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卷命题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读东半球中的北半球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甲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它们分别是( )A. 乌拉尔山脉、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B. 大高加索山脉、白令海峡、乌拉尔河C. 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D.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2.下列有关甲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复杂多样B. 气候海洋性显著,河流放射状分布C. 甲洲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分布广D. 经纬度跨度大,热带草原气候显著下图为亚洲年均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亚洲四个干旱中心。
读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亚洲A. 南部和东南部季风区降水丰富B. 北部等降水量线分布与地形有关C. 年均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D. 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一致4.图中a、b、c、d四箭头表示冬季盛行风向的是A. aB. bC. cD. d5.干旱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①地受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温减湿B. ②地受高山阻挡,且远离海洋C. 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 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6.在不跨过任何大洋的前提下,下图中①-⑤两点连线,是你可以在陆地上走的最长的直线距离,①②③④⑤地,自然景观变化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常绿硬叶林B.热带雨林—热带荒漠—温带荒漠—落叶落叶林—常绿阔叶林C.热带草原—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温带荒漠—常绿阔叶林合掌造是日本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7-8题。
7.左上图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A.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B.台风频发C.多洪涝灾害 D.冬季暴雪8.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A.a地 B.b地C.c地 D.d地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下图回答下列9-10题。
9.影响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太阳辐射C. 地形D. 人类活动10.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起步晚B. 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C. 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D. 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的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
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回答11-12题。
1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间一般出现在A. 12月—次年1月B. 3—4月C. 7—8月D. 10—11月12.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 广阔的耕地面积与市场 B. 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C. 发达的信息与交通D. 充足的化肥与农药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所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甲所在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C. 乙所在地区易出现此生盐渍化D. 乙所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14.推测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加工业最可能为A. 棉纺织工业B. 电解铝工业C. 麻纺织工业D. 电子工业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5-17题。
15.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A. 盛产小麦,商品率高B. 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C. 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 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16.关于乙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锰结核、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B. 分布有世界性的大渔场C. 是世界飓风、风暴潮的多发区域D. 沿岸多世界著名港口,海运繁忙17.假如丙地有一盐场,其产量最多的时期是A. 3~5月B. 6~7月C. 8~10月D. 11~12月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为晨昏线。
此时乙岛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
完成18-20题。
18.此时,图中A港的昼长约A. 12 时20分B. 12时C. 11时20分D. 6时19.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水稻种植业B. 大牧场放牧业C. 种植园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20.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B. 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C. 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D. 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21-22题。
21.该种农作物是 A. 咖啡 B. 甘蔗 C. 茶叶 D. 可可22.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A. 需水肥、热量很大B. 耐盐碱、干旱环境C. 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D. 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城水系用,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据此完成23-24题。
23.关于阿姆河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B. 从乙到下游河段植被覆盖率高C. 丙点测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比甲大D. 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4.阿姆河下游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 沼泽化B. 森林资源危机C. 水土流失D. 土地荒漠化下图为世界某海域局部地区甲岛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岛附近海域每年4~9月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达一年中最高B. 降水达一年中最多C. 陆地河流汇入泥沙最多D. 附近洋流影响最大26.对该岛交通地理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地处阿拉伯海与亚丁湾的交接处,是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B. 处于亚丁湾东南端,是太平洋通向红海和南非的海上交通要道C. 扼守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交通要道D. 位于波斯湾咽喉要道,影响世界重要石油运输线27.卡塔尔是全球第15大原油出口国,若将该国的石油通过海轮运往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沿途经过海峡的顺序是()A. ①②④③B. ④②③①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28-3028.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A、3条B、4条C、5条D、6条29 . 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A.海岭B.海沟C.海盆 D.大陆架30.图示群岛位于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第Ⅱ卷本卷共4小题。
共55分。
31.读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分)(1)甲地周边多汁草类生长茂盛,且四季常青。
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2分)并分析出现这种景观的成因(4分)。
(1)(6分)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影响全年降水多,适合草类生长;冬季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温和,草类常青。
(2)丙城市(北京附近)大量引进甲地的草种用于环境美化,但发现秋冬季会枯黄。
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2分)及气候特点(2分)。
(2)(4分)丙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乙地是世界上著名的橄榄种植区,橄榄油份累积多,适合制成橄榄油。
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2分),并分析乙地橄榄含油量高的气候原因(2分)。
(3)(4分)乙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或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4)说出图中所示的季节(2分),判断丁地河流水位的高低(1分)。
(4)(3分)夏季,水位高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題。
锡是排在铂金、黄金和白银之后的第四大稀有金属,价格昂贵,用途广泛。
马来西亚锡矿储量100万吨,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产量产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被称为“世界锡都”。
马来西亚锡矿品味世界最好,锡制品享誉全球。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
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如下图所示。
(1)分析马来西亚锡矿加工企业多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6分)1)(6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发展对外贸易。
(2)分析中国锡矿储量世界第一但还要从马来西亚进口锡矿的主要原因。
(4分)(2)(4分)锡的用途广泛,需求量大;马来西亚锡矿品位高,产量大。
33.(14分)斯里兰卡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斯里兰卡生产的红茶(锡兰高地红茶)与中国安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红茶。
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里兰卡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28℃,沿海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1.3℃,最低气温23.8℃。
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最低气温16.5℃。
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雨季为每年5月至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3321毫米不等。
斯里兰卡中部地势较高,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
材料二:茶树喜温喜湿,适宜生长环境:年平均温度在18~25℃;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光照适中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
(1)(8分)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乌沃茶产于斯里兰卡海拔1000—2000米的山岳地带东侧,每年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
试分析该地种植乌沃茶有利的自然条件。
(1)(8分)斯里兰卡纬度较低,属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2分)该地地势较高,云雾弥漫,湿度适宜;(2分)山区灌溉便利,排水良好;(2分)该地多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2分)(2)(6分)锡兰高地红茶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价格高居世界首位,但产量有限,供不应求,高昂的价格令“锡兰茶”失去了大众市场。
因此,有人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大量种植,从而增加出口量。
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2)(6分)(只回答赞同或不赞同不给分)赞同(2分)。
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和出口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任二点4分)不赞同(2分)。
在海拔较低的中、低地种植,其光照、降水等条件难以满足乌沃茶生长,影响茶叶质量;产量增大会冲击世界红茶市场,降低“锡兰茶”品牌影响力。
(4分)34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咸海周边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