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15篇这个寒假的征文主题是“诵读经典传承国粹”,我选了《三字经》,认认真真读了几遍。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育我们好好学习的,等等。
其中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句话是“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
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要常常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
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光阴。
爱玩是我们小学生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就说我吧,寒暑假的作业,每次都要等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急急忙忙地去做完;我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的词句,值得我们深思。
每天读一读,让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放寒假后,妈妈说中央十套百家讲坛预告寒假将开播由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主讲的《三字经》节目,妈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你先读读,等开播后,咱们再一起学。
我读了一遍后,觉得读起来虽然琅琅上口,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终于《三字经》开播了,遗憾的是,因为春节串亲,有两讲没听。
听过的几讲中让我最感动的有:融四岁能让梨,虽然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经过教授系列的讲解,我才觉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平时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从不知礼让父母和他人,不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黄香真是太惭愧了。
还有朱熹写“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时候练字,书写“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句时,不慎将“桃”字写错,父亲看了后写到:“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也”。
朱熹看后自觉地把“桃”字重写了1000遍,正是他这种认真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三字经》了,我希望在学习《三字经》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也读一读《三字经》,吸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华,让我们一起努力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吧!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三字经”,每天放学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象唱歌一样的齐声朗读,对于“三字经”的内容没有太多的理解,现在,再次听到一年级的小同学们背诵“三字经”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们的样子。
“三字经”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特别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两句话,使我深有感触、至今难忘。
这个故事讲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迁住所,孟子不好好学习,母亲就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来让孟子明白学习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像孟子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我家楼上住了几个小朋友,对门邻居叫陈方仪,我们都学习钢琴,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电视,这时响起了钢琴声,我知道陈方仪在练琴了,这鼓励我马上也去练琴,我们相互影响,已经坚持学习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楼上的邻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级了,跟谁都合得来,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还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欢跟他玩儿,跟他在一起,我学会了要和别人友好相处。
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择邻处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三字经”就像一个灯塔,它永远指引我行驶的方向。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孝悌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
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朋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首孝悌,次见闻!”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了,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黄香九岁就知道替爸爸暖被窝,;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孝悌为人之本!仁慈而和善的情性是所有各种品性中最可爱的。
乌鸦长大了,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作为小朋友的我们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的!“首孝悌,次见闻!”古老的文字已一语道破做人的轻重之处啊!孝悌为人之本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
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
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
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
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
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而“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
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中,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让我们在“暑假读好书”活动推荐目录中选一本书写征文,而我选择了《三字经》,我虽然对它有所了解,但不是很透彻,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丰富,而且读起来像古诗一样,很有感情还能得到很多启迪。
《三字经》中的深奥的文字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蒙学著作。
它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它是以短小的篇幅传受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备的历史和基础知识,三字经读后感。
不管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治乱兴衰,在这本书中都应有尽有。
在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中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有颂扬勤俭节约、公正廉洁,有激励立志勤学、发奋图强,也有评击社会的丑恶现象。
这些经典故事感人肺腑。
能充分体现出中华美德动人心弦。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吧!《三字经》里有两句话:“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孟子的母亲曾为了他有一个学习的好环境而搬了三次家。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割断子织的布来教育他。
就因为这样,孟子才明白什么是半途而废,才可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学家。
像孟子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比如说诗仙李白,他小时候很聪明,而父亲却一天到晚让他读书。
有一次,李白看见父亲不在就偷偷溜出去玩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拿着一根又粗又大的铁杵,在河边的石头上使劲地磨着,李白便觉得十分奇怪,好奇地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把它磨成绣花针”。
老奶奶边磨边说。
“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呀!”李白惊讶万分。
“只要不停地磨,总有一天会磨成的。
你们读书也不是一样吗?”老奶奶笑了笑说。
李白听了,心里不由一动,马上回到书房,专心地读书来。
最后,李白终于成了历史有名的诗人。
还有很多名人因为小时候贪玩,而领会到一个一个的道理。
虽然我们不会像孟子和李白一样逃学,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三字经》,诵读朗朗上口,历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识字,又明白道理,对我的启蒙教育影响很大。
上幼儿园时,我就开始背诵《三字经》了。
爸爸说,意思不懂没关系,只要有兴趣背诵,上学后就会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就把《三字经》当成儿歌经常背诵,到了上学前班时,差不多能全部背诵了下来。
上小学之后,我仍然不断诵读《三字经》,从中学到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和人生道理。
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从小就要尊敬师长,学习各种礼节,孝敬、体谅父母。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就是告诫每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奋学习。
以前我对爸妈百般依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事都帮我安排好。
重新读了《三字经》,觉得非常惭愧。
今后我一定自强,能做的事情尽力做,多体谅大人辛苦,帮做一些家务,孝顺父母,好好学习。
和同学们在一起时,礼貌谦让,团结互助,友好相处。
前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这几句“头悬梁,锥刺骨。
彼不教,自勤苦。
”对我感受颇深。
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东汉晋代时孙敬学习十分刻苦,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将自己的`头发扎住,用绳子悬吊在屋粱上;而战国人苏秦在读书困倦时,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他们都没有老师督促管教,却能够自觉地勤奋学习。
看了这些,我想到了自己没有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根本不学习。
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坐在我的旁边,监督我做完作业。
记得有一次,做试卷的时候,妈妈像往常一样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
刚做到一半时,有朋友打电话来,叫妈妈有事出去一下。
我心中暗喜:这下我自由了。
妈妈前脚出门,我后脚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游戏。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了脚步声,赶紧把电脑关了,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跟妈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妈妈看见我还没写完作业,就知道我又玩电脑了。
她非常生气,骂了我一顿。
看了这些古人这样自觉地学习,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
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我要像古人一样,在没有别人的督促下自觉地学习。
篇幅短小,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
今年开学我有幸阅读到这部旷世奇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对里面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
《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
其中给我留下印刻印象的是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择邻处。
”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
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
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
孟子正是因为受到了母亲的教育,从此以后,专心致志一心向学,后来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这是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及以后能成为有用的人,父母为我们不辞劳苦地奔波却没丝毫怨言,所以懂事后的我们更该为父母着想,孝敬父母,努力学习。