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早期殖民扩张
开展商业竞争和拓展殖民地
(2)强占殖民地
北美: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非洲:从葡萄牙夺取好望角殖民地
亚洲:殖民对象有印度、马六甲、锡兰、印度尼西亚和 中国的台湾
东印度公司
大型垄断性贸易公司。这类公司由私人筹资 建立、政府给予特权,可以组建自己的陆海军, 有权建立和管理殖民地。 比较著名的有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种垄断性贸易公 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 的商业殖民帝国。
知识结构: 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第 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1)概念: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 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
(2)目的: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3)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 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 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 地而言 ①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 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殖民主义的三项罪恶:抢掠财富、 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②带来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 展和进步。(建设性)
2.对欧洲 而言: 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 资本主义发展。
3.对世界市场而言: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但这一时期,西欧对亚洲贸易要比西欧对美洲的贸易 要小得多。原因在于:同样是手工生产,亚洲的纺织品质 轻、鲜艳、价廉,在西欧市场上颇受欢迎,对西欧纺织业 冲击太大,西欧的纺织工业家反对进口亚洲的棉织品;而 亚洲人对于欧洲的商品则不感兴趣。因此,这一时期的大 陆贸易以大西洋贸易为主。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的表现
• “英国人安东尼· 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 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 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 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 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 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 中最准确的是( )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 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2.国际分工出现 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 大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
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提供生产原料品,
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
亚洲提供奢侈品,
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 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
[热点链接]
中国提出“清醒论”让世界为之一惊 1.中新网2010年3月1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5日刊出著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一.早期殖民扩张 1.15、16世纪西、萄的殖民扩张 2.17、18世纪荷兰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 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 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 的分界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 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 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 归西班牙 ② 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 归葡萄牙 ③ 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 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④ 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 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⑤ 该线的划分说明两国当时 的航海殖民扩张成果得到承认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 “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 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 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三角贸易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 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表现为 ( )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进一步促进了三大洲的商品流通
• 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结构,伴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地 逐步消失。工业社会不需要奴隶劳动,从 经济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 A.奴隶制度背离了民主自由精神 • B.自由劳动力更能构筑一个买方市场 • C.奴隶的投入成本过于昂贵 • D.奴隶因为能操作机器而改称为工人
2.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发展自身,提高综合国力需
要借鉴的重要教材。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
重要大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 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关于大国崛起 的话题,也许是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 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 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 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 出局。由此可以得到的重要认识是,大国的崛 起 A.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 民素质的较量 B.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 式赢得了人才优势 C.始终拒绝技术革新是文明死亡的共因 D.大敌当前斗争不力,以致绝望自杀是文明国家 死亡的原因
1.殖民扩张的条件 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经济优势: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2.英国的殖民活动 (1)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开展商业竞争和拓展 殖民地 (2)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 (3)开展黑奴贸易 (4)侵占殖民地 (5)发动商业战争 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日不落帝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3)根本原因:殖民争夺战,既是军事的竞争,又 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各国的综 合国力。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英国殖民地遍 布世界各大洲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 地而言 ①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 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殖民主义的三项罪恶:抢掠财富、 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一.15--16世纪 西、萄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区域:除巴西外的整个美洲、亚洲菲律宾
方式:建立种植园和掠夺金银
葡萄牙:区域:非洲和亚洲沿海,美洲的巴西,
中国澳门
方式:欺诈性贸易
特点:两国都没有将殖民掠夺的财富转化 为资本,17世纪开始走向衰落。
• “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 屋顶,结果全部流走了。”引文的观点是 指西班牙掠夺来的大量财富
二.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的商业 霸主 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3.结果: 17世纪后半期逐渐衰落,殖民帝国地位 逐渐被英国取代 衰落原因:
内因:自然资源缺乏,
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 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
外因:与英国三次战争失败
三. “日不落帝国” ---英国---18C的殖民帝 国
名评论《温家宝“清醒论”让世界刮目看中国》。评论 说,针对中国的“大国崛起”,国际上一直存在不同看
法和声音,前有“中国威胁论”,今现“中国傲慢论”、
“中国强硬论”,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在“两会”记者 会上以“清醒论”应对,告诉全世界中国领导层是如何 清醒认识自己国家的,也给近期膨胀喧闹的舆论送服了 一贴“冷静剂”。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 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 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 本上说明了( )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的表现
1.世界贸易规模扩大
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的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 最大的。美洲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 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 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包括粮食、鱼、布 匹及金属用具,也要求进口劳动力,三角贸易因此繁荣。
• “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 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 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 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 制。”该国被称为
• A.海盗国家 • C.瓷器之国 B.海上马车夫 D.香料之国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的商业霸主 2.殖民活动 (1)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西印度公司),
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的原因
(1)荷兰战败的原因:自然资源缺乏;重视发展航运,
忽视发展海军;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2)法国战败的原因:封建统治之下,工业生产倾向
于提供给贵族的奢侈品,(英国生产重纺织与金属制品、 并重视海军建设),法国发展的重心是欧洲大陆的争霸( 英国则是争夺海上霸权)。
• • • • A.主要流入西班牙王室贵族手中 B.主要流向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C.主要流入天主教罗马教廷 D.主要用于商业而未用于工业
二. “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的商业 霸主
1.殖民扩张的条件:
地理位置有利 经济:手工业发达,有经商传统 政治:尼德兰革命(1581年)后国家独立, 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