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解析版)

2019-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电解水的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比为()A. 1:16:9B. 2:16:9C. 1:8:9D. 2:1:22.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O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A. 分子由原子构成B.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 Z一定是氧化物C. 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4.现有6克碳和14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A. COB. CO2C. CO和CO2D. 无法确定5.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A. 1:1B. 4:5C. 5:4D. 2:36.2019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甲烷气体。

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图2横线处要补全的相应微粒是B. 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 生活中可以利用甲烷燃烧获得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CH4+O2CO2+2H2O7.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C.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8.下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参加反应的A,B 两物质质量比为1:1C. 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D. 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B. 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D.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10.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A. 8.4g镁B. 8.4g氧化钙C. 8.4g锌D. 8.4g碳酸镁1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二、填空题12.为了测定黄铜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计算:(1)样品中铜的质量________(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________13.我们知道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其反应式为Na+Cl2→NaCl。

仔细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叫做离子,带________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________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2)________、________离子由于________作用而形成不显电性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4.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①氢元素________;②两个氢分子________;③铜原子________;④铵根离子________ .(2)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_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写出一条从图2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 .(3)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图3中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②图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5.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时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从图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i)________;(ii)________;(iii)________.16.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该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________ .三、解答题17.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大多为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材料,而非纯铁,铁合金又因其含碳量不同分为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将一块质量为5.8g的铁合金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8g稀硫酸,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通过计算回答: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四、实验探究题18.实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液,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g.(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3)判断废液中的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五、综合题19.在一烧杯中盛有21.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78.8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烧杯中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条明显实验现象是________;(2)当滴加了20%的稀盐酸制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3)当滴入20%的稀盐酸73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20.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同时生成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O2↑在此反应中H2、O2、H2O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选:C.【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答案】D【解析】【分析】A、构成物质的分子由原子构成;利用微观图中分子构成,可证明;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找出证明此知识的示意图;C、此变化过程体现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事实;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根据图中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种类.【解答】A、图示表明,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和反应后生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反应前后的中间图片为分子分解出的原子,可表示原子间存在间隙;故B正确;C、反应前后的中间图片为分子分解出的原子,此图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C正确;D、反应前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明为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说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此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答案】A【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正确;A符合题意;B、Z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其中一种可能是氧原子,故可能是氧化物,错误;B不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那么该反应表示为3X+Y=2Z,错误;C不符合题意;D、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反应物中有单质,生成物是化合物,错误。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模型图写化学方程式:①去除不参加反应的粒子,即消掉反应前后一样的粒子;②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③配平,标注条件及状态;④利用反应微观图中分子的构成,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从而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⑤利用微观模型图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本题的关键是正确书写该模拟图所表示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表达式为:3X+Y2Z4.【答案】C【解析】解答: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则参加反应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2:16×2=3:8,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2CO,则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2×2:16×2=3:4,题目中给定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6g:14g=3:7,该数值在3:8和3:4之间,说明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故选:C.分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题目所给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即可判断生成物.5.【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判断反应中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数判断反应中A与B的微粒数目之比.【解答】根据反应前后部分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1个N原子和3个H原子构成的NH3分子与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与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该反应中A与B的微粒数目之比为4:5;故选B.【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6.【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图2 中生成物中缺少2个氢原子,相应微粒是,A不符合题意;B、由图1可知,1个甲烷分子和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气分子,B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C不符合题意;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微观反应图的信息及质量守很定律分析图2横线处要填的微粒,根据微观反应图的信息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的实质7.【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错误;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D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C、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8.【答案】D【解析】【解答】A、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AB的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71:18,B 不符合题意;C.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不属于氧化物,C 不符合题意;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