.2.3 中断控制式DI
例:一个外部设备,有8路开关量输入信号,一路联络信号。设计输入接口。 解:用MCS-51 P1口做数据输入,外部中断1做信号联络输入。如上图。
0013H:LJMP
… INT: PUSH PUSH MOV … POP POP RETI
INT
ACC PSW A,P1 PSW ACC ;读入 ;相应的处理程序(略)
以微量稀土元素掺杂而半导化的BaTiO3 陶瓷在室温至一定温度范围电阻很小,到一定 温度(相变温度)后电阻急剧上升,电阻变化 可达105以上,这一特性称为正温热敏电阻效 应,简称PTC效应,用该陶瓷制成的元件称为 PTCR热敏电阻芯片。 PTC突变温度可以从-30℃到400℃范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