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
用双光栅测量微弱振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一种利用光的多普勒频移形成光拍的原理;
2. 作出外力驱动音叉时的谐振曲线。
二、实验仪器
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位相光栅的多普勒频移
所谓的位相材料是指那些只有空间位相结构,而透明度一样的透明材料,如生物切片、油膜、热塑以及声光偏转池等,他们只改变入射光的相位,而不影响其振幅。
位相光栅就是用这样的材料制作的光栅。
当激光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位相光栅
时,由于位相光栅上不同的光密和光疏媒质
部分对光波的位相延迟作用,使入射的平面
波在出射时变成折曲波阵面,如图1所示,
由于衍射干涉作用,在远场我们可以用大家
熟知的光栅方程来表示:
θn
λ
sin(1)
d=
式中d为光栅常数,θ为衍射角,λ为光波波长。
然而,如果由于光栅在y方向以速度v移动,则出射波阵面也以速度v 在y方向移动。
从而在不同时刻,对应于同一级的衍射光线,它的波阵面上的点,
在y 方向上也有一个vt 的位移量,如图2所示。
图1
这个位移量对应于光波位相的变化量为)(t ∆Φ
θ
λ
π
λ
π
sin 22)(vt s t =
ƥ=
∆Φ (2)
带入(2)
t
n t d v
n d
n vt t d ωπλλπ
===
∆Φ22)(
(3)
式中
d v d π
ω2=
把光波写成如下形式:
()[]()[]
t n i t t i E E d ωωω+=∆Φ+=000exp )(exp
(4)
显然可见,移动的位相光栅的n 级衍射光波,相对于静止的位相光栅有一个大小:
d a n ωωω+=0
(5)
的多普勒频率,如图3所示。
2.光拍的获得与检测
光波的频率甚高,为了要从
中检测出多普勒频移,
光频0
必须采用“拍”的方法。
也就是
要把已频移的和未频移的光束
相互平行叠加,以形成光拍。
本
实验形成光拍的方法是采用两
片完全相同的光栅平行紧贴,一
片(B)静止,另一片(A)相对移动。
激光通过双光栅后形成的衍射光,即为两
v移动起频移作用,而光栅B 个光束的平行叠加。
如图4所示,光栅A以速度a
静止不动,只起衍射作用,所以通过
双光栅后出射的衍射光包含了两种以上不同频率而又相互平行的光,由于双
光栅紧贴,激光束具有一定的宽度,故该光束能平行叠加,这样直接而又简单地形成了光拍。
当此光拍信号进入光电检测器,由于检测器的平方律检波性质,其输出光电流可由如下所述关系求得:
光束1:)
cos(10101ϕω+=t E E
光束2:
[]
))(cos 20202ϕωω++=t E E d (取1=n )
光电流:2
21)(E E I +=ξ
(ξ为光电转换常数)
⎪⎪⎭⎪
⎪⎬⎫⎪⎪⎩⎪⎪⎨⎧++-+-+-++++=)]()[(cos )]()[(cos ])[(cos )(cos 12002201012002
20
101022
20102210ϕϕωωωϕϕωωωϕωωϕωξt E E t E E t E t E d d d
(6)
因为光波0ω甚高,光电检测器不能检测出来,所以在(6)式中只有第三项
拍频信号:
)]}
([cos {1222010ϕϕωξ-+=t E E i d s
能被光电检测器所检测出来。
光电检测器所能测到的光拍信号的频率为
θπωn v d v F A A
d ===
2拍
(7)
其中
d n 1
=
θ为光栅常数,本实验中mm /100条=θn
3.微弱振动位移量的测量 从(7)式可知,
拍
F 与光频率
ω无关,且当光栅常数
θ
n 确定时,与光栅移
动速度A v 成正比。
如果把光栅粘到音叉上,则A v 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光拍信号的频率
拍
F 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微弱振动的位移振幅为:
⎰⎰
⎰
=
==22
2
00
d )(21
d )(21d )(T T
T
t
t F n t n t F t t v A 拍拍θ
θ
式中T 为音叉振动周期,⎰2
d )(T t
t F 拍可以直接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计算
光拍波形数而得到,因为⎰
2
d )(T t
t F 拍表示T/2内的波的个数,不足一个完整波形
的首数及尾数,需要在波群的两端,按反正弦函数折算为波形的分数部分,即
360arcsin 360arcsin b
a +波形数=整数波形数+
式中a ,b 为波群的首尾幅度和该处完整波形的振幅之比。
(波群指T/2内的波形,分数波形数包括满1/2个波形为,满1/4个波形为)
四、实验仪器介绍
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面板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1-光电池座,顶部有光电池盒,盒前方一小孔光阑;2-电源开光;3-光电池升降手轮;4-音叉座;5-音叉;6-粘于音叉上的光栅(动光栅);7-静光栅架;
8-半导体激光器;9-锁紧手轮;10-激光器输出功率调节;11-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调节;12-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13-驱动音叉用耳机;14-频率显示;15-信号输出,Y1:拍频信号,Y2:音叉驱动信号,X :为示波器提供“外触发”扫描信号,使得示波器显示的波形稳定。
其实验装置原理图如图6所示。
图6
本仪器技术指标:测量精度:m 5μ;分辨率:m 1μ;激光器:
mw 3~0nm 635,=λ;音叉:谐振频率500Hz 左右。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将双踪示波器的CH1、CH2、“外触发”分别接到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的Y1、Y2和X 输出上;
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松开“静光栅”架的紧固螺钉,转动“静光栅”架(注意保护光栅),通过观察屏调节“静光栅”的衍射方向与音叉上的光栅衍射方向一致,紧固。
松开激光器顶部的紧锁手轮,小心调节激光器,使激光光束通过两个光栅,让某一级衍射光正好落入光电接收器的小孔中(最好让某一级衍射光束的部分光束进入光电接受器的小孔中,以免光强太强)。
调节音叉振动频率在谐振频率的附近。
打开示波器,按下AUTO键,适当减小扫描速率旋钮,配合调节激光器输出功率,这时应该能看到拍频波,如图7所示。
固定“功率”旋钮位置,在谐振频率的两边各取3个实验点以及谐振频率点共7个点,频率间隔约~ Hz,进行测量,频率调节后,要等待音叉振动稳定后才可以测量。
使用示波器的STOP键使图形静止,适当增大扫描速率旋钮,进行读数。
计算出对应频率时音叉的最大振幅,在坐标值上绘制出音叉的幅频曲线。
六、数据处理
七、误差分析
1、在实验中实验器材内部电路不稳定造成结果不准确;
2、记录实验数据不及时,导致实验数据与实际有出入;
3、处理实验图像时进行了估计,造成误差。
八、思考题
1、如何判断动光栅与静光栅的刻痕已经平行
答:用平行光照射光栅,在光栅后面放一个屏幕,看经过光栅后出来的衍射光是否均匀。
2、作外力驱动音叉谐振曲线时,为什么要固定信号的功率
答:因为同样的驱动频率,功率不同,音叉的振幅也不同。
所以要固定频率,不然就不确定是不是仅由频率引起的了。
3、本实验测量方法有何优点测量微振动位移的灵敏度是多少
答:该实验中,振动的幅度正比于波形的个数。
波形的个数一般在5-20个之间。
灵敏度等于635nm*1/4=160nm。
九、实验要求
1、设计出一个利用本仪器测量微小质量变化的实验;
答:在调节频率器让音叉谐振以后,改检变音叉的附着质量将会对示波器显示的拍频波的个数产生影响,即影响音叉的振幅大小。
也就是说,如果在音叉上附着不同质量的微小物体,可以通过音叉振幅的改变来判断微小物体质量的大小。
如果能使用计算机拟合出附着物体质量大小改变与音叉振幅改变的关系曲线,并由此得到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则可以通过双光栅实现对一定质量范围内的任意微小物体的质量测量。
2、查阅“光栅尺”,也称莫尔条纹在工业中是如何进行微小量的测量和控制的;答:光栅尺采用光栅移动产生的莫尔条纹与电子电路以及单片机相结合来完成对位移量的自动测量,它具有判别光栅移动方向、预置初值、实现自动定位控制及过限报警、自检和掉电保护以及温度误差修正等功能。
4、查阅利用测量固体金属的固有频率,如何计算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
答:通过合适的外力冲击金属,给金属一个连续的脉冲波,当该连续脉冲波中某一频率的波与该金属本身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时,振幅最大,延时最长,这个共振波通过测试探针或传感器的传递转换成电讯号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分析处理获得材料的固有频率,用该频率值可计算出材料杨氏模量。
5、利用本实验仪器,还可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
答:可以用来测微小物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