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高中生物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通过总结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获得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基本认识。
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通过对练习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你们还能够说出哪些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多?
3.有些食品,如切面、面包等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
4.你知道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评价学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重要物质,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提问: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氨基酸有多少种?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引入新课。为讲述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作铺垫。
利用提问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氨基酸结构特点是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对比观察,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强调科学发展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感知知识形成,突出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课文,完成“思考与讨论”。
讨论: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2.20种氨基酸能够形成多少种蛋白质?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猜想蛋白质的种类。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图解形式记录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说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思考回答:
1.豆浆、花生种子匀浆等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利用生活经验参与讨论:
2.瘦肉、鸡蛋、牛奶等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3.氨基酸是人体生命活动Hale Waihona Puke 要的成分,有的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答案可以很多,不限定。)
进入学习内容: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
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总结出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思考回答问题。
倾听、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与同学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
思考回答,提出自己的猜想。
倾听,参与交流,形成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认识。
观察、阅读并思考。
回答问题,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学生简要回答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肽链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及功能的多样性。
学生练习。
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提问:蛋白质执行哪些功能呢?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总结归纳。
讨论: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
2.人类研究蛋白质的功能有什么意义?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
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比、图文结合理解知识。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蛋白质的来源,阐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2.尝试用模拟的方法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初步养成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内容聚焦:
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如此多样?
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忆、联系,明确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主动获取知识。
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阐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理解。
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拓展思维。
系统总结。
反馈与矫正。
提问:
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哪些生物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氨基酸结构知识,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倾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巡查学生书写的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讨论:
1.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
2.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儿?
提问: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呢?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研究的?介绍科学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