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源搜寻 总复习(林炜--2015年11月 最终稿)

供应源搜寻 总复习(林炜--2015年11月 最终稿)

2015年11月《供应源搜寻》总复习第一章供应源搜寻过程第三节市场调研和接触(理解看看)1、潜在供应商信息来源(3.2)P11•供应商的数据库•正式的信息索取函(RFI)•潜在供应商的市场宣传活动•互联网查询•在线商品交易所,拍卖网站、采购论坛等•供应商和批发商的名录•行业出版物(报纸、杂志、期刊、公告)和专业性的采购期刊•行业会展、会议•行业推介机构•与同事和其他采购经理人之间的非正式信息交流2、在供应商搜寻过程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团队(3.7--3.19)P13(理解的背)1)趋势:跨职能、跨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3.8)2)团队的类型:(3.9)(1)跨职能或跨领域的团队(2) 多技能团队(3)项目团队和工作组(短期跨职能队伍)(4)虚拟团队3)参与跨职能团队的利益相关者:(3.10--3.12)(1)供应商与客户参与(2)采购员参与(3)其他利益相关者(物品使用者、财务部、研发部、潜在供应商)4)利益相关者参与供应源搜寻过程的四种途径:(3.13)采购人员早期参与;正式委员会;非正式参与;采购协调员第六节供应商绩效管理1、供应商管理P 261)含义:采购的一个方面工作,涉及供应商基础合理化、供应商的选择、协调、绩效评估、潜力开发以及在合适的情况下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6.2)2)合同授予供应商后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创造的增值。

(6.3)2、供应商激励(理解的背)1)激励含义:人们计算是否值得投入能量和资源以求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过程。

2)激励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6.6)3) 对供应商的激励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6.10)4)激励的注意事项:综合考虑防止鼓励投机取巧的做法;奖励须公平并易于监督。

3、供应商绩效评估的作用(6.15)(考点必背)4、供应商绩效的测量方法(表1--3)(理解的背)5、供应商等级评定(理解的背)1)含义:依据双方商定的标准测量供应商的绩效,一般包括价格、质量和送货。

(6.20)2)两种方法:供应商绩效评估表(6.21)及要素评级法(6第二章供应源搜寻战略(重点章节)第一节供应商基础1、多供应源搜寻P401) 是控制供应风险的方法之一(1.3)2) 优点:有多家关系稳固、批准的供应商可作为替补;买方可以随机应变;有利于保持供应商基础的竞争力(1.4--1.6)3)缺点:采购成本高;错失紧密合作的机会;导致浪费(1.7)2、供应商基础的范围优化P41 (1.8 1.9 1.10)1)原因:可使采购人员专注于更少数的几个经过开发的和可靠的供应伙伴。

2)优点:避免多供应源的缺点和低效率;与少数供应商关系更紧密;保证供应安全性。

3)目的:为了充分利用组织的购买能力,以最少的供应商数量,且符合供应安全,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满足对高质量货物和服务的需求。

4)供应商基础量过于少,买方的风险:过度依赖性;供应中断;首选供应商的友好合作态度降低;不思进取;被长期合作关系“绑架”;错过与新供应商的合作机会。

(1.12)3、单供应源搜寻与双供应元搜寻P431)单供应源搜寻(1.13)(1)含义:只选定一家供应商发展成更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签订独家供应合同。

(2) 特征:排他性的方式(1.14)(3)适用于:总需求小;优势明显;启动费高昂;供给有风险或匮乏。

(1.15)(4)弊端:这种方式风险性最大,一旦唯一一家供应商掉了链子,买方就满盘皆输。

2)双供应源搜寻(1)含义及优势:同时找两家供应商,这样买方既可满足供应狭小化,又可防范过度依赖一家供应商的风险。

(1.17)(2)单、双供应源搜寻的缺陷:不论单、双供应源搜寻,供应商的进取心都是个大问题,值得密切关注。

(1.18)(3)单、双供应源搜寻的要点:密切监控其财务稳定性和风险因素,并在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中加以高度关注;有效的备选供应商应急计划可化解供应商失败的不利影响。

(1.21)4、伙伴式供应源搜寻P44(1) 含义:(1.22)何谓“伙伴”,客户和供应商在明晰且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基础之上致力于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2) 适用于:(1.23)①客户对供应商支出巨大;②客户对供应商有很强的依赖性;③供应商具有技术优势;④管理成本很高的重要产品;⑤面临产品更新及法律问题;⑥可信赖的供应商数量很少;(3)特征:文化;信任;双赢;互补;措施;改进;ISO;整合(1.24)(4)目的:将短期敌对关系转变为长期合作关系。

(1.25)(5)优点与缺点(表2-1 1.27 )5、独家供应源搜寻P47(1) 含义: 某项采购在市场上只有唯一一家供应商,也即垄断(1.28)(2) 垄断的形成条件:独此一家;门槛高;无替代(1.29)(3) 垄断的特点:成为价格制定者(1.30)(4) 劣势:垄断供应商具有绝对权力;无法完全定制所需物品规格(1.31-1.33)第四节供应源搜寻政策和战略的其它方面1、自制还是外购P591)自制含义:企业自行制造;(4.1)2)外购含义:供应商提供产品。

(4.1)3)自制或外购所取决的因素(4.3)(必背)成本;产能和竞争力;专业度;预留资源;商业机密。

4)外包与分包所涉及的关键性供应源搜寻的问题有哪些:(4.6)(必背)成本分析;合作程度;条款界定;奖惩明确;质量监控;争议处理;决策改进。

5)外包的优缺点:见表格(表2--3 )(必背)6)外包的驱动力(原因):2、本地供应源搜寻还是国际供应源搜寻P621)概念:距离优先一般为本地;本国以外乃至全球搜寻的称为国际(4.9)2)本地供应源搜寻和国际供应源搜寻的优缺点(4.11 表2--4)(必背)3)国际供应源搜寻增长原因:(4.12)(必背)运输技术缩短了物流距离;突破时空的限制;障碍的减少;选择范围丰富;自然禀赋;国标与兼容。

3、双方“合适”的关系P641)密切顺序(六种)(4.14)现场购买;经常交易;框架协议;独家供应;战略联盟;合作伙伴。

2)合适的关系取决的因素(4.15)物品性质和重要程度;综合业绩与互信;地理距离;双方兼容程度;价值观顺序;市场状况。

4、供应商转换P65 (理解的背)1)改变供应商的理由:对现有不满;自然替代;门槛低、范围广(4.17)2)转换的风险和成本(表2-5 4.18)转换供应商的潜在好处:心理“绑定”;对合作关系的信赖(4.19 4.20)转换的关键点:续签和转换的方案;作好转换计划和风险管理(4.21 )5、联合采购P67 (理解的背)1)采购联合体的概念:多家客户联合应对同一供应商。

(4.22)2)双方关系:交易型关系(4.24)3)适用于:私营部门或公共部门为了达到资金最大化目的时(4.25)4)联合采购的优点:议价;降低管理成本;利益共享(4.26)联合采购的缺点:花费精力;商业机密容易泄露;谈判与决策效率低;缺乏公平;需求规格多变;法律风险。

(4.27)第三章供应商选择与合同授予(本章必考)第二节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模型1、供应商选择的八个角度P75----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表3--1 2.2)•财务•生产能力和设施•人力资源•质量•绩效•环境和商业道德•IT技术开发与应用•组织架构2、雷·卡特尔供应商选择的10C模型P76(表3--2 2.3)•能力(Competence)•产能(Capacity)•承诺(Commitment)•控制(Control)•现金(Cash)•一致性(Consistency)•成本(Cost)•兼容性(Compatibility)•合规性(Compliance)(或企业社会责任)•沟通(Communication)3、FACE2FACE模型(表3--3 2.4)P77固定资产(Fixed assets)满足买方需要所需的有形资产财务稳定(Financial Stability)保证供应的持续性供货能力(Ability to deliver the goods)产能以及可靠的交货/质量/服务合作能力(Ability to work with the buyer)双方文化和联络方面的兼容性,愿意合作成本(Cost)具有竞争力的总获取成本,愿意商谈条款质量承诺(Commitment to quality)在质量标准和体系方面可靠,愿意进行改进效率(Efficiency)高效使用资源,将浪费最小化环境和道德(Environmental/ethical factors)政策和做法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商业道德、以及环境管理第三节供应商选择标准(理解的背)1、财务能力、状况及稳定性:(3.1 3.2 3.6)P772、技术能力和产能P79技术能力方面的因素:提供所需产品及服务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意愿;生产能力;运营层面的项目运作能力;应变能力;生产精准度能力;设备的保养水平;高效的流程安排及工厂布局。

(3.8)评估产能时注意的因素:工期内能达到的最大生产力;产能在目前是否透支或投入是否充分的状况;对现有产能提升的潜力;客户占用的产能百分比。

(3.9)3、系统能力:(3.11)P80衡量指标:兼容性;愿意遵循买方的程序、规则或体系;注重质量管理;IT开发。

4、质量和质量保证:(3.12)P81(1)评估质量时买方注意的因素(3.12)卓越;相对卓越;适用;符合要求或规格;可接受的质量和资金价值。

(2)为何服务质量比制造品质量要难于评估(3.13):有形物;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感同身受。

(3)质量管理的两方面(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3.16---3.19)(4)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目的)(3.20)①让买方可以相信供应商有能力依照买方的需要和预期,可靠地提供产品和服务;②通过过程控制和减少废品,使供应链的质量目标始终如一且高效地得以实现;③通过清晰的预期和过程要求,提升员工的能力、培训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④达到并保持质量收益;(5)全面质量管理含义:是指一种将质量上升为企业哲学而高度注重的质量管理方式(3.23-3.24)5、环境、可持续性及企业社会责任P84(1)可持续性含义(3.26)(2)买方在评估潜在供应商的环境绩效时应考虑的因素(环境评价标准内容)(3.27):地理位置;绿色包装;绿色设计和循环利用能力;制定并实施环保政策;(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3.28):环境政策说明;识别组织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活动;绩效目标和环境绩效目标;实施一套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这些目标;定期进行审计审核。

(4)社会责任、商业道德及劳工标准内容(3.29)①制定稳固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商业道德规范;②与买方的位置关系③证明自己的劳工政策和行为是负责人、符合商业道德的;④符合国际劳工组织标准⑤证明自己的贸易政策和行为是符合商业道德的⑥遵从公平贸易标准或成为“道德贸易倡议”的成员⑦致力于透明化和改进,与买方协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